云雁
- 作品数:48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原发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例
- 2010年
- 张冬霞云雁
- 关键词: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鼻腔NK/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EB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B淋巴细胞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1年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造血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增多,ET患者血栓形成、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和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性增加。尽管ET作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被人们认识已超过60年,
- 张冬霞云雁韩轩茂
-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以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以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治体会。方法观察组选择以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MM患者20例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化疗,其中11例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同时有透析指征患者给予VD方案化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9例无透析指征患者给予硼替佐米为主的VCD方案化疗,同时辅以水化、碱化、控制高钙血症、预防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选择以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MM 20例患者给予传统VAD方案化疗,12例有透析指征患者给予联合血液透析治疗,8例无透析指征者只给予VAD方案化疗,同时辅以水化、碱化、控制高钙血症、预防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肾功能好转及肾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方案组(P<0.05),观察组透析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方案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化疗同时联合积极的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MM的疗效显著,表明硼替佐米治疗合并肾功能衰竭的MM安全有效。
- 云雁白学琴张冬霞贾国荣李志芹卢艳李增艳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体会
- 膜联蛋白Ⅱ(Annexin Ⅱ)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膜联蛋白Ⅱ(Annexin Ⅱ)在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研究组白血病40例,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膜联蛋白Ⅱ(Annexin Ⅱ)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测定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nnexin ⅡmRN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表面Annexin Ⅱ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Annexin Ⅱ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均<0.05)。初发白血病中AML组细胞表面Annexin Ⅱ的表达及骨髓中单个核细胞Annexin ⅡmRNA的含量高于CML、CLL、ALL组(P均<0.05)。结论白血病细胞中Annexin Ⅱ表达增高;不同类型白血病表达水平不同,急性白血病,尤其是AML表达更加明显。
- 张冬霞韩轩茂云雁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
- 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TGF、CYR61、VEGF-C、VEGFR-2mR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它们在白血病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初发白血病100例患者,26例完全缓解后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收集骨髓单个核细胞,应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白血病患者及对照者CTGF、CYR61、VEGF-C、VEGF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上述4种因子mRNA、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只有CTGF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CTGF mRNA表达在急性白血病不同骨髓增生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蛋白表达在白血病不同染色体核型组有差异(P<0.05),CYR61和VEGF-C蛋白表达在急性白血病不同程度骨髓增生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CTGF、CYR61、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LL组CTGF和CYR6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在性别、髓外浸润等因素分组比较中,上述4种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均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白血病患者上述4种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CTGF、CYR61、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呈正相关(P<0.05)。除了VEGFR-2与骨髓原始细胞计数无相关性外,这些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结论:CYR61、CTGF、VEGF-C和VEGFR-2 mRNA和蛋白表达在急慢性白血病中都有作用。在急性白血病(AML/ALL)中上述4种因子高表达,在CML中除了VEGFR-2外其他因子也高表达,多数因子的表达与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联合阻断这些相关的血管性因子可能对白血病靶向治疗有重要作用。
- 贺其图白学琴刘学文徐宁卢艳张冬霞李静云雁李志芹韩海燕韩轩茂马宏杰赵志英贾国荣李喆袁晓俊
- 关键词:白血病CTGFCYR61VEGFR-2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脑垂体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国产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显著。
- 吴昆张冬霞唐莉云雁
-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AL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发未治患者和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未治患者;另选取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骨髓液中Ang-Ⅱ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AML初发未治患者骨髓中Ang-Ⅱ含量(24.70±5.02)ng/ml明显高于ALL初发未治患者的(15.34±3.26)ng/ml及缺铁性贫血患者的(6.54±3.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初发未治患者骨髓液中Ang-Ⅱ含量(15.34±3.26)ng/m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6.54±3.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患者化疗后缓解患者44例,化疗后未缓解患者10例,早期因感染、出血等原因死亡患者6例。化疗后缓解患者骨髓液中Ang-Ⅱ含量(11.70±5.02)ng/ml低于化疗后未缓解患者的(28.30±3.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Ⅱ与A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Ang-Ⅱ可能成为AL诊断、病情及治疗效果的新观察指标。
- 倪文娟张冬霞刘学文卓立霞云雁冯于马莉芳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缺铁性贫血骨髓液
- 白血病细胞表面乙酰肝素酶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 目的:观察白血病细胞表面乙酰肝素酶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研究白血病细胞表面止血平衡改变。方法:研究组白血病40例,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组织因子(tissue ...
- 张冬霞韩轩茂李志芹云雁贺其图贾国荣卢艳马宏杰刘学文白学琴郭美祥卓丽霞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乙酰肝素酶相关蛋白
- 文献传递
- 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0例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例主要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针对不同表现给予的不同治疗。结果 10例ET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波动范围(290~899)×10~9/L,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急性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时10例患者血小板先后恢复正常。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容易合并血栓已被人们普遍认识且发病率较高,而出血虽也是此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但发病率低且报道较少,尤其对于短期急性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的报道更为罕见,所以快速明确病因积极的救治对疾病的预后尤为重要。
- 云雁张冬霞刘学文韩轩茂
-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首发症状
- 多疗程不同方案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7年
- 在各种血液肿瘤疾病中由于DNA的过度甲基化影响一些基因,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一些抑癌基因如P15、P16、P53的过度甲基化可能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重要原因、而其中DNA甲基化转移酶则具有关楗作用。地西他滨作为一种新型的甲基化抑制剂,为M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作用靶点在于可以通过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而起到去甲基化的作用。本例患者为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病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后取得良好效果。不良反应可控,有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临床规范合理地应用地西他滨给MDS、AML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 张冬霞云雁
- 关键词:地西他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