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学英
- 作品数:178 被引量:732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核科学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放化疗骨髓受照剂量参数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骨髓受照剂量参数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60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受照骨髓剂量参数与血液毒性发生的关系。结果全组60例患者中发生2级以上急性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降低分别有33例(55%)、7例(11.67%)、1例(1.67%)和20例(33.3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肋骨V30(P=0.034)、V35(P=0.008)、V40(P=0.018)、V45(P=0.016)、总受照骨髓V25(P=0.026)会增加2级以上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胸骨V30(P=0.033)增加2级以上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胸骨V20(P=0.041)、V25(P=0.019)、V35(P=0.034)、总受照骨髓V25(P=0.035)增加2级以上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受照骨髓V25和肋骨V35是影响2级以上白细胞降低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总受照骨髓V25是影响2级以上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降低骨髓受照剂量可减少2级以上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
- 葛雪珂宋玉芝甄婵军李静刘明乔学英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剂量体积直方图血液学毒性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因素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3例,其中男性163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63岁;Ⅲa期79例,Ⅲb期124例;中位等效处方剂量62 Gy(范围50~78 Gy),其中,单纯放疗74例,序贯放化疗45例,同期放化疗87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 RTOG)标准,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评估物理参数。对与放射性食管炎相关的临床因素及物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3例局部晚期NSCLC放疗后,发生1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者47例,2级37例,3级4例,≥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0.2%(41/20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化疗(单纯放疗/序贯放化疗/同期放化疗)、GTV、PTV、PTV和肺的平均剂量、食管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食管V40、V45、V50、V55、V60、全周食管接受剂量>45 Gy的食管长度(LETT45)和LETT50与≥2级放射性食管炎相关(r=-0.162~0.235,P<0.05);而性别、肿瘤位置、吸烟与否、T、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分割方式、GTV平均剂量、LETT55、LETT60与≥2级放射性食管炎无明显相关(r=-0.106~0.122, P>0.05)。将以上所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仅化疗和食管V45是≥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4.626和9.882,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明显增加放射性食管炎;DVH中物理学参数可用于预测和评价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其中食管V45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 田丹丹王玉祥邱嵘祝淑钗田秀明乔学英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食管炎
- 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顺铂加氟尿嘧啶方案Ⅱ期临床试验被引量:20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国内文献报道同期放化疗的疗效不尽相同,同期放化疗能否提高生存率尚无定论。本研究目的是评价PF方案同期放化疗对食管癌的疗效,并观察毒性。方法:4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简称同期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组(简称后超组)。同期组22例,全程常规分割照射,每天一次,每次2.0Gy,每周5次,25分割,总剂量50Gy。于放疗的第1天开始化疗:顺铂52.5mg/m2d1,氟尿嘧啶700mg/m2d1~d5,每28d重复,共4周期。后超组22例:总剂量60Gy,前半程30Gy同放化疗组,3周完成;后半程30Gy加速超分割照射,每日2次,间隔至少6h,每次1.5Gy,每周10次,2周完成。结果:同期组有效率高于后超组,分别为95.5%和8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同期组2年局控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56.7%,后超组分别为39.0%和31.6%。同期组获得了更高的局控率和生存率,但只有局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的主要急性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晚期反应为食管和肺损伤。两组的急性和晚期反应均较轻。结论:同期放化疗与后程加速超分割相比,显著提高了食管癌局控率,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毒性可以耐受。
- 蔺强高献书乔学英陈坤王雅棣周志国
- 关键词:食管癌同期放化疗顺铂氟尿嘧啶
-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放疗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组织学证实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病例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采用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1例,初诊时发现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患者未行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5月(2~77月)。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达CR、PR、NC及PD的分别为52.5%(74/141)、41.8%(59/141)、3.6%(5/141)和2.1%(3/14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6.6%、17.3%。单侧转移与双侧转移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4.0%、17.6%和26.7%、13.3%(P=0.033)。转移灶放疗剂量≥60Gy和<60Gy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21.7%和12.5%、0(P<0.01)。单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健侧锁骨上区预防照射与未行预防照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3.7%、12.3%和56.3%、20.6%(P=0.939)。多因素分析示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食管原发灶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9、P=0.008、P<0.01)。结论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锁骨上转移灶放射治疗范围以累及野为宜,剂量60~70Gy;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食管原发灶的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 甄婵军周志国宋玉芝乔学英
- 关键词: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预后
- 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3例,观察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5%、39.3%、23.8%;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4.5%、47.9%;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25.3%、18.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ECOG评分、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与总生存率有关;T分期、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与局部控制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ECOG评分、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2级放射性肺炎15例,占13.3%;≥2级放射性食管炎6例,占5.3%;≥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20例,占17.7%。结论放射治疗在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性别、ECOG评分、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为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 张瑞李静宋玉芝景仲昊甄婵军王硕烁刘明乔学英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影响因素
- 今又生联合hR3对不同放射敏感性食管癌细胞的作用研究
-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今又生)、重组人源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hR3)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不同放射敏感性食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hR3、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今又生)及两药在间...
- 张萍高献书周志国卢付河乔学英宋永辉杨香然
- 文献传递
- 每周7天连续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近年来的一些放射生物学研究显示缩短总治疗时间可提高疗效,故采用每周7d连续照射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观察其疗效并对毒副反应进行评价。
- 万欣高献书杨永锋乔学英杨香然万钧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照射治疗放射生物学毒副反应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射野数的同期局部加量调强放疗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期局部加量调强放疗计划(SIB-IMRT)进行剂量学研究,比较其剂量学差异。方法:对6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制定2、3、4、5野的SIB-IMRT计划,采用6MV-X射线,PTV处方剂量...
- 刘欣乔学英李润霄刘丹池子峰宋玉芝王雅棣
- 文献传递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临床及剂量体积因素,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友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累及野照射的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5例。在肺窗条件下勾画大体肿瘤体积CTV1和纵隔窗条件下短径≥10mm的淋巴结GTV2。临床靶体积(CTV)为CTV1外放8mm,及肿大淋巴结累及区计划靶区(PTV)为CTV外放5~10mm。6MV-X线照射,1.8~2.0Gy/次,5次/周、PTV剂量达50~70Gy,中位剂量60Gy。其中42例单纯放疗,73例放、化疗结合治疗。记录临床因素与剂量体积(DVH)参数及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包。结果:33例发生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28.7%。中位发生时间为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合并基础肺疾病、全肺体积、V5、V10、D50、D75与RP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20、0.024、0.006、0.016、0.014、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肺疾病及V5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0.004)。结论: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治疗计划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合并基础肺疾病以减少RP发生。
- 王静乔学英曹彦坤霍俊杰刘欣宋玉芝高献书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
- 益口含漱液联合维生素B_(12)、金因肽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益口含漱液联合维生素B,。及金因肽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寻找一种经济、适用、有效的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将10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益口含漱液组)35例,观察1组(益口含漱液加维生素B12组)33例,观察2组(益口含漱液加维生素B12加金因肽组)33例。放射治疗剂量66—72.6Gy/6—7周,2.0—2.2Gy/次,1次/d,5d/周,放疗方式均为调强放射治疗。3组均从放射治疗开始,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含漱液含漱或喷洒3次/d,至放疗结束且患者口腔黏膜损伤恢复正常为止。结果3组口腔黏膜炎及疼痛不同级别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Ⅳ度疼痛,Ⅲ度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20.0%(7/35),观察1组30.3%(10/33),观察2组30.3%(10/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11.4%(4/35),观察1组12.1%(4/33),观察2组9.1%(3/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黏膜炎平均愈合时间对照组为(22.7±16.5)d,观察1组(26.6±19.7)d,观察2组(22.1±15.4)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口含漱液联合维生素B12及金因肽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并未优于单纯益口含漱液;益口含漱液可作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常规防治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 赵静梁军利周志国景绍武乔学英王军
- 关键词:口炎头颈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