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
-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MT-2缓冲器动态性能仿真
- 了弹簧摩擦式缓冲器MT-2的工作原理,运用SIMPACK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摩擦式缓冲器MT-2的模型.分析了冲击试验中缓冲器的预压力、冲击速度、斜面角度对缓冲器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压力增大,缓冲器的...
- 黄超王开云
- 关键词:重载列车缓冲器
- 回转阻力矩对30t轴重重载货车直线运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借助于SIMPACK动力学分析软件,充分考虑货车的各种非线性因素,建立了30t轴重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运用此模型分析了回转阻力矩对30t轴重重载货车直线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转阻力矩的增大,货车临界速度逐步增大且运行稳定性提高;30t轴重货车在直线轨道上运行时,回转阻力矩越大,车辆运行性能越好,且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指标随着回转阻力矩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车辆垂向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减小幅度则相对较小。
- 何百千王开云黄超
- 关键词:稳定性运行性能
- 重载列车动能闯坡计算方法及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研究重载列车动能闯坡性能,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充分考虑线路的平纵断面因素,建立了列车多质点分析模型.以列车坡顶速度不得小于机车的计算速度为评判准则,提出了列车动能闯坡的最低速度计算方法.针对重载列车扩编后遇到的动能闯坡实际工程问题,以某运煤专线计划增开万吨重载列车为例进行了动能闯坡最低速度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最低闯坡速度为72.80 km/h,坡顶最低速度为51.62 km/h,机车的计算速度为51.50 km/h,二者仅相差0.23%,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 王开云黄超
- 关键词:列车纵向动力学
-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被引量:4
- 2015年
- 针对现行车辆限界评判标准中考虑因素不全面、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的缺陷,研究了车辆在具体线路轨道上运行时的动态包络线计算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轨道参振对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影响,并综合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其他限制因素,提出了一种精确计算车辆动态包络线的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开展了工程实际应用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运用客车-轨道空间耦合模型计算车辆动态包络线时,计算过程更方便快捷,计算结果更直观精确,可为制定更加合理的车辆限界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 马荣成王开云吕凯凯黄超姜艳林
- 关键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车辆限界
- 轨道参数对重载铁路钢轨焊缝区域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
-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30t轴重货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了30t轴重货车通过钢轨焊缝不平顺区域时,轨道参数对轮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轨下支承刚度和轨下支承阻尼的增大,轮轨作用加剧;随着轨枕间距的增...
- 王慎王开云黄超
- 关键词:重载铁路钢轨焊缝振动模态动力学分析
- 文献传递
- 基于多质点模型的重载列车动能闯坡性能被引量:6
- 2015年
- 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列车初速度、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对列车动能闯坡性能的影响,并与列车单质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具体算例对比了2种模型在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列车闯坡初速度越大,闯坡性能越优;列车闯坡性能随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的增大而变差;2种模型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的差异随列车闯坡初速度的减小而增加,初速度为60km·h-1时单质点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相差5.29km·h-1;列车编组、坡长与坡度越大,单质点模型的计算结果越保守;基于单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250t,基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750t,后者比前者增加了6.1%;建议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计算列车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
- 王开云黄超
- 关键词:列车纵向动力学
- 抗侧滚扭杆失效状态下车辆曲线通过的动态包络线分析
- 2016年
-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针对200km/h宽车体客车通过既有提速铁路半径为300m曲线工况,计算了抗侧滚扭杆失效下的车辆动态包络线,并从动态包络线角度,分析了客车通过曲线的安全速度.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曲线时,相对不失效情况下而言,200km/h客车在抗侧滚扭杆失效后的动态包络线范围明显增大,车辆安全性降低,为满足车辆动态包络线限界标准,客车通过既有提速铁路半径为300m曲线时的速度不应超过80km/h.
- 马荣成王开云吕凯凯黄超姜艳林
- 关键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抗侧滚扭杆
- 基于纵向车钩力的大准线增开万吨重载列车编组方案对比分析
- 2014年
- 针对大准线计划开行的KM70、C62AK、C64等3种编组形式的万吨列车,充分考虑大准线的纵断面线路条件,建立了相应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3种编组列车在起动工况、紧急制动工况、常用全制动工况下的纵向车钩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列车起动时,最大纵向车钩力出现在二位机车的后钩;在列车制动时,最大纵向车钩力出现在列车的中后部;在各工况下,3种编组列车的最大纵向车钩力均未超出安全限值,只要采取合理的操纵方法,均能保证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行。
- 吴景海黄超张兵
- 关键词:大准线纵向动力学重载列车车钩力
- 重载铁路钢轨焊接接头区域的轮轨动力作用特性
- 为研究重载货车通过钢轨焊接接头的轮轨作用特性,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30t轴重货车-轨道垂向耦合模型.对钢轨焊缝不平顺采用叠加谐波激扰模拟,仿真分析了30t轴重货车以120km/h速度通过钢轨焊缝不平顺区时...
- 王慎王开云黄超
- 关键词:重载铁路钢轨焊接接头轮轨系统
- 文献传递
- 列车管减压量对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充分考虑列车的空气制动与动力制动特性,建立了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以2台SS4B型电力机车牵引万吨重载列车为例,仿真分析了空电联合制动工况下列车管减压量对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降速距离与降速时间均随列车管减压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列车增速距离与增速时间则随列车管减压量的增大而增大;列车管减压量对列车最大拉钩力的影响不明显,而列车最大压钩力则随列车管减压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当列车管减压量从50k Pa增加至70k Pa时,最大拉钩力仅减小了5.9%;而最大压钩力则增加了20.1%。
- 王惠琼黄超
- 关键词: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空电联合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