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容
-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差异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WHONET5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 - 2 0 0 2年 7月临床分离的 4 30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复方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 87%、78%、80 %、6 7%、6 5 %、5 3%、5 5 %和 4 2 % ;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2 3%、18%、4 %和 18% ;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 2 2 %、15 %、2 2 %、0、15 %和2 0 %。痰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标本中分离者。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 ,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等均已高度耐药 ,临床不宜选用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呋喃类耐药率较低 ,临床可选用 ;不同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差异 ,痰标本中细菌耐药率最高 。
- 黄长武李兴禄黄坤容陈维贤邱君凤聂红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
-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
- 2006年
- 目的为了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离率和鉴定的正确率。方法通过培养检查特征性的菌丝和观察菌落形态;以及观察其在骨髓和外周血以及PAS染色的形态学特征。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双相菌,霉菌型菌落可发现特征性的扫帚状菌丝,沙保罗培养3天后产生水溶性玫瑰色素;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内外均可发现孢子;PAS染色可见菌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大小不一,约为2~8μm,胞壁染红色且清楚连续,在腊肠状的细胞内可见一明显的横隔,胞质不易着色。结论特征性的扫帚状菌丝;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内外均可发现孢子;水溶性玫瑰色素;PAS染色对其有鉴定价值。
- 黄长武李兴禄黄艺邹明贵黄坤容戈星月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菌丝孢子糖原染色
-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被引量:19
- 2006年
- 为了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离率和鉴定的正确率。通过培养检查特征性的菌丝和观察菌落形态,通过形态学观察其在骨髓和外周血以及PAS染色的形态。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双相菌,霉菌型菌落可发现特征性的扫帚状菌丝,沙保罗培养3d后产生水溶性玫瑰色素;骨髓和外用血细胞内外均可发现孢子;PAS染色可见菌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大小不一,约为2—8μm.胞壁染红色且清楚连续,在腊肠状的细胞内可见一明显的横隔.胞质不易着色。鉴定结论:特征性的扫帚状菌丝;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内外均可发现孢子;水溶性玫瑰色素;PAS染色对其有鉴定价值。
- 黄长武李兴禄黄艺邹明贵黄坤容弋星月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菌丝孢子糖原染色
- 大肠埃希菌近三年耐药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临床分离的616株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奥格门叮、复方磺胺、环丙沙星耐药率大于60%,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新耐药率在50%左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小于20%,亚胺培南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2004~2006年分别为27.96%、32.68%、35.12%。结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及青霉素类/克拉维酸、磺胺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第一代头孢、第二代头孢已高度耐药,临床不宜选用;青霉素类/他唑巴坦、第四代头孢、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呋喃类耐药率较低,临床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耐药率也较低,由于易诱导ESBLs应慎用;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邱君凤黄坤容吴倩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
- 肺炎克雷伯菌AmpC 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对肺炎克雷伯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揭示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在常规NCCLS纸片扩散法基础上接种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在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药敏纸片周围放射性切出琼脂小槽,待测菌的酶粗提物在槽内扩散,分别进行AmpC和ESBLs测定.结果121株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总检出率为2.5%,ESBLs检出率45.5%,AmpC+ESBLs检出率为0.8%.它们对青霉素类,第1、第2、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一些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耐药率为50%~100%不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小于50%,未检出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结论产生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ESBLs和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加强对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其感染者的治疗.
- 黄长武蔡静黄坤容李兴禄吴倩唐芸芸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AMPCΒ-内酰胺酶
- PCR法检测临床常见三种性病病原体717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采用PCR法对717例患者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三项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67.6%;在485例阳性标本中NG54.2%、CT57.3%、UU60.2%;总混合感染率为54.2%,其中NG+CT11.8%、NG+UU13.0%、CT+UU12.0%、NG+CT+UU17.5%。结论: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NG、CT、UU三项检测,不仅简单、快速、准确;而且对多病原感染的确诊和针对性用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 邱君凤黄坤容李兴禄刘祥贵
- 关键词:性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