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锋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脊髓背角
  • 5篇背角
  • 3篇P物质
  • 2篇辣椒
  • 2篇辣椒素
  • 2篇脊髓
  • 2篇Γ-氨基丁酸
  • 2篇氨基丁酸
  • 1篇调制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神经元
  • 1篇抑素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神经元
  • 1篇生长抑素
  • 1篇生长抑素MR...
  • 1篇生物作用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魏锋
  • 5篇赵志奇
  • 2篇陶元祥
  • 1篇张坚

传媒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Curren...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神经科学

年份

  • 3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辣椒素引起脊髓背角内γ-氨基丁酸和P物质免疫反应产物的减少被引量:1
1996年
近年来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内含有大量的神经递质和调质,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初级传入C类纤维末梢,如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应用抗体微电极技术,我们曾观察到辣椒素作为一种化学性的伤害性刺激急性处理外周神经时,可特异地兴奋C纤维引起SP在胶状质(Ⅱ层)内释放.电生理实验表明微电泳SP可兴奋背角内伤害性感受神经元.这些结果明确提示SP介导痛觉信息的传入.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大量分布在背角浅层.参与对脊髓痛觉的调制,基于GABA与SP在背角浅层分布的高度重迭。
赵志奇魏锋杨焕乔
关键词:Γ-氨基丁酸P物质辣椒素脊髓背角免疫反应
脊髓背角深层痛敏神经元与胶质层SP,Clu和GABA能末梢的突触联系被引量:1
1997年
应用整体猫单细胞生理特性鉴定和细胞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法,显示了一些脊髓背角深层广动力范围型痛敏神经元有背侧树突延伸至背角浅层.并结合包埋后免疫,电镜显示这种神经元可通过分布于背角胶质层的树突接受大量P物质和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末梢的支配.由于后者主要来源于C类纤维,由此可以推测在背角浅层C类纤维介导的部分痛信息,可直接以单突触方式转送至背角深层的痛敏神经元.背角浅层的GABA免疫反应阳性轴突可与标记的远端树突形成突触,支持通过突触后抑制对脊髓痛觉传递发挥调制作用.
魏锋赵志奇
关键词:脊髓背角P物质
大鼠脊髓背角内FOS和ND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联系(英文)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应用还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DP)组织化学和原癌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产物Fos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背角内 NDP和 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联系。一侧足跖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同侧背角内可见大量Fos阳性细胞,而对侧背角内未见或偶见Fos阳性细胞。在背角各层中,大多数Fos阳性细胞分布于Ⅰ层及Ⅱ层外带的内侧部.背角内也可见大量NDP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Ⅱ层内带。双标结果说明部分背用内的Fos阳性细胞也是NDP阳性,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区层的内侧部。在Ⅱ层内,Fos阳性细胞周围常有NDP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部分NDP阳性终未直接附着干Fos阳性细胞膜上。本文结果为NO参与脊髓内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过程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陶元祥魏锋赵志奇
关键词:背角脊髓FOS神经元
P物质和谷氨酸介导辣椒素引起的脊髓γ-氨基丁酸的释放被引量:6
1994年
以前的实验证明辣椒素急性处理外周神经可导致初级传入末梢大量释放P物质,同时也观察到脊髓背角浅层GABA的排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外周施加辣椒素激活背角GABA能神经元,是否与初级传入末梢释放的递质有关。结果表明,外周胫神经辣椒素处理30分钟即可引起的同侧背角浅层GABA免疫反应产物(GABA—IR)的明显减少,予先用NK—1受体桔抗剂Spantide(50nM)或NMDA受体拮抗剂APV(100μM)灌流脊髓腰膨大表面,可部分阻断辣椒素引起的GABA—IR密度和GABA—IR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使GABA—IR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本文讨论了初级传入末梢释放的P物质和兴奋性氨基酸与GABA能神经元在脊髓痛觉信息调制中的作用。
魏锋赵志奇
关键词:Γ-氨基丁酸P物质辣椒素脊髓背角
脊髓背角痛觉传递和调制的一些化学解剖学观察被引量:19
1996年
本实验研究了脊髓背角内C纤维末梢的分布和突触学特征及其一些神经递质化学构筑;定量观察了急性痛引起背角的递质变化;显示了初级传入C纤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背角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三者之间的突触关系,并探讨它们在痛觉信息传递和调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急性痛刺激可引起C类末梢共释放P物质和谷氨酸,通过其受体或兴奋脊髓背角上行投射神经元或直接激活背角内γ-氨基丁酸能镇痛系统。
魏锋
关键词:脊髓背角痛觉
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钙粘着蛋白(Cadherins)被引量:5
1996年
钙粘着蛋白(Cadherins)作为细胞粘着分子中的一个大家族,其成员多达几十种,它们在形态发生(包括细胞的聚集、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钙粘着蛋白结构、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同时简要讨论了钙粘着蛋白的信号调节机制等。目前,有关钙粘着蛋白的研究趋势已从单纯强调新的分子的发现转变为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它们的结构,它们与配体、受体和反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传导及其调节机制,以及它们在复杂的生命活动中的生物学功能。对于它们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李逸平魏锋
关键词:细胞
大鼠脊髓内生长抑素mRNA原位杂交的研究
1996年
采用地高辛标记生长抑素反意RNA探针经原位杂交和显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抑素mRNA在大鼠脊髓内的定位。结果显示:脊髓内含有大量呈紫蓝色的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产物定位于胞浆内,胞核不着色,生长抑素mRNA阳性胞体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Ⅱ层,Ⅲ Ⅳ、V和X层内有少量生长抑素mRNA阳性胞体,Ⅶ和Ⅷ层内仅偶见生长抑素mRNA阳性胞体。
陶元祥魏锋赵志奇
关键词:脊髓生长抑素MRNA原位杂交
神经生长因子在痛感受过程中的生物作用被引量:4
1997年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神经元增殖、分化和存活以及功能维持所必需,并能促进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新近研究表明NGF是炎症致痛的重要中介物质,参与对伤害性热刺激和机械性刺激的痛过敏,成为引人注目与富有挑战意义的痛觉研究前沿,为临床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魏锋张坚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生物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