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利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梗塞
  • 3篇动脉硬化
  • 3篇血管
  • 3篇栓塞
  • 3篇脑梗
  • 3篇脑梗塞
  • 3篇脑栓塞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2篇动脉硬化性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硬化性
  • 2篇皮质
  • 2篇皮质下
  • 2篇皮质下动脉硬...
  • 2篇脑白质
  • 2篇脑白质病

机构

  • 11篇山西医学院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太原市商业职...

作者

  • 11篇魏利华
  • 5篇陈军
  • 5篇朵振顺
  • 3篇李翠梅
  • 2篇张生林
  • 2篇孙晋华
  • 1篇宋大庆
  • 1篇孙宝泉
  • 1篇李兵
  • 1篇刘玉玺
  • 1篇郭瑜琳
  • 1篇彭汉初
  • 1篇王篷莲
  • 1篇王建成
  • 1篇武翠梅
  • 1篇石秋英

传媒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山西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国外医学(放...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第二次全国脑...
  • 1篇第三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1997
  • 4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8
  • 1篇198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宝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朵振顺魏利华郝忆冰
关键词:血栓栓塞血液流变学脑栓塞纤维蛋白溶解剂血栓形成
枕叶脑梗塞的视觉诱发电位意义
1993年
枕叶脑梗塞的视觉诱发电位意义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魏利华,朵振顺,李翠梅(030012)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诱发电位室陈军枕叶脑梗塞的主要体征是偏盲,对临床偏盲的检查往往受病人的主观因素和合作程度的影响,而视诱发电位(VEP)为偏盲的确定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本文对15例患者进行了视诱发电位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病人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74岁。病程2天至3个月。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为视枕叶脑梗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5例。临床症状表现有视物模糊、走路一侧身体撞人或物、突然失明。有的伴头晕、头痛、复视、语言不流利、一侧肢体麻木、乏力。个别患者有失语,失计算等。神经系统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同名性偏盲,瞳孔对光反应均存在。少数有偏身痛觉减退。对照组:为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底、视力、视野)正常的健康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70岁。二、检查方法:在半暗光室内,使用丹麦EVO-MATIC4000型脑诱发电位仪,双眼分别用全和半视野的中棋格图型翻转刺激,亮度和对比度固定不变。依照国际脑电图10~20电极安放系统,记录电极放在Oz、O1、O2。
陈军魏利华朵振顺李翠梅
关键词:脑栓塞视觉诱发电位
电子计算机对脑血管病的诊断
朵振顺魏利华李文铎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诊断脑血管疾病人工智能
甲状腺素抗卡那霉素耳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将杂色豚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30只),全部豚鼠每天肌注卡那霉素400mg/kg,连续10天;实验组同时口服甲状腺素,隔日10mg/kg,连续5次。适时测定PR和ABR,并在用药后第20天断头处死豚鼠,取出耳蜗制片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PR和ABR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BR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R阈值首先表现为高频区的阈值低于对照组;耳蜗各回听毛细胞的静纤毛缺损及变性实验组均轻于对照组。提示甲状腺素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
石秋英彭汉初陈军魏利华
关键词:甲状腺素卡那霉素耳毒
混合性中风的临床认识及治疗的研究
1993年
本文对4例混合性中风的临床诊断与 CT 诊断的观察分析,说明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多样复杂,从而造成诊断困难,治疗困难。混合性中风应用维脑路通治疗无不良反应,而有较好疗效。
魏利华李翠梅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维脑路通药物疗法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52例临床分析
1993年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52例临床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030001)张生林,魏利华,王建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孙晋华,陈军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药庆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SAE)又称为Binswanger’s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脑室周围白质低密度区(WMLA)为特征的综合征[1]。过去因缺乏特异的临床所见,仅能根据病理做出诊断而认为罕见。近年来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及影像学的飞速发展,CT的普及和MRI的应用,多数病例能在生前做出诊断,因此本病在神经科并非少见。现将我科从1991年3月至1993年3月收治的52例SAE的临床及CT、TCD、AEEG、P300、ECT等临床检查的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均为我科、干部病房、急诊室和分院的留诊住院病人。男性47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69岁。50~60岁9例,61~70岁19例,71~80岁15例,81岁以上者9例,急性起病39例(79%),隐袭起病13例(21%)。发生症状至入院平均时间为6.5个月。发病因素:高血压病史39例、中风及TIA史27例。
张生林魏利华王建成孙晋华陈军药庆禄
关键词:脑白质病动脉硬化性皮质下
血流变学的变化对颅内动脉血流的影响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采用先进的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仪(3D-TCD),观察脑动脉硬化病人在血流变正常或高粘血症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改变,探讨血流变变化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提示:当高粘血症时,MCA 的血流速度较正常血流变组明显减慢,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
朵振顺魏利华苏传良孙晋华李兵武翠梅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变学颅内血流
SPECTrCBF显像在脑梗塞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7年
SPECT是一种既能显示形态学的改变,又能显示局部脑血流、生化代谢等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断层成像技术。本文阐述了SPECT脑血流显像在脑梗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王篷莲魏利华
关键词:CTRCBF脑梗塞
梗塞性脑血管病时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1992年
利用听觉刺激引起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报告很少。我们对27例中老年梗塞性脑血管病人与27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中老年人的ERP电位(即事件相关电位)进行了测定,并对梗塞性脑血管病时事件相关电位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魏利华陈军朵振顺李翠梅
关键词:脑栓塞事件相关电位
75例脑出血、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指标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1988年
将75例脑出血、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指征与 CT 结果作比较,结果提示:CT 扫描可提高27%的脑出血诊断率;现行的临床诊断标准可使12.2%脑出血误诊为脑梗塞;使37%的脑梗塞漏诊。神志不清、呕吐、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可作为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指征,而高血压、颈抵抗、Babinski 氏征阳性、活动状态起病均为次要参考指征。
魏利华刘玉玺宋大庆杨子华孙宝泉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塞X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