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莹莹

作品数:2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学术
  • 4篇历史研究
  • 3篇战争
  • 3篇抗日
  • 3篇国际学术
  • 3篇反日
  • 2篇舆论
  • 2篇战争研究
  • 2篇文化政策
  • 2篇抗日战争
  • 2篇抗日战争研究
  • 2篇记忆
  • 2篇共同历史研究
  • 1篇德文
  • 1篇第一次世界大...
  • 1篇东亚国际关系
  • 1篇对立
  • 1篇新历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机构

  • 19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爱知学院大学
  • 1篇日本筑波大学
  • 1篇明治大学

作者

  • 19篇高莹莹
  • 1篇李仲明
  • 1篇徐志民
  • 1篇李细珠
  • 1篇马晓娟
  • 1篇菊池一隆

传媒

  • 9篇抗日战争研究
  • 2篇福建论坛(人...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日本侵华南京...
  • 1篇台湾历史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四时期反日运动中的《益世报》案被引量:3
2017年
《益世报》案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引发的反日运动中的一个舆论事件。对《益世报》而言,其面临的是参与中国外交事务以及与《顺天时报》的话语权之争。在美国驻华外交官及舆论界人士看来,这是美国发展在华舆论,获得与日本同等在华舆论权利的有效途径。但是,外交与内政紧密相连,同时也对公众舆论形成影响。此时介入中国舆论界的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通过驻华公使芮恩施、在华外交官以及传教士的力量,为中国反日舆论的高涨提供了支持。但舆论的"幕后"是政治,《益世报》案最终以主编被判刑,报纸脱离美国管控而告终。《益世报》案证明了外交、舆论争夺与政党政治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高莹莹
关键词:巴黎和会舆论政党
军事权衡与经济考量:甲午战后日本对山东的调查与凯觎——兼论一战爆发后日本为何急于占领山东被引量:2
2017年
日本对华的侵略构想始于何时,一直是中外史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的一个共识是,日本之所以急于参加一战,除其内外交困的政治背景以外,"扩大在华权益"是一个重要考量。这一认识虽然或许反映了当时日本对华政策中的核心目标,但同时也忽略了一战爆发前即已在山东开展活动的事实。由此而言,在探讨日本侵略山东问题时,还应追溯甲午以后日本国内包括外务省及军部双方对山东的考察及其与德、英、美等列强的利益之争。占领中国山东,从来就是一场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
高莹莹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学界沦陷区研究综述
2023年
沦陷区研究早在全面抗战时期便已开始,其中以毛泽东的《研究沦陷区》最为著名。新中国成立以后,内地地区的沦陷区研究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日伪政权、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与宣传、汉奸人物、地方社会、军事统治等方面形成丰富的学术积累,从揭露、批判日本侵华罪行的初级阶段,进入客观深入研究的成熟阶段,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其研究大致包括日本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两种类型,研究取向既有对战争的反思,又受海外学界一些方法、概念上的影响,同时根据现实中日关系适时调整研究重点。
高莹莹
关键词:沦陷区日伪政权奴化教育经济掠夺汉奸
“亲日”与反日——抗战时期朝鲜华侨的艰难抉择被引量:1
2011年
卢沟桥事变后,滞留朝鲜的华侨无奈下必须谋求与日本当局保持和睦关系,尤其是驻京城(汉城)总领事馆面临二选一的艰难抉择。南京陷落促使驻汉城中国总领事范汉生脱离蒋政权,支持南京汪伪政权,朝鲜华侨遂宣布支持临时政府,成为日本友邦国国民。1940年代,八路军利用朝鲜华侨进行反日,仁川事件使朝鲜华侨与日本殖民当局矛盾激化,日本对朝鲜殖民地的统治开始受到来自南京汪伪政权管理下的总领事馆和普通华侨这两方面势力的动摇。
菊池一隆高莹莹
2010年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
2011年
一 中国方面的研究 (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2010年中日关系史研究中,最具看点的莫过于中日两国学者对始自2006年底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评价。2010年1月,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在经过3年多的共同研究之后,宣布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
高士华徐志民高莹莹李仲明
关键词:中日关系史历史研究学者
“从战争、对立到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2015年
2015年11月21日,由日本华人教授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蒋介石研究群合办的纪念战后70周年“从战争、对立到和平——来自历史研究第一线的声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日本千叶县市川市)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日本的爱知大学、千叶商科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骏河台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冈山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福井县立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信州大学,中国大陆的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台湾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相关学术机构的学者,以及历史爱好者、传媒界人士等70余人与会。其中有15位学者在会上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围绕四个议题:历史研究第一线眼中的战争与和平;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与外交、边疆问题;历史研究与“历史认识问题”:该如何跨越战争;面向未来构筑新时代的日中关系,阐述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高莹莹
关键词:抗日战争研究历史研究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与南京大屠杀论争在日本的终结被引量:7
2010年
笠原十九司高莹莹
关键词: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文艺春秋》战争记忆标志性事件国会议员
一战后日本的对华文化政策——以郭春秧提倡的孔教运动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1年
一战期间日本趁机在中国扩张势力引起国际社会和中国的不满。日德在华的舆论战、二十一条引发的反日浪潮以及日英美在华的经济摩擦等一系列压力迫使日本必须调整对华政策。于是旨在拉拢中国民心的文化政策应运而生。在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认识不到中国的思想界已经发生变化,受一名福建籍归化商人郭春秧的建议,试图将孔教运动作为联络中日亲善的工具。
高莹莹
关键词:反日文化政策孔教运动
日中共同历史研究——成果与课题被引量:4
2011年
一“日中历史共同研究”的意义 在两国政府支持下进行的日中历史共同研究是2006年10月安倍首相与胡锦涛主席在北京会晤的成果之一。从2001到2005年问扶桑社版《新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合格与2001至2006年间日本首相对靖国神社的6次参拜,使日中两国的关系在小泉执政的4年半时间里降至前所未有的冰点,尤其2005年日本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加在一起。
波多野澄雄高莹莹
关键词:历史研究《新历史教科书》日本首相油气田开发常任理事国
青岛德文报纸的创办与德国殖民政策被引量:1
2014年
《德华汇报》、《青岛新报》和《山东汇报》三份德文报纸,是德国在青岛创办报纸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出现以及新闻业的发展,伴随着德国割占胶州湾的进程。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报业连接着传播方和受众,体现了中国人与德国人、中国人与中国人,德国人与德国人、德国总督府与清政府(山东政府)之间对抗与合作的关系。因此,以报业作为研究青岛的切入口,不仅可以从舆论的形成与影响角度考察沦为租借地之后青岛社会的变迁,也有助于阐明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政策。
高莹莹
关键词:殖民政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