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君颖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湿地
  • 2篇土壤
  • 2篇芦苇湿地
  • 2篇闽江河口湿地
  • 2篇甲烷产生
  • 2篇甲烷产生潜力
  • 2篇河口湿地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入侵
  • 1篇入侵
  • 1篇湿地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特征
  • 1篇鳝鱼
  • 1篇外源
  • 1篇外源物质
  • 1篇芦苇
  • 1篇潮汐

机构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高君颖
  • 2篇王维奇
  • 1篇张林海
  • 1篇章文龙
  • 1篇胡伟芳
  • 1篇黄佳芳
  • 1篇姚顺
  • 1篇颜燕燕
  • 1篇廖稷
  • 1篇曾从盛
  • 1篇鄂焱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潜力研究
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亚热带河口湿地之一,芦苇是该湿地的优势植物。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法,对闽江河口芦苇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和氧化潜力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闽江河口芦苇湿地土...
高君颖
关键词:甲烷产生潜力芦苇湿地
文献传递
闽江口鳝鱼滩芦苇湿地沉积物甲烷产生与氧化潜力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被引量:9
2015年
研究河口湿地沉积物甲烷(CH4)产生和氧化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对环境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闽江河口半咸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沉积物CH4产生与氧化对不同外源物质(底物、电子受体和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CH3OH(500 mg·kg-1)、C3H9N(500 mg·kg-1)和Fe2+(0-500 mg·kg-1)对CH4产生潜力起促进作用(p<0.05);NO3-(0-500 mg·kg-1)、NO2-(0- 500 mg· kg-1)、Fe3+(50 mg· kg-1)和NH4+(50- 500 mg· kg-1)表现为抑制CH4产生潜力(p<0.05);而0- 50 mg· kg-1的CH3OH和C3H9N、0-500 mg·kg-1的CH3COOH、SO42-、Mn4+、PO43-和低剂量的NH4+(0-5 mg·kg-1)对CH4产生的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剂量内(0- 500 mg· kg-1),Fe3+和Mn4+的添加可促进CH4氧化(p<0.05);CH3COOH、CH3OH、C3H9N、NO3-、NO2-、SO42-、NH4+和低剂量的PO43-(0-50 mg·kg-1)对沉积物CH4氧化潜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Fe2+对CH4氧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表明,CH3COOH、CH3OH、C3H9N、NO3-、NO2-、SO42-、PO34-、NH4+和Fe2+的输入对沉积物CH4产生和氧化的综合作用为增加CH4排放通量,而Fe3+和Mn4+输入的综合作用则与之相反.
胡伟芳曾从盛高君颖章文龙张林海王维奇黄佳芳颜燕燕
关键词:甲烷产生潜力外源物质闽江河口湿地
潮汐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为阐明湿地土壤理化特征对潮汐的响应,对闽江河口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斑块湿地和土著种短叶茳芏湿地土壤理化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互花米草斑块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涨潮前和落潮后土壤理化特征差异不显著(p>0.05);②互花米草斑块湿地落潮后的土壤盐度、pH值和Eh与涨潮前的土壤以上指标的相关性高于与潮水以上指标的相关性(p<0.01),短叶茳芏湿地土壤Eh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但盐度、pH值则与潮水相应指标的相关性更高(p<0.01);③互花米草斑块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土壤盐度、pH值和Eh潮汐敏感性存在着不同的季节变化模式,在潮水盐度、pH值和Eh分别为0~3ms/cm、7.0~7.5和负值的情况下对潮汐的响应较为敏感。
高君颖王维奇鄂焱廖稷姚顺
关键词:植物入侵潮汐土壤理化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