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翔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浅析团支部进社团背景下如何凸显社团活动的专业特色——以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人文学院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社团挂靠二级学院,必然要求社团活动体现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而团支部进社团是当下凸显社团活动专业特色的一个有效举措。团支部进社团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体制、机制上还有待完善,可以考虑从完善制度建设和创新活动载体两个维度着手,在团支部进社团背景下深化社团专业特色,进而更好地为开辟第二课堂打下基础。
- 马翔
- 关键词:社团团支部
- 《道林·格雷的画像》:一种拉康式的解读被引量:7
- 2014年
- 作为王尔德本人乃至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对艺术与美的思索和表达极具风格化,也留下了广阔的阐释空间。结合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某些理论对其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隐含于文本结构裂隙处的关于"艺术"、"自恋"、"凝视"、"欲望"等路标,指涉着文本深层结构中的关于"艺术与凝视"、"欲望的在场与缺席"、"自由与表演"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些微妙关系之间产生的张力是对当时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的深化。
- 马翔
- 关键词:《道林·格雷的画像》
- 历史、逻辑与人性的价值呈现——读《20世纪西方文学主题研究》
- 2015年
- 或许可以下这样一个判断:20世纪所有的问题与困惑都在20世纪的文学之中。当然这一切有待评论者去论证。由蒋承勇与武跃速教授等共同撰写的《20世纪西方文学主题研究》就作出了这样的尝试。该论著研究的对象是20世纪的西方文学,但并非是“文学史”的研究,不是对文学流派和具体作家作品的考察,也不是拘泥于特定批评方法的“演武场”,而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聚焦20世纪西方文学的六大主题领域:存在意义、自我身份、战争与人性、成长困惑、情爱世界与“反乌托邦”,从价值判断、艺术手法、审美取向等不同视角切入这些主题,审视整个20世纪文学的精神嬗变。此外,论著选取了两位经典的作家博尔赫斯与索尔·贝娄作主题性的个案分析,举一反三。
- 马翔
- 关键词:文学主题主题领域反乌托邦战争文学情爱世界
- 人的自我确证与困惑:作为颓废主义“精神标本”的《逆天》被引量:2
- 2016年
- 《逆天》提供了颓废者德泽森特病态审美趣味的"症候"。如果从新实践论美学的相关论点出发,可以发现德泽森特在其审美体验中呈现了人的自我意识本质结构,他以实践的方式揭示了"艺术与美"的本质:对人的情感的确证。德泽森特的审美体验过程即"自然向人生成"的异化表现,其病态化"症候"是由于情感无法借助对象化而自由传达所导致的"自由感"的丧失,他的遭遇提供了一个特定时代的"精神标本"。
- 马翔蒋承勇
- 关键词:自我确证颓废主义
- 异国情调的“东方想象”——析博尔赫斯小说的东方主义话语被引量:1
- 2012年
- 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东方想象"承载了异国情调的符码,其鲜明特征是:用东方主义的话语,讲述和编织以西方世界为视点的故事,将西方中心主义内化于东方式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在对"东方"的想象与改写中,作者习惯于用人类学家或种族志学者的视角去看待异质文化,流露出"欧化"知识精英的优越感。博氏的这种东方主义话语具体呈现为三种话语策略:历史虚构、镜式书写、启蒙范式。
- 蒋承勇马翔
- 关键词:异国情调东方主义西方中心主义
- 审美的智力游戏——试论博尔赫斯幻想小说的艺术构思
- 2013年
- 博尔赫斯以其幻想小说创作的艺术构思为之后的创作者打开了创造性空间,在他的小说中,利用玄思玄想来触摸真实/虚幻的边界,借助"迷宫故事"实现对语言媒介的自指/自反,以及通过对时间中穿行的视觉化表达,达到对传统文学母题的某种"破坏性重述",使得小说创作成为一场审美的智力游戏。
- 马翔
- 关键词:游戏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