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表层格と深层格の一对多の认识メカニズムに关する考察
- <正>~~
- 须军
- 存在形体形式「-テイル」「-テアル」的语法化
- 2013年
- 本文考察了日语存在动词「いる」从动作动词「居(ゐ)」变化而来,并逐渐占据原本由「ある」占据的表示有情物的存在这一领地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与存在形体形式「-テイル」的产生和语法化的关系,指出推动存在动词和存在形体形式语法化的动力是以人为核心的有情物在语言中的突出性和语言体系单纯化的要求,进一步指出「-テイル」之所以语法化成为对主语有情性和前接动词限制最少,最核心的存在形体形式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存在形体形式体系单纯化的要求超过了用存在形体形式来体现以人为核心的有情物的突出性的要求;其二是「-テアル」沿着其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逆向变化的阻力远大于「-テイル」顺着自身语法化的过程继续前进的阻力。最后,本文探讨了「-テアル」前接他动词,并以该他动词逻辑上的宾语为主语这一用法的来源,认为它是受存在动词「ある」表无情物的空间存在时,空间存在状态的主体与造成该状态的动作行为的主体不一致这一情况的影响而产生的。
- 须军
- 关键词:存在动词语法化
- 表层格と深层格の一对多の认识メカニズムに关する考察
- 2013年
- 须军
- 语法化视阈下的汉日体貌形式比较研究——以“V着”和「Vテイル」为中心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通过比较汉语"V着"形式与日语「Vテイル」形式语法化的过程和机制,指出现代汉语"V着"形式与现代日语「Vテイル」形式在意义用法上的相似之处源于它们语法化过程以及中日两国人民语言认知上的相似之处,它们意义用法的相异之处则源于它们与其他语法形式的竞争。也就是说,汉语"V着"形式与日语「Vテイル」形式在现代共时平面存在的意义用法大范围交叉其实是它们相似的语法化过程的结果和表现,而相似的语法化过程则是中日两国人民语言认知上相似认知机制导致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现代汉语"V着"形式与日语「Vテイル」形式用法的区别则来源于它们分别与"在V""V了"以及「Vテアル」形式的竞争。
- 须军
- 关键词:语法化类推
- 歇后语翻译的三段法
- 汉语中存在许多类似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样的由两部分组成的惯用语,称之为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华民族在使用汉语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的结晶,得心应手地使用歇后语可以为平凡的文章或语言添色。不只限于口语,即使在小说...
- 须军
- 关键词:歇后语直译意译归化三段法
- 文献传递
- 使役の诸相から见た使役の连続性
- <正>~~
- 须军
- 文献传递
- 日语动词继续相小考——从「知っていますか」的肯定和否定回答说起
- 2011年
- 当被问及「知っていますか」时,视情况会有两种回答。肯定的回答是「はい、知っています」,否定的回答是「いいえ、知りません」。在这里引起关注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对同一问题的回答,肯定回答用的是继续相「ている」,
- 须军
- 关键词:小考动词日语
- 日语存在型体形式的语法化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在前人对日语存在型体形式历史变迁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以存在动词「ある/いる」为词汇资源形成"动词テ形+ある/いる"这一表示进行、结果状态、完成、反复或习惯等体的意义的句法形式的过程,以及启动和促进这一语法化过程的因素,指出了存在动词「ある/いる」语法化成为"动词テ形+ある/いる"这一存在型体形式的诱因和机制,以及促使"动词テ形+いる"这一句法形式语法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动因。
- 须军
- 关键词:存在动词语法化动因
- 从日本涉华出版物看中国文化走出去被引量:2
- 2015年
-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多种形式,通过本国出版社出版发行图书对他国进行介绍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日本作为读书和出版大国,每年出版大量图书,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有关中国的。本文通过抽样的形式调查2010至2012年间四家东方书店的主要供货商出版的中国相关书籍的情况,并以统计学的方法推断出东方书店全部供货商出版的中国相关书籍的总体情况。以此数据为依据,捕捉中国书籍文化走进日本的掠影,由此考察日本出版业和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关注点及关注度,并解析中国受关注的原因。
- 须军许慈惠
- 关键词:日本出版业文化软实力
- 中日语言中幽默要素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 1何谓幽默要探讨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幽默的表达效果,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幽默、为什么有的话语会让人觉得幽默这两个问题。如「ウィキペディアフリー百科事典」上是这样定义的:
- 须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