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沛伦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网络交往的动力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交往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活动。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于数字空间之中的交往,在主观方面,人类自身对于交往深入的需求以及突破现实限制的渴求是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力;在客观方面,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自主性、交互性以及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其较现实中的交往行为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而这二者之间的众多要素的互动则构成了网络交往的动力机制。
- 魏臻韩沛伦
- 关键词:网络交往动力机制
- 论理解的性质
- 2008年
- 理论界流行一种相对主义理解观,否定文本有自身独立的意义,主张理解是为文本创造意义,主张各不相同的理解都具有合法性,认为把握文本意义是不可能的。这种相对主义理解观对理论研究是非常不利的。理解的基本性质是相对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理解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前见、间距、语言、解释学循环、人类的理解实践都证明了理解的这一性质。
- 陈海飞韩沛伦
- 关键词:哲学解释学相对性绝对性辩证统一
- “和谐社会”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视角解读
- 2011年
-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结合平时教学体会,通过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文本,本文阐释了讲授"和谐社会"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视角之必要,并从"人与自然关系"衍变的角度透视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提出并论证了"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的观点。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南。
- 叶海涛韩沛伦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谐社会
- 战略思维与实践智慧被引量:3
- 2006年
- 战略思维的主导内容是具体的因果关系链条而非抽象的理论概念,具有明显的实践智慧特征。战略思维要求面对具体事物和变动着的世界作动态思维,因而没有教条可循;相反,它要求必须坚持独立思维和具体思维。
- 韩沛伦崔平
- 关键词:战略思维独立思维
- 阿伦特的“公共世界”概念
- 2014年
- 阿伦特的"公共世界"概念是基于对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思考中提出的。在"复归政治生活"的理念下,立足于对西方传统政治的阐释与解读,阿伦特想藉以前柏拉图时代的古希腊城邦制文明为样本,提出公共世界才是远离极权主义的"本真的政治",公共世界的蜕变是一个由哲学与政治的分离走向哲学与政治的复归的过程。阿伦特的复归公共世界的政治变革道路对于启迪人们的批判意识、唤醒人们反思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终究无法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维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效应。
- 程广丽韩沛伦
- 关键词:阿伦特公共理性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社会学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社会结构类型影响和制约着政府行政管理及其体制的特质类型、演变路径、职能结构和运作绩效等。阻滞中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深层原因是"依赖政府型"社会结构类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从制度社会学角度入手,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类型转型的互动。
- 潘晓珍韩沛伦
-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
-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批判被引量:13
- 2007年
- 在当代发展中,风险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经验问题和理论问题,已成为一些学者的重要论题。贝克创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作为现代性产物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认识到在现代性支配下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审视风险社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发展问题不无裨益。
- 韩沛伦马中英
- 关键词:风险社会理论
- 马克思生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历史生成
- 2023年
- 本顿之所以得出马克思是反生态的判断,而福斯特和斋藤幸平之所以得出马克思有生态思想的判断,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历史生成视角和唯物史观立场,造成脱离语境地裁剪马克思文本中的相关言论。马克思在不断直面客观事实、批判他人观点、反思自身认识的过程中,经历了1847—1863年盲信农业技术的非生态立场、1865—1868年追踪土壤科学促成范式转换、1868年之后立足唯物史观的生态辩证法三个阶段,实现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审视农业技术应用的生态效应,在唯物史观融贯政治经济学研究过程中与技术决定论划清界限,在持续地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与解构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思想,通过聚焦唯物史观方法论、阐释生态辩证法、探析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调控推进生态思想逐渐走向完善。
- 王常冉韩沛伦
- 关键词:生态思想历史生成
- 维特根斯坦语境中“我”的不同用法分析
- 2004年
- “我”与“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我”不是用来指称我自己的 ,不具有指称的语法功能 ,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有不同的用法。“我”的用法和“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如果说 ,“他”可以用“张三”来代替的话 ,那么我绝对不是我自己的永恒的名字 ,始终有确定的所指的名称。唯我论的错误的语法根源是把“我”看作是始终指称我自己 ,特别是我的心理过程 ,或者心理实体。
- 韩沛伦王晓升
-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唯我论
- 马克思与现象学“共同体人论”之比较
- 2006年
- 马克思和现象学都把人的本质升华为共同体,但共同体的性质不同;都把共同体植于生活世界,但植入的深度不同;都把创造的主体拓展成共同体,但创造的价值尺度不同。现象学的共同体人论,一方面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佐证和“个人共同体”层面的具体化拓展,另一方面需要马克思共同体人论对之进行深度的矫正。
- 王有炜韩沛伦
- 关键词:现象学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