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祥楠

作品数:50 被引量:3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手术
  • 16篇镇痛
  • 12篇麻醉
  • 10篇罗哌卡因
  • 10篇芬太尼
  • 9篇分娩
  • 9篇分娩镇痛
  • 8篇术后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7篇舒芬太尼
  • 7篇腔镜手术
  • 7篇丙泊酚
  • 6篇鞘内
  • 5篇剖宫产
  • 4篇血流动力学
  • 4篇手术患者
  • 4篇疼痛
  • 4篇剖宫产术
  • 4篇蛛网膜

机构

  • 39篇广东省妇幼保...
  • 11篇中山大学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吉林大学第三...

作者

  • 50篇陈祥楠
  • 31篇胡祖荣
  • 24篇黎昆伟
  • 17篇贾杰
  • 15篇黄希照
  • 14篇邓恋
  • 11篇曾维安
  • 11篇杨世辉
  • 7篇李强
  • 7篇欧阳汉栋
  • 6篇苏丹晨
  • 5篇李永乐
  • 5篇佘守章
  • 5篇孙艺娟
  • 5篇漆冬梅
  • 4篇罗辉
  • 4篇蔡明阳
  • 4篇何伟雄
  • 4篇刘晶
  • 3篇陆霄云

传媒

  • 7篇国际医药卫生...
  • 7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岭南急诊医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医药
  • 2篇麻醉安全与质...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及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椎管内阻滞夯娩镇痛是目前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近年来随着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广泛实施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新情况,现就近年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陈祥楠胡祖荣
关键词: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复合罗哌卡因穴位注射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妇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复合罗哌卡因合谷穴、三阴交穴穴位注射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妇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自愿要求静脉分娩镇痛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组(A组)和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复合穴位分娩镇痛组(B组)。A组在双侧三阴交穴、合谷穴注入0.9%生理盐水1 mL;B组在双侧三阴交穴、合谷穴注入0.2%罗哌卡因1 mL。两组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泵配方相同。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的VAS评分,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皮质醇浓度,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 H值。结果产妇镇痛后的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AB两组均较镇痛前降低(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产妇镇痛后的VAS评分较A组、镇痛前明显降低(P <0.05)。两组产妇镇痛1、2 h的血中皮质醇浓度低于镇痛前(P <0.05);且B组显著低于A组(P <0.05)。AB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复合罗哌卡因合谷穴、三阴交穴穴位注射分娩镇痛与单纯采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中的皮质醇浓度,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不会增加呼吸系统并发症,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无影响。
陈祥楠漆冬梅李敏何健珊罗超荣黄微胡祖荣
关键词:瑞芬太尼合谷穴三阴交穴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皮质醇
鼻咽通气道在新生儿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口留置胃管中的使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鼻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两种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后新生儿患者中的使用进行比较。方法将已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新生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导管组和徒手组,各30例。导管组预先将4号鼻咽通气道置入口中后经鼻咽通气道置入胃管;徒手组直接经口腔放置胃管。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放置成功率、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结果导管组和徒手组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4.90±5.81)S和(35.59±16.7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徒手组仅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胃管放置成功率为100%,徒手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在气管插管全麻后的新生儿留置胃管中的使用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黄伟坚李海洋苏丹晨陈祥楠黎昆伟蔡明阳
关键词:鼻咽通气道新生儿胃管气管插管全麻
小剂量咪唑安定治疗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咪唑安定在治疗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术后24h内瘙痒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咪唑安定(M)组予静脉注射0.5mg咪唑安定;生理盐水(N)组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如5min无效,重复使用相同剂量。瘙痒评分、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每5min记录一次,记录30min。结果:M组有3例用药二次才有效,总有效率为85%,N组有效率为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可以有效地治疗硬膜外吗啡所致的瘙痒。
陈祥楠曾维安欧阳汉栋李强
关键词:硬膜外吗啡瘙痒咪唑安定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6个月~3岁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组(PPMIMP)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CNB),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PPMIMP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ICNB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两组患儿均常规使用舒芬太尼行护士自控静脉镇痛(NCIA),所有患儿术后若FLACC疼痛行为评分≥5分,均采用曲马多注射液进行补救镇痛,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舒芬太尼用量,FLACC疼痛行为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小时内补救镇痛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是否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皮下血肿等神经阻滞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在镇痛开始后2、4 h的舒芬太尼用量、FLACC疼痛行为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开始后8、12、18、24 h舒芬太尼用量PPMIMP组明显少于ICNB组(P<0.05);镇痛开始后8、12、24 h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PMIMP组明显低于ICNB组(P<0.05);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率PPMIMP组明显低于ICNB组(P<0.05)。PPMIM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ICNB组(P<0.05)且均未见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与肋间神经阻滞相比,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不仅作用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黎昆伟邓恋苏丹晨陈祥楠蔡明阳张海红梁素梅胡祖荣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婴幼儿心脏手术
黄芪注射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黄芪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手术患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0岁,ASAⅠ~Ⅱ级,无血液病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等疾病,随机分成黄芪注射液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10 mL+生理盐水90 mL,15 min滴完后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以丙泊酚及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生命体征在正常水平,术毕前腹腔冲洗液加入黄芪注射液10 mL,术毕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清醒后拔管。C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后麻醉,腹腔冲洗液中不加黄芪注射液,余同A组。采集手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T2)、术后3 d(T3)的静脉血,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2、IL-10)的水平,计算IL-2/IL-10比值。结果与T0时比较,C组IL-2水平及IL-2/IL-10比值在T1、T2时均明显下降(P<0.01),T3时才基本恢复T0时水平,A组在T1时下降(P<0.05),但T2时已恢复T0时水平;组间比较,两组IL-2水平T1、T2、T3时及IL-2/IL-10比值T1、T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C组(P<0.05,P<0.01)。与T0时比较,两组IL-10水平在T1、T2、T3时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辅助性细胞因子的正向调节作用实现的。
邓恋胡祖荣陈祥楠付锐剑
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3μg右旋美托咪啶对5mg/mL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并以单纯罗哌卡因作对照,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以蛛网膜下腔阻滞作为麻醉方式行下肢手术时间<2h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采用25G铅笔头型穿刺针经L2-3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将5mg/mL罗哌卡因3.5mL或5mg/mL罗哌卡因和3μg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3.5mL,匀速(至少10s)注入蛛网膜下腔,患者翻转至仰卧位评估员将在药物注入后1、3、5、10、15、20、25和30min时对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进行评估和记录。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P>0.05);麻醉后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起效时间(中位数)为1min,R组为10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258.0min,而R组为211.0min,两组间的差值为47min;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维持时间显著比R组长(P=0.012);不良反应D组寒战发生率(46.7%)明显高于R组(26.7%),而低血压、嗜睡和头痛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mg/mL罗哌卡因复合3μg右旋美托咪啶蛛网膜下腔的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术后无神经损伤现象,患者耐受性良好,更能满足手术需求,但综合考虑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特性,建议国人临床选择应用时仍应谨慎。
黄希照佘守章胡祖荣许学兵陈祥楠贾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罗哌卡因右旋美托咪啶
鞘内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鞘内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五组:C组、B1组、B2组、B3组、B4组,采用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为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组鞘内药物仅为舒芬太尼2.5μg;B1~B4组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2.5μg,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0.5 mg、1.0 mg、1.5mg、2.0 mg。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比较各组鞘内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情况、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agr评分。结果:起效时间C组>B1组>B2组>B3组>B4组,维持时间C组0.05)。结论:舒芬太尼2.5μg混合0.5~2.0 mg布比卡因的鞘内注射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其中鞘内舒芬太尼2.5μg混合1.0 mg布比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最佳。
胡祖荣陈祥楠黄希照贾杰黎昆伟
关键词:布比卡因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复合麻醉
小儿气管内插管时舒芬太尼静注的ED_(50)与ED_(95)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测定七氟醚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为小儿提供满意气管内插管条件的ED50与ED95。方法选择2~8岁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患儿100例,ASAⅠ级,随机均分为五组,七氟醚诱导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S1组)、0.2μg/kg(S2组)、0.3μg/kg(S3组)、0.4μg/kg(S4组)、0.5μg/kg(S5组)行气管内插管。同时记录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BP、HR及Narcotrend麻醉深度数值变化。在Viby-Mogensen气管内插管条件评价法评价气管内插管条件基础上使用概率单位分析法计算舒芬太尼为小儿提供满意气管内插管的ED50及ED95。结果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Viby-Mogensen气管内插管条件评价为"优秀"时,结合患儿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阴性作为满意气管内插管条件,舒芬太尼为小儿提供满意气管内插管的ED50为0.305μg/kg[95%可信区间(CI)为0.239~0.354μg/kg],ED95为0.598μg/kg(95%CI为0.484~1.019μg/kg)。结论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时,小儿气管内插管舒芬太尼静注ED50与ED95分别为0.305μg/kg和0.598μg/kg。
黎昆伟佘守章胡祖荣邓恋贾杰陈祥楠
关键词:舒芬太尼七氟醚小儿气管内插管
不同温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效果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月该院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在镇痛前将罗哌卡因预热至体温,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0.1%罗哌卡因注射后5、10及15 min疼痛评分;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两组新生儿分娩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0.1%罗哌卡因注射后5、10及15 min疼痛评分分别为(7.49±0.23)分、(4.32±0.21)分、(1.29±0.35)分、(8.29±0.56)分、(5.43±0.38)分、(2.38±0.16)分,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8.49±1.34)min、(17.32±2.39)min,研究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分娩后1分钟APGAR评分分别为(9.65±0.23)分、(9.12±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罗哌卡因预热至体温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程度,提高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
蔡明阳陈祥楠肖婷宋涛邓恋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时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