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卫
- 作品数:73 被引量:4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妊娠晚期维生素C干预对大鼠先天性膈疝模型中胎肺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建立大鼠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模型,检验妊娠晚期维生素C干预对先天性膈疝的发生率以及胎肺发育的作用。方法妊娠S-D雌鼠12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维生素C组(W)、膈疝组(N)及治疗组(T)。N、T组除草醚(nitrofen)灌胃建立胎鼠先天性膈疝模型;孕晚期W、T组维生素C干预。正常孕期前一天(孕21天)剖腹取出胎鼠,记录体质量及肺脏质量;检查胎鼠膈疝的发生率、发生部位、膈肌缺损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ki-67的表达,计算机软件分析计算胎肺组织中增生细胞的比例。结果膈疝组与治疗组膈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胎鼠平均体质量高于另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组及治疗组的平均胎肺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膈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膈疝组增生细胞比例低于另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除草醚的应用,成功建立了大鼠的先天性膈疝模型。膈疝组胎鼠的肺脏质量降低,增生细胞比例减少,可能存在肺脏发育不良。维生素C不能明显改变胎鼠先天性膈疝的发生率,但可提高胎鼠肺脏质量,提高增生细胞的比例,促进胎肺发育。
- 蔡晶晶陈永卫张建敏
-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除草醚维生素C
- 经胸、胸膜外Ⅰ期手术治疗食管闭锁
- 2010年
- 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T)是以食管连续性中断为特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可伴有或不伴有气管食管瘘,ET最常见的类型是近段食管闭锁并远段气管食管瘘,占总数的86%。食管闭锁的发生率为2500—4500个活产儿中1个。其严重危及患儿生命,需要急诊手术矫治。自1943年Haight和Towsley报告了第1例Ⅰ期食管吻合成功的病例至今已有近70年。早期的手术死亡率高达30%~50%。
- 陈永卫
- 关键词:食管闭锁
- 分期修复术治疗腹裂5例被引量:1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用硅塑囊分期修复术治疗腹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硅塑囊分期修复术治疗新生儿腹裂5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 例新生儿腹裂全部存活,术后随诊满意。结论 应用硅塑囊分期修复术治疗新生儿腹裂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 陈幼容陈永卫郭卫红侯大为张钦明
- 关键词:腹裂修复术新生儿
-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被引量:43
- 1999年
- 目的介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1998年以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平均年龄40天,平均体重3.8kg。在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下,脐上皮肤小切口,Veress针穿刺入腹,注入CO2,建立气腹,压力为10~14mmHg(1.33~1.86kPa),此处置一4mm套管,放入腹腔镜,直视下左右上腹备置一套管,放入操作器械,完成幽门环肌切开。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7min,术后6h开始喂养,平均术后5天出院,无手术失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通过这15例手术后的住院观察证实:术后第2天出院是安全的。结论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
- 陈永卫侯大为陈幼容
- 关键词:幽门狭窄腹腔镜术幽门环肌切开术
- 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早期胚胎学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利用阿霉素诱导制作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esophageal atresia an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EA-TEF)大鼠模型,探讨胚胎发育中气管、食管分化异常的发生机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明确孕龄的SD雌性孕鼠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只及模型组7只,模型组于E6~E9d每日腹腔注射2mg/kg阿霉素,正常组不注射。正常组于E11.5、E12.5d,模型组于E11.5、E12.5、E13.5d取材。进行HE及PAS染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7,FGF7,10)免疫组化染色。留1只模型组孕鼠于E21d处死,体式镜下解剖。结果①正常对照组:HE染色可见到11.5d肺芽萌出,12.5d时可见气管、食管分离,在气管、食管分离处的前肠壁内有大量的凋亡小体。PAS染色及FGF7、1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前肠背侧半及食管为阴性,前肠腹侧半及气管部分为阳性;②模型组:HE染色11.5d未见明显肺芽萌出,12.5d可见瘘管与两侧支气管类似三分叉结构,在几乎相同水平发出。PAS染色及FGF7、1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瘘管组织阳性染色,近段前肠可见喉气管憩室以远的腹侧半为阳性。结论对正常大鼠及阿霉素致畸动物模型早期胚胎学的观察得出以下结论:①正常气管、食管的分隔可能与局部细胞的凋亡有关;②气管、食管的正常分隔可能为前肠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③FGF7、10在模型组TEF中表达,表明可能存在间充质细胞的异常,产生异常的信号因子导致TEF。
- 李樱子陈永卫曾晓蓓孙海梅徐元芹
- 关键词: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胚胎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脐部异位胰腺1例被引量:2
- 2016年
- 异位胰腺发生部位很多,以消化道最常见,但目前有关脐部异位胰腺的病例报道仅有14例,脐部异位胰腺主要表现为脐部异常分泌物,术前诊断的情况极少见,通常为术中或术后病理确诊。虽然脐部异位胰腺非常罕见,当患儿脐部有异常分泌物,按照脐部感染、脐茸、脐部肉芽、脐窦或囊肿等治疗,久治不愈时,要考虑此病可能性,手术切除异位胰腺方可治愈。本文报告1例脐部异位胰腺诊治经过,结合既往脐部异位胰腺病例对脐部异位胰腺进行回顾性总结。
- 于静陈永卫李樱子
- 关键词:脐部感染异位胰腺异常分泌物病例报道术前诊断病理确诊
- 胸、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小儿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推广
- 孙宁陈永卫周红曾骐张钦明张潍平张健敏侯大为陈亚军郭卫红王大勇张金哲
- 该项目主要内容为小儿腔镜手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小儿腔镜手术,填补了中国小儿腔镜手术的空白。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小儿腔镜技术,推动了我国小儿外科微创外科的发展。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腹压的增高造成心输出量的双相...
- 关键词:
- 关键词:腹腔镜胸腔镜小儿外科
- 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四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肠闭锁合并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于生后3 d内因肠梗阻行剖腹探查,分别证实为结肠闭锁、回肠闭锁、空肠闭锁和回肠闭锁。3例肠闭锁术后复发肠梗阻入院,1例肠闭锁关瘘后出现肠穿孔行肠造瘘手术。文献复习以"先天性肠闭锁(intestinal atresia,IA)"和"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9年6月关于IA合并HD的文献,对闭锁肠段及分型、诊治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例肠闭锁术后行下消化道造影(瘘管造影)均提示远端结肠异常,均再次行手术治疗。例1术中发现远端结肠痉挛细小,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全结肠型巨结肠,行经腹经肛门Soave手术,术后鼻饲肠内营养辅助治疗;例2术中发现肠管粘连严重,吻合口狭窄,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全结肠型巨结肠,放弃根治手术,重新修复吻合口,术后出现败血症,放弃治疗后死亡;例3术中发现明显扩张段结肠,行经腹经肛门Soave手术,切除肠管病理符合短段型巨结肠,术后排便功能良好;例4肠造瘘术后行直肠黏膜活检提示齿状线上3 cm肠管无神经节细胞,行经肛门Soave手术,切除肠管病理符合短段型巨结肠,术后恢复排便功能。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35篇,结合本中心4例,共47例IA合并HD患儿。肠闭锁最常见于回肠(16例)、升结肠(11例)和横结肠(9例),最主要的闭锁类型为Ⅲ型22例。所有患儿IA术前均未诊断合并HD。22例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因术后病理诊断合并HD或复发肠梗阻后行多次手术,平均手术次数3(2,4)次。20例行肠切除(肠吻合)+肠造瘘术,9例关瘘前诊断合并HD,平均手术次数(2.4±1.1)次;余者因关瘘后出现肠梗阻或其他并发症行多次手术,平均
- 严佳虞陈亚军陈永卫侯大为彭芸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李笛
- 关键词:肠闭锁HIRSCHSPRUNG病
- 围产期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的外科处置被引量:10
- 2005年
- 郭卫红陈永卫侯大为
- 关键词:消化道发育畸形先天性围产期胎粪性腹膜炎孕期监测染色体畸形
-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今共收治先天性气管食管瘘6例。其中男2例,女4例;住院年龄1-123天;其中4例为<1月的新生儿,体重2.65-4kg,平均3.36kg。临床主要表现为生...
- 陈永卫李樱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