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林
- 作品数:93 被引量:3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纯化、扩增方法,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条件下的多向分化潜能鉴定。【方法】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48只)骨髓细胞,贴壁培养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观察纯化后的细胞形态,对3、10、20代的MSC进行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小鼠MSC在体外可以诱导成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MSC连续传代培养达30代以上,细胞的形态、抗原表达无改变,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结论】该方法获得的MSC具有高度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特点。
- 张为西陈松林姚晓黎周琛卢锡林Xingming Shi
- 关键词: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多向分化潜能
-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培养扩增。用参芪液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其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诱导后进行神经元样细胞计数,掺入Brdu测定,计算标记系数。采用双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NSE、NF)与细胞分裂的标记Brdu的关系。抑制DNA合成,计算Brdu、NSE和NF阳性细胞数。结果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阳性,GFAP阴性。MSC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总数增加,诱导分化后12h内细胞增殖较快。30%以上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在表达NSE和NF的同时可见Brdu标记,而另一部分分化的神经元则无Brdu标记。抑制DNA合成,并不会阻止神经元的分化,仍有70%的分化神经元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蛋白NSE。结论MSC诱导分化的部分神经元样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但抑制细胞分裂不影响神经元分化。
- 姚晓黎张成卢锡林陈松林冯善伟李群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元细胞分裂
- 15例神经肌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 15例神经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此病患者有如下特点 :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无力 ,2例伴有肌肉酸痛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清肌酶升高 ,其中 10例超过正常 5倍 ;全部患者肌电图异常 ,其中13例呈神经或肌肉神经混合损害 ,2例呈肌源性损害 ;14例肌活检中 13例呈肌炎性改变 ,1例病程超过 3年者呈肌病改变。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神经肌炎 。
- 王艳昕陈松林任廷文
- 关键词:神经肌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mdx鼠体内的分布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后体内各主要器官的分布状况。方法:取第5代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应用[3H]-TdR标记后以2×107cells/只细胞尾静脉移植到经7Gyγ射线预处理后的7-9周龄mdx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24h、48h、4周、8周和16周测定血液、肺、肝、骨髓、骨骼肌及心肌的放射性分布计数。结果:经7Gyγ射线放疗预处理的mdx鼠,在尾静脉移植骨髓干细胞后,24h肺的放射性分布计数最高,为36.70±3.04;48h肝的放射性分布计数最高,为36.74±3.28;骨髓分布计数随移植时间延长增多,2周时达到高峰,计数为38.43±4.99,以后逐渐下降,但4月时仍明显高于其它组织器官,计数为13.45±1.37;骨骼肌、心肌的放射性分布计数随移植时间延长明显增高,16周时分别达到4.79±0.94和9.55±1.53。结论:在MSCs移植后早期,MSCs主要分布于肺、肝等血流丰富的器官,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归巢到骨髓定居,2周时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向损伤器官如骨骼肌、心肌等定向迁移,并且随时间延长分布增加,从而为MSCs定居于肌组织并且分化为肌细胞提供了证据。
- 卢锡林姚晓黎冯善伟于美娟陈松林张为西张成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移植MDX鼠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痴呆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背景:一些研究已显示,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且能提高脑缺血模型鼠的神经缺失功能。目的:拟进一步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观察,于2006-01/2007-06在中山大学一附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8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基因修饰细胞组、未修饰细胞组,12只/组。另取出生3d的清洁级SD大鼠10只,用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取传至第6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双酶切后亚克隆至pcDNA3质粒,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采用电穿孔法得到重组腺病毒Ad-BDNF,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12d,基因修饰细胞组取重组腺病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不含血清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于伤侧侧脑室坐标前囟后1.6mm、外侧1.5mm、腹侧4.0mm注入8μL;未修饰细胞组移植等量的单纯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重组病毒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感染效率。细胞移植后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Ad-BDNF感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存在Mr14000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条带,2d后约34%骨髓间质干细胞被感染。基因修饰细胞组、未修饰细胞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1),且前者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与损伤模型组寻找平台的运动策略比较,基因修饰细胞组与未修饰细胞组趋向式、直线式显著增多(P<0.01),边缘式、随机式明显减少(P<0.01),且前者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结论:移植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
- 魏昌秀陈松林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阿尔茨海默病
- 益气健脑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益气补脑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在卒中2级防治方案基础上治疗。康复对照组予以吞咽训练;药物干预组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为阴、阳气虚亚组。阴气虚亚组14例,给予参麦注射液40~60m L,奥德金1.2g静脉滴注,每天1次;阳气虚亚组19例,给予参附注射液40~60m L,奥德金1.2g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采用饮水试验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饮水试验评价得分及吞咽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90.90%,对照组72.72%),干预组药物干预两周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脑辅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
- 魏昌秀陈松林梁颖茵郑慧玲刘小云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 黄文张成陈松林张为西姚晓黎曾缨黄慧冯善伟柳太云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诱导分化
- 不同放疗剂量对肌营养不良鼠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使用不同剂量γ射线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 (mdx鼠 )照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缺失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 将 18只 7~ 8周mdx鼠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 ,依次给予 7Gy、7.5Gy、8Gyγ射线预处理 ;3天后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骨髓干细胞取自 4~ 5周的C5 7BL/6鼠 ,体外培养 3d ,按 1 2× 10 7个细胞 /每只剂量移植给 3组预处理后的mdx鼠。连续观察受体鼠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程度 ;移植 12周后 ,检测受体鼠体内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组GVHD反应较明显 ;A、B、C 3组的股骨肌肌纤维dystroph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8%、9%和 13 %。各组间缺失蛋白表达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对 7~ 8周mdx鼠 ,给予不同剂量的γ射线预处理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 ,8Gyγ射线表达最多 ,7Gy射线照射表达量最少 ;但 8Gyγ射线照射GVHD反应较明显。
- 陈松林黄文张为西姚晓黎刘晓蓉卢锡林张成
-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MDX鼠骨髓干细胞移植放射疗法
- 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观察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模型鼠(mdx鼠)后,骨骼肌中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以及病理、生理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正确评价骨髓移植治疗DMD的疗效。方法:以正常C57鼠作为供者,以致死剂量放疗后的mdx鼠作为受者进行骨髓移植,在移植后4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用HE染色观察并计算骨骼肌细胞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CNF),同时进行mdx鼠腓肠肌电生理检查和运动功能检测。结果:骨髓移植后的mdx鼠骨骼肌细胞膜上有部分抗肌萎缩蛋白表达,CNF比例和肌肉湿重下降,mdx鼠的被动运动功能增强。结论:骨髓移植后,骨髓干细胞在mdx鼠体内的骨骼肌和骨髓中定居,并分化成可以表达抗肌萎缩蛋白的骨骼肌细胞,使mdx鼠病理、生理得到部分改善,最终导致了肌肉的运动功能的增强。说明骨髓移植治疗DMD是有一定价值的,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 刘晓蓉张成张为西王展航陈松林
- 关键词:骨髓移植干细胞肌营养不良症
- 脑血管病的遗传学被引量:6
- 2004年
-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 ,遗传因素在脑血管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脑血管病的许多危险因素都具有遗传特性。文章对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脑血管病遗传学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 梁颖茵陈松林张成
- 关键词:脑血管病遗传学流行病学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