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春

作品数:19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长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儿童
  • 7篇农村
  • 4篇人口
  • 4篇农村人
  • 4篇农村人口
  • 4篇留守
  • 4篇留守儿童
  • 3篇抑郁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健康
  • 3篇艾滋病
  • 2篇心理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前
  • 2篇学龄前儿童
  • 2篇农村中小学生
  • 2篇中学生
  • 2篇自我
  • 2篇自尊
  • 2篇小学生

机构

  • 18篇长丰县疾病预...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阜阳市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作者

  • 19篇陈明春
  • 10篇孙业桓
  • 6篇孙莹
  • 5篇苏虹
  • 5篇何莉
  • 5篇杨林胜
  • 4篇吕晓玲
  • 4篇赵科伕
  • 4篇蒋玉红
  • 3篇孙良
  • 3篇方雪晖
  • 3篇韩腾伟
  • 3篇伍佳玲
  • 3篇顾超美
  • 3篇曹庆庆
  • 3篇叶冬青
  • 3篇王铁柱
  • 3篇吴振强
  • 3篇陈娟
  • 2篇张洪波

传媒

  • 5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安徽预防医学...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3年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2]。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持续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
蒋玉红孙业桓杨林胜陈明春吕晓玲孙莹吴振强张洪波
关键词:精神卫生抑郁农村人口
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焦虑状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安庆市潜山县,阜阳市阜南县1363名3~6岁农村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的中文修订版、Devereux儿童心理韧性评估量表、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学龄前儿童主要带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363名学龄前儿童中,焦虑情绪阳性检出率为14.7%。各焦虑类型的得分情况,躯体伤害焦虑得分最高[(1.24±0.84)分],其次为社会焦虑[(0.86±0.75)分]、分离焦虑[(0.85±0.74)分]。除强迫性神经症障碍外(r=-0.034,P〉0.05),各焦虑类型和总焦虑得分与心理韧性总保护性因素成负相关(r=-0.054~-0.070,P〈0.05),与行为问题(r=0.121~0.237,P〈0.05)及总忽视度成正相关(r=0.157~0.269,P〈0.05)。不同焦虑类型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管教态度是否一致、受忽视程度、行为问题以及主要带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村学龄前儿童焦虑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为减少或避免学龄前儿童的焦虑困扰,应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对子女教养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干预措施。
武伟屈光波王玲玲唐雪张健张健陈明春陈明春孙良郭青孙业桓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焦虑影响因素
某农村地区儿童抑郁现状与留守状况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儿童抑郁及留守状况对抑郁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家庭功能量表(APGAR)及自编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小学生2 9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4%,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8.0%(P<0.01)。儿童家庭功能总分与儿童抑郁量表(CD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状态、年级低、寄宿、父亲文化低、家庭年收入低、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家庭功能好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结论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留守状况,可能降低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
王铁柱陈明春孙业桓杨林胜孙莹曹庆庆顾超美韩腾伟
关键词:抑郁农村人口
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文化环境思考
2010年
陈明春洪静芳
关键词:青少年生殖健康社会文化
村医麻风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2012年
早期发现并治疗麻风病病人,预防畸形残的发生和麻风病的扩散是控制麻风病流行的最主要措施,在落实了治疗措施、保持高治愈率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病人发现率,即成为麻风病控制的重点工作[1]。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的麻风病诊疗知识,提高他们对麻风病的警觉性,建立畅通的疑似麻风病线索转诊渠道,
陈明春
关键词:麻风病
麻风病防治工作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麻风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麻风病防控工作,50多年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麻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麻风病基本消灭以后,麻风病防治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出现了经费减少、任务改变、队伍流失、态度消极,宣传放松,诊断延迟等问题[2]。特别是在一些低流行地区,麻风病防治工作日渐萎缩,甚至停滞。
陈明春李晓静
关键词:麻风病
安徽省长丰县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两年纵向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安徽省长丰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纵向发展趋势,并分析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12月整群抽取的长丰县3所中学和5所小学全体在校学生作为基线调查对象,对3~9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纵向研究则以基线调查时3~4年级和7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2次,有816人参与了3次调查。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目标人群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纵向研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次调查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是11.3%、10.4%和8.5%。样本总人群与其中始终处于留守状态人群的抑郁症状得分,在随访中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23,P<0.001;F=5.761,P=0.003)。基线调查时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在随访1时有25.0%(23/92)仍存在抑郁症状;基线调查和随访1均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在随访2时有87.0%(20/23)仍有抑郁症状。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3年级、非独生子女、家庭功能障碍和自尊水平低的中小学生更易出现抑郁症状,性别、是否留守和父母文化程度与抑郁症状检出率无统计学关联。结论安徽省长丰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在随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纵向发展分析显示,抑郁症状检出率与自身特质、教育及家庭环境有关,提高家庭功能和个体的自尊水平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赵雪杨林胜陈明春陈健吕晓玲蒋玉红孙莹孙业桓
关键词:抑郁广义估计方程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初中、5所小学所有在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包括自杀意念评定表、儿童抑郁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特质性应对问卷、儿童自尊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生命质量量表)进行调查。采用F险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状态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差别,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筛选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64%(252/2917),其中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80%(166/1694),非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03%(86/1223),不同留守状态儿童自杀意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交焦虑、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P〈O.05),生命质量评分高、家庭功能良好是保护因素(P〈O.05)。结论农村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针对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预防儿童自杀行为的发生。
陈健陈明春孙业桓赵雪孙良蒋玉红吕晓玲吴振强
关键词:自杀意念儿童
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自尊调查表(SE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363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全量表的检出率为6.3%,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9,P<0.05);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92)、师生关系(OR=1.624)、自尊(OR=0.867)、个性4个维度(OR=1.055,0.976,1.030,0.975)与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结论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良好的个性及自尊,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伍佳玲苏虹何莉赵科伕常微微徐志伟陈明春孙业桓
关键词:自尊艾森克个性问卷农村中小学生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伤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长丰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应对方式等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中学、5所小学,对其3—9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伤害发生情况以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等,用以调查伤害发生情况、评价学生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长丰县2917名农村中小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7.4%。伤害组的积极应对得分为33.98±6.38,非伤害组积极应对得分为33.66±6.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9,P=0.328)。伤害组的消极应对得分(27.65±7.79)高于非伤害组消极应对得分(26.54±7.62)(t=2.775,P=0.006),且消极应对高度、中度、低度三组的伤害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131,P=0.013)。多因素负二项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积极应对与伤害元统计学关联,中度消极应对者发生伤害的危险性是高度消极应对者的0.77倍(IRR=O.77,95%CI:0.63~0.94)。结论消极应对是影响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改善应对模式、促进人格发展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
孙莹陈明春孙业桓王铁柱曹庆庆顾超美韩腾伟张栋栋孙丽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