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雄
- 作品数:147 被引量:869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人格差异对于快乐感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运用陈惠雄教授设计的主客观因子相结合的快乐指数调查量表,以浙江省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在问卷调查并收集1254份有效样本的基础上,对不同人格居民的苦乐感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格人群在不同时期的快乐感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影响因子对不同人格人群的苦乐感影响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格因素对于人们快乐感影响的重要性,并揭示了人们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调整情感状态与心态的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 陈惠雄吴丽民
- 关键词:人格快乐感社会调查实证分析
- 人本经济学新思维:一个探索性的理论框架被引量:2
- 2006年
- 人本主义是一种从人本身解释世界的思想理念。西方国家的经济自由化、市场化进程以及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路径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观是互为表里的。然而,人本哲学与人本经济学在本位观上存在着重大差异,前者强调个人本位,后者强调社会本位。通过两种学说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其间的差异;通过从“自我主体性”出发,又统一于主体与对象“互主体”的前提之下,并最终收敛于主体自身发展的价值尺度这样一个逻辑思维体系,再对主流经济学的个人本位与西方传统人本经济学的社会本位观进行糅合与理论补正,可以形成人本经济学理论新思维;通过建基于人本经济学思维之上来表明其学术旗帜的独立性及其与主流经济学、西方传统人本经济学的关联与正面对比,可以为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 陈惠雄
- 关键词:人本哲学人本经济学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 幸福悖论下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政策思考被引量:8
- 2014年
- 目前我国存在着多重"幸福悖论"现象,这些现象既存在于同区域纵向的收入-幸福指数比较中,也存在于跨区域居民的收入-幸福指数比较之中。幸福悖论意味着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一定能随着经济福祉的增进而提升,本文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的幸福来源主要在于健康、亲情等微观要素,对收入、经济发展等中观要素的满意度稍低,对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宏观要素的满意度最低。居民满意度状况存在的层次性差异现象对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系统性以幸福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调整,才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 邱夏陈惠雄
- 关键词:满意度幸福悖论公共管理
- 产业指向移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1991年
- 产业指向性是指导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以往学术界对此主要作静态分析,致使对产业区际移动原因的研究难以透彻。我以为,产业布局调整与产业的区位性移动,极受产业指向移动的影响。解析此题,对指导产业的合理布局,策定区域发展战略,掌握国内乃至国际间的产业技术流动趋向,都有实际意义。
- 陈惠雄
- 关键词:产业布局调整指向性矿物资源技术创新能源原材料价格
- 生命成本与供需均衡——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问题的思考被引量:7
- 1999年
-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逐渐出现了市场疲软、经济热点难以形成等过剩经济特征。而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居高不下,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甚至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居民消费率还要低。①这些经济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对我国逐渐形成并日...
- 陈惠雄
- 关键词:低消费率消费者居民消费率净收益
- 生命成本、异质收入与一种新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构建被引量:11
- 2013年
- 本文对迄今所有基于同质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的微观基础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指出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一单位收入需要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一影响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关键异质事实。据此,本文建立了消费者行为学说中的两个理论新支点:一是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生产与消费决策一致性的新消费者均衡理论。这一新消费者均衡比目前基于收入假说的纯消费者的消费者均衡对消费者效用决策更加基础与首要,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更加直接和深远,是为"消费者第一均衡"。二是建立了与此新消费者均衡理论相一致的生命成本消费函数理论并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认为,以往消费函数理论均从"收入"角度来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视域存在认知局限,主张从人本身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成本"角度来重新诠释消费者行为。这一研究试图把作为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的基于同质收入与纯消费者的消费者均衡推进到异质收入的生产与消费决策一致性的新消费者均衡;把长期分属于微、宏观两个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消费者均衡与消费函数理论耦合到具有同一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中,并为宏微观统一的经济学理论提供新基础。
- 陈惠雄
- 关键词:函数理论
- 政府的善治是人民幸福感形成的重要一环
- 2011年
- 政府的善治是人民幸福感形成的重要一环。我们的价值观是自我与他者共同形成的,他者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现在的人过度强调自我,而忽视他者,尤其是弱势者。现在重新回归到价值讨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自我与他者是一个共同体。
- 陈惠雄
- 关键词:幸福感善治政府公务员后代人当代人
- 经济增长、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5
- 2008年
- 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演化关系是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浙江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并应用Ulanowicz的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公式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得到三个主要结论:①浙江省1990—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逐年扩大。②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生态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有所增强。③代表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不断下降,"浙江模式"潜伏着重大的不可持续性信息。本文认为,目前浙江等东部地区经济下滑的情况比较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明显挑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约束,而生态问题背后又是企业组织规模、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原因。宏观调控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实质是资源环境约束的结果。这些问题相互联系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它们的认识与解决程度可能从根本上影响着区域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陈惠雄鲍海君
- 关键词:经济增长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能力
- 要素成本型竞争力的原因机理与对策机制
- 2005年
-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筹发展矛盾 ,根源于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长期的要素使用权不公平交易模式。这种交易模式以非均衡发展为工业化战略导向 ,以对弱要素利益的转移分配为机制特征 ,从而在微观方面导致企业长期竞争力降低 ,在宏观方面则成为基尼系数高、环境资源过度受损等不良宏观经济现象的根源。只有通过转变竞争力模式 ,促进我国企业竞争力路径模式转型 。
- 陈惠雄章启祥
- 关键词:竞争力
- 论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源被引量:6
- 2008年
- 人在世界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人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类需要与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引起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基础性诱因;集体缺位的个体主义、物质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与强势主体利益导向的制度机制是引起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激化的现实根源。当今,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危机之解决,亟待对人在世界的主体性地位重新认知,对人的需要满足与发展能力之间科学协调,对社会价值体系与利益机制设计重新建构。
- 陈惠雄
- 关键词:人口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