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亮

作品数:34 被引量:1,009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服务业
  • 6篇城市
  • 5篇制造业
  • 5篇生产性服务业
  • 5篇公路
  • 5篇高速公路
  • 5篇长三角
  • 4篇区域经济
  • 3篇一体化
  • 3篇企业
  • 2篇地理学视角
  • 2篇新经济
  • 2篇生产性服务业...
  • 2篇实证
  • 2篇企业异质性
  • 2篇区位
  • 2篇网络
  • 2篇金融
  • 2篇进化树
  • 2篇服务业集聚

机构

  • 18篇浙江大学
  • 16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绍兴职业技术...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水利水电...

作者

  • 34篇陈国亮
  • 9篇陈建军
  • 5篇徐维祥
  • 4篇唐根年
  • 3篇舒季君
  • 2篇黄洁
  • 2篇许庆明
  • 2篇高寿华
  • 2篇袁凯
  • 1篇葛宝琴
  • 1篇黄宾
  • 1篇崔春梅
  • 1篇汪彩君
  • 1篇许紫岳
  • 1篇魏艳秋
  • 1篇任少波

传媒

  • 4篇经贸实践
  • 3篇经济地理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江淮论坛
  • 2篇管理世界
  • 2篇浙江经济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财贸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上海管理科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19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研究——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0
2016年
近年来,西方国家和中国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克服了物理时空约束,使得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呈现出与工业经济时代完全迥异的模式。文章从城市群视角构建了"互联网驱动—需求生态圈—制造生态圈—服务生态圈"累积循环机制这一新型的二三产业互动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1994—2014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互联网驱动下,二三产业因争夺重叠性资源而出现"挤出效应",形成了空间非一体化发展,空间结构从工业经济时代的"中心—外围"向互联网时代的空间匀质性转变;总体上,互联网能促进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后作用尤为明显,但这种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更适合空间一体化发展,而且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的空间边界从工业经济时代的80—200公里向互联网时代的边界模糊化转变;在地理租金、连接租金和网络租金三种力量的交替作用下,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先后经历了空间分异、空间自选择和空间网络化发展三个阶段,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处于空间自选择向空间网络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陈国亮唐根年
关键词: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以推招央企为机遇 助力共同富裕
202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力度推动中央管理企业(以下简称"央企")总部搬迁布局,以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央企改革、优化国家经济布局。2021年以来,已有三峡集团、中国电子、中国船舶等7家央企先后搬迁到武汉、深圳、上海等地。央企的迁入将形成新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央企规模、技术、人才等优势,将在带动当地中小配套企业发展。
袁凯陈国亮
关键词:共同富裕
多中心空间结构与碳减排
2024年
加快实现碳减排目前已成为区域发展追求的战略目标,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个区域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却较少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对空间结构进行测度,探寻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多中心结构有助于碳减排,在考虑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从异质性来看,多中心结构的碳减排效应在中小规模城市、内陆地区以及普通城市效果更为明显;(3)机制分析发现,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市场一体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碳减排。研究结论在双碳战略下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启示。
陈国亮袁琼
关键词:碳排放产业结构
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形成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被引量:30
2015年
利用修正后的E-G系数对中国海洋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借助Moran’s I指数探讨了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1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具有空间分异显著、空间连续性增强以及"单中心"与"多中心"交替转换等特征,而且分为空间大尺度变迁、邻近地理变迁和空间更加集中变迁三种类型;2知识外溢和海陆联动有助于海洋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周边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对本地区的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形成也有积极作用;3运输成本的阀值的存在使得海洋产业从协同集聚向空间分离转换,促使海洋产业间从以互补效应为主向以挤出效应为主转变;4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并受区域边界约束,其中,长三角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在500km范围内存在溢出效应,珠三角的作用范围限于广东省内,而京津唐的辐射范围只有75km。
陈国亮
关键词:海洋产业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产业空间分布演化新动力被引量:15
2013年
通过一个"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产业空间分布的动力机制,发现:除传统的集聚力(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外,微观企业的选择效应是产业空间分布的"第四动力"。其作用路径:一是企业层面,给定外部竞争水平,效率异质性可能是"外围"高效率企业向"中心"集聚的"向心力",也可能是"中心"低效率企业向"外围"迁移的"分散力";二是区域层面,给定现有产业空间结构和外部竞争水平,较高的区域平均生产率门槛值促使低效率企业更趋于集聚,以通过"抱团效应"抵消竞争压力;三是产业层面,给定企业个体特征,产业内企业异质性初始程度和边际变化的作用方向是有差异的,既可能是集聚力,也可能是向心力。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空间为产业份额和市场效率的双重"中心—外围"结构。
陈建军袁凯陈国亮
关键词:企业异质性产业空间分布
数字金融、创新创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规模与质量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2
2024年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规模和质量的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创新创业效应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作用程度大于经济质量型增长,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政策和区位的异质性;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和创新创业效应在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影响呈边际效用递增的双门槛效应,对经济质量型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的三门槛效应。
郑金辉陈海娜徐维祥陈国亮
关键词:数字金融创新创业区域经济增长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地区差异及同步合作区架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以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泰尔指数及其二阶嵌套分解的方法分析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针对必须正视的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地区差异的现实问题,提出建立"四化"同步合作区的构想。结果表明:中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且省内(地市)差异对总差异影响大于省间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根据差异分析,基于"四化"发展实际情况,可建立"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推进区、滞后区、帮扶区以缩小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地区差异。
徐维祥舒季君陈国亮唐根年
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
高速公路是我国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道口地区的迅速发展,使得高速公路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和交通运输经济学等...
陈国亮
关键词:高速公路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被引量:2
2013年
传统企业区位决策研究过多关注比较优势、地理嵌入外部性、中间投入外部性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企业内生性行为及其互动策略的可能作用。本文在连续同质性空间中引入"生产技术—产品差异"的耦合因素,构建了一个基于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异质性的企业区位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消费偏好分布会引致的竞争(分离)效应、选择(逃离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差异化策略效应如何影响空间行为模式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当垄断(异质性或差异化)类市场需求(消费者)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集聚策略;当竞争(同质性)类消费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尽量远离对方的策略;当二者数量相差不是很大时,企业会选择中间状态。选择与竞争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区位决策,从而为企业成长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新实践思路。
陈建军袁凯陈国亮
关键词:区位决策企业异质性
集聚视角下的服务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一个最新研究综述被引量:34
2009年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出于对解读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社会需求的回应,当前国际上有关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与制造业集聚的比较;集聚的空间分布,包括服务业整体和分部门分布;集聚的成因,如集体学习过程、社会因素以及共同集聚等;集聚的效应。这些研究为我国通过调整空间结构和促进服务业集聚,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另一方面,如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构建适应于服务业集聚研究的分析框架,如何进行服务业集聚度的测算,以及如何推进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亟须探讨的课题。
陈建军陈国亮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区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