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书录

作品数:67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24篇文学
  • 13篇明清
  • 12篇商贾
  • 9篇明代
  • 7篇文化
  • 6篇代文
  • 6篇诗歌
  • 6篇互动
  • 6篇歌谣
  • 5篇雅俗
  • 5篇诗文
  • 3篇地文
  • 3篇地文学
  • 3篇雅俗文学
  • 3篇意象
  • 3篇审美
  • 3篇诗派
  • 3篇诗文创作
  • 3篇俗文学
  • 3篇毗陵诗派

机构

  • 57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9篇陈书录
  • 2篇纪玲妹
  • 2篇姬毓
  • 1篇周勋初
  • 1篇程千帆

传媒

  • 8篇南京师大学报...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江海学刊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文学遗产
  • 3篇河北学刊
  • 2篇江苏高教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文献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徐渭诗文和鲁迅的《野草》——现当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一例
本文选择古今文学演变中的个案,即将浙江绍兴籍作家徐渭的诗文和鲁迅的散文诗《野草》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在意象的建构、心灵苦闷的象征及越中区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在研究视角的互动中,阐述了十六世纪中后期的文学先驱者徐渭与...
陈书录
关键词:中国文学文化传承文学创新
文献传递
明代嘉靖年间散文的时代风骨
2012年
明代嘉靖年间,无论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唐宋文派,还是李攀龙、王世贞、宗臣等秦汉文派,都曾相聚在"风骨"的旗帜之下,呈现出"建安风骨推今代"的风貌。严嵩一类奸臣弄权、南倭北寇的侵扰等两大社会悲剧,从相反相成的角度促成嘉靖年间"风骨"散文的两大主题:一是反对权奸乃至"骂皇帝",二是抗倭御虏。散文创作中具有了新的内涵——融合儒家"节义"、鲜活的时代精神与刚健的文人骨气,其中也有希冀摆脱封建专制思想和复古思潮束缚的个性自由的文学精神,给嘉靖时期的散文"风骨"打上文艺启蒙思想的时代烙印。因而,嘉靖时期的散文风骨形成与"建安风骨"、"盛唐风骨"等同中有异的时代特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陈书录纪玲妹
关键词:嘉靖散文
努力建构中国优秀歌谣的传承体系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是一个歌谣大国,从《诗经》中的"国风"、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敦煌曲子词到明清时调乃至当代民谣等,历代歌谣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洋溢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但是,有关歌谣的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整理和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的研究,乃至中国优秀歌谣传承体系的建构,至今尚有许多缺憾乃至空白。因此,应努力建构中国优秀歌谣的传承体系,对歌谣应进行抢救性、基础性搜集整理,对歌谣的研究应坚持以文学为本位,同时注重探讨历代歌谣的演进轨迹与特征,拓展歌谣与宗教、民俗、地域文化、商贾精神等相关领域的交叉互动研究,全面建构、深化中国的歌谣研究,传承创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陈书录
关键词:文学本位传承体系
“草船借箭”的歌谣及小说与诗词文赋的互动被引量:2
2019年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歌谣、小说等俗文学与诗词文赋等雅文学及正史中的表述不同,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叙事系统,一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一是孙权"回船受箭",不仅叙事中的主角不同,情节也略有不同,而且一为平民大众接受,一为文人接受,一虚一实,二水分流。俗文学迎合大众的文化心理,"通好尚",将"草船借箭"移花接木为诸葛亮所为,不仅共同追求平民化、虚拟化、通俗性,而且也有民间对智慧(神机妙算等)的心驰神往,是将诸葛亮神化的需要。雅文学中孙权"回船受箭"的叙事,反映了文人恪守"正笔直道"的精神,尊重史实的文化品格。雅、俗文学如同二水分流,但也时有交汇之处,这主要是在"存真"之上,一为史实存真,一为情感存真。
纪玲妹陈书录
关键词:歌谣诗词文赋文化品格
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探索被引量:1
2004年
陈书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元明清文学古代文学博士生
吴伟业诗歌创作与《周易》的“一与多”被引量:3
2008年
"一与多"是在《周易》、《老子》等典籍中被总结出来的对立统一的范畴。受到这种传统尤其是《易》学名家黄道周的影响,吴伟业往往沿着"一与多"的思路进行诗歌创作,这在《圆圆曲》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陈书录
关键词:《周易》黄道周一与多
坚持与发展金陵特色文化——南京城市现代化与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究被引量:12
2002年
金陵传统文化的特色主要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相映 ,中华南北文化的交流 ,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 ,雅文化与俗文化互补 ,其基本精神即先进性是进取精神、争胜意识和爱国主义。在南京城市现代化与先进文化的建设中 ,只有坚持与发展金陵特色文化 ,才能不断增强南京城市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
陈书录
关键词:金陵特色文化城市现代化
士商契合与文学思想的演变——以中唐至明清为考察重点被引量:7
2007年
中唐以来,一批有识之士努力从伦理道德、朝廷政策、个体心态、文学思想等方面扭转“重农抑商”、“贵士贱商”的风气,尤其是在士商契合中促进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和性灵等启蒙文学思想的发展,使有关商贾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在互动互补中孕育出真、善、美、利四者相结合的文学新思想。
陈书录
关键词:文学思想中唐契合明清伦理道德重农抑商
崇祯辛未进士科与吴伟业负恩愧悔心态及其雅俗文学创作
<正>在明清易代之际,仕明又仕清的吴伟业的心态是颇为复杂的。其中对他的心态变化造成一大影响的,是明崇祯辛未(一六三一)进士科。在此契机,吴伟业的文化心态与雅俗文学创作发生重大变化——负恩愧悔的思想情感和沉郁苍凉的美学风格...
陈书录
文献传递
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中的商贾形象
2014年
明清民歌时调中的商贾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当时的民歌时调与小说、戏曲等文体也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既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明清民歌时调这种兴盛诗体的旺盛生命力,也展示了新兴经济力量与时尚诗体联姻中呈现的商贾形象的新风貌。
陈书录
关键词:商贾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