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东英

作品数:23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主义
  • 6篇哲学
  • 5篇共产主义
  • 5篇共同体
  • 4篇政治
  • 4篇社会
  • 4篇赫斯
  • 3篇社会主义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教学
  • 3篇波普
  • 2篇道德
  • 2篇信仰
  • 2篇政治哲学
  • 2篇三个维度
  • 2篇社会维度
  • 2篇自由观
  • 2篇维度
  • 2篇教育
  • 2篇精神维度

机构

  • 21篇湛江师范学院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桂林电子工业...
  • 1篇中共辽宁省委...

作者

  • 23篇陈东英
  • 2篇刘忠权
  • 1篇梁晋
  • 1篇林春
  • 1篇陈小玉
  • 1篇张伟
  • 1篇张飞燕
  • 1篇刘忠全
  • 1篇陈小义

传媒

  • 3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思想政治工作...
  • 2篇探索
  • 2篇学术论坛
  • 1篇哲学动态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理论探讨
  • 1篇晋阳学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前沿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池州师专学报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赫斯的《论货币的本质》及其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研究
异化观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也是倍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异化观与劳动异化理论及共产主义思想是内在统一的,并存在于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过程。莫泽斯·赫斯(Moses Hess,1812-1875)作为马克思早...
陈东英
关于赫斯在马克思思想史中的地位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0年
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渊源人物。国内外学界曾围绕赫斯与马克思在经济异化、货币伦理、共产主义和共同体思想的传承关系上发生争论和探讨。如果说没有哲学与经济学的成功结合,马克思难以创立唯物史观,那么赫斯就是引导马克思从哲学话语置换到经济学话语的关键人物,早年的马克思正是在赫斯等人的基础上推进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结,并将共产主义的论证逻辑从赫斯的人本主义逻辑转换为历史生成逻辑,从而把人类解放理想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的基础上。
陈东英
关键词:赫斯共产主义共同体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被引量:2
2005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依据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和社会基本矛盾关系原理,该理论的哲学基础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四个层面去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本质基础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状态。
陈东英梁晋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础
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被引量:16
2008年
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目前宗教信仰在大学校园有扩展的趋势,因此,高校要正视宗教信仰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对大学生信教疏而不堵,以生为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并完善多种育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寻找归属感和实现价值的平台。
陈东英
关键词:信仰宗教信仰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文化视角被引量:5
2009年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一种价值观要被人民所认同,通常需要经过知一信一行三个步骤。在知、信、行三个方面,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这些经验,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陈东英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大众化文化视角文化传播个人性
马克思的国家批判理论新绎——论国家消亡理论的四个视角被引量:2
2007年
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是以强调国家建设为前提的,它展示了人-社会-国家-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四个因素的内在统一,是其国家批判理论与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国家批判理论既有德国渊源、英法渊源,也有犹太渊源,国家消亡理论作为其中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内含四种视角:人学视角(应然维度)、技术视角(实然维度)、犹太视角(文化渊源)、辩证法视角(方法论)。这四种视角在马克思文本中往往交错出现,但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它们共同论证国家的起源、消亡及其最终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转变的过程。
陈东英刘忠权
关键词:国家消亡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以“共同体思想”为视角被引量:1
2010年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使个人自由权利与社群共同体之善的矛盾关系成为焦点。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为这一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共同体的和谐发展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体的,两者统一于自由人的联合体中。自由人联合体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哲学家赫斯提出的"和谐共同体"思想。正是这一思想促使马克思推进了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结,把对共同体的论证逻辑从人本主义逻辑转换为历史生成逻辑,并将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政治哲学理念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之上。
陈东英张伟
关键词:政治哲学
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精神维度——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引量:5
2007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其理论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理论预设是人的三重属性,其内容涉及三个维度(自然维度一社会维度一精神维度)。共产主义终极关怀的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不是人的解放,它是一种理想境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
陈东英
关键词: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精神维度——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引量:4
2007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其理论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论预设是人的三重属性,内容涉及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精神维度)。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境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终极关怀的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陈东英
关键词:三个维度
立足“三个世界”探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被引量:2
2011年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经验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静态的文本世界这三个世界之中,作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其意识形态工作较之发达国家更具有紧迫性与赶超性,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要求推进体验式教育,在经验世界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抢占网络阵地,在网络世界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强化问题意识,在文本世界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论素养。
陈东英张飞燕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