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陆洋

陆洋

作品数:94 被引量:47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天文地球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9篇测高
  • 30篇卫星测高
  • 26篇重力场
  • 13篇冰盖
  • 12篇重力场模型
  • 12篇GRACE
  • 11篇近海
  • 11篇海平
  • 11篇海平面
  • 10篇南极冰
  • 10篇南极冰盖
  • 10篇极冰
  • 9篇地球重力
  • 9篇地球重力场
  • 8篇水准面
  • 8篇卫星重力
  • 8篇大地水准面
  • 7篇中国近海
  • 7篇测高数据
  • 6篇地球重力场模...

机构

  • 94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国家测绘地理...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德克萨斯大学
  • 3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国家测绘局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广东智能无人...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德克萨斯州大...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江苏省水文地...

作者

  • 94篇陆洋
  • 23篇许厚泽
  • 18篇张子占
  • 17篇史红岭
  • 13篇鲍李峰
  • 13篇高春春
  • 12篇王勇
  • 9篇朱传东
  • 9篇杜宗亮
  • 6篇王海瑛
  • 6篇王虎彪
  • 6篇陆洋
  • 5篇蒋福珍
  • 4篇方剑
  • 4篇唐元贵
  • 4篇钟敏
  • 3篇张赤军
  • 3篇王广运
  • 3篇詹金刚
  • 3篇郗慧

传媒

  • 13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海洋测绘
  • 3篇测绘学报
  • 3篇地壳形变与地...
  • 3篇机器人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1995年中...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极地研究
  • 2篇测绘科学
  • 2篇第十三届海洋...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斗一号”全海深ARV收放装置设计与优化
2024年
面对深渊等极端海洋环境下的科考需求,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and remotely-operated vehicle,简称ARV)凭借其探测范围大和能局部采样作业的综合能力和特点,在深海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中国首台具备探测与作业能力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一号”为研究对象。“海斗一号”在探测作业时,通过光纤微缆与母船保持实时通信,其特有的光纤压坠器装置对光纤链路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设计了一套“海斗一号”专用的布放回收装置,并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布放回收方法,实现了“海斗一号”与光纤压坠器的安全布放与回收;针对布放回收过程中“海斗一号”的起吊架需应对不同起吊工况的需求,基于“海斗一号”轻量化的设计要求,提出采用多工况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开展起吊架构型设计,对最终设计构型在2种工况下分别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进一步完成了压载试验和海试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述“海斗一号”收放装置设计及优化方法切实有效,满足“海斗一号”开展深渊科考时的需求,为ARV布放回收及其装置优化设计提供了工程经验和理论指导。
陈聪陈聪唐元贵孙天俊陆洋
关键词:拓扑优化
南海海平面1993~2015时空变化的多源数据定量分析
<正>海平面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气候变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海平面变化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变化导致的海洋热膨胀变化,这部分称为比容海平面变化;另一部分是由于海洋与陆地、大气...
郗慧陆洋张子占马志伟
关键词:南海海域水文观测海平面数据处理
文献传递
海洋卫星测高新概念之二——机载GPS
笔者针对海洋实际测量的需要,介绍了海洋GPS测高技术之一的机载GPS测高,论述机载GPS测高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可能的应用范围.
陆洋
关键词:卫星测高海平面
文献传递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及其邻域1.5′×1.5′重力异常被引量:5
2008年
联合多种测高资料和Geosat/GM波形重构数据,基于EIGEN_CG01C重力场模型,采用沿轨迹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和逆Vening-Meinesz公式,确定了中国海及其邻域1.5′×1.5′重力异常。将计算结果与最新船测资料进行了比较,标准差为3.37×10-5m.s-2。
王虎彪王勇陆洋周旭华
关键词:卫星测高加权最小二乘
利用多年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南海上层环流季节特征被引量:19
2005年
利用10年高精度卫星测高海面高异常网格资料,联合EGM96稳态海面地形模型,构成南海海域合成海面地形的时间序列,并计算了各个时期的南海表层地转流场.利用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观测结果与相应时期南海地转流场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本文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南海海域一些中小尺度的环流特征.根据南海各季节多年平均表层环流场结构,对南海环流周年变化规律和季节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环流始终处在不断演变过程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多尺度特征.
鲍李峰陆洋王勇许厚泽
关键词:卫星测高上层环流海面地形地转流
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形态及其与构造动力学的关系被引量:12
1996年
利用密合法求解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模型,研究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主要特征及其与该区内部构造和活动的相关性.表明青藏地区大地水准而异常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形状极为相似,大地水准面整体负异常与下地幔相关,形状起伏与上地幔相对应,岩石层反映的大地水准而异常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陆洋许厚泽
关键词:构造动力学
多源数据推求的西太平洋区域海面动力地形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简述利用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数据和海洋水文数据推求海面动力地形的方法。基于EGM96重力场模型和卫星重力恢复的重力场模型GL04C,联合卫星测高平均海面高模型分别推算西太平洋海域的平均海面动力地形,并与根据海洋水文数据推算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卫星重力场模型GL04C更好地表现了海面地形的细节特征。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的联合应用将成为确定海面动力地形的有效途径之一。
张子占马海青陆洋
关键词:卫星重力卫星测高海洋水文
由测高大地水准面密合平面拟合法确定垂线偏差被引量:4
2003年
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测高资料计算海洋垂线偏差的新方法,用以提高由卫星测高资料解算海洋垂线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分辨率。首先,从卫星测高平均海平面高数据中扣除海面地形的影响,得到测高大地水准面,再将数据换算到由参考椭球的密切平面和参考椭球法线组成的直角坐标系中。然后,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拟合网格区域内大地水准面的密合平面,进而确定出该区域垂线偏差东西分量和南北分量的平均值。最后,通过在南海区域的仿真试验分析,方法计算的垂线偏差东西分量和南北分量的精度分别为±0.89″和±0.84″,与其他方法计算的精度相当。
鲍李峰陆洋
关键词:卫星测高最小二乘原理计算方法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推求中国近海及邻域大地水准面起伏和重力异常研究被引量:36
1999年
首先对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内4年的T/P卫星测高数据(1992-10-03-1996-10-09)和1年多的ERS-1卫星测高数据(1992-10-23-1994-01-20)进行了预处理以剔除数据中的粗差影响.然后,对卫星的重复轨迹采用"共线"处理方法得到该海域的平均海平面.在扣除海面地形的影响后得到该海域30'×X30'大地水准面起伏。再分别采用Stokes公式逆运算加FFT技术和最小二乘配置法恢复出该海域30'×30'海洋重力异常.所得到的海洋大地水准面起伏精度为8.5cm,恢复出的重力异常的精度为35×10-5m/s2.
许厚泽王海瑛陆洋王广运
关键词:卫星测高大地水准面近海
区域高阶重力场模型与青藏地区局部位系数模型被引量:8
1994年
根据当今全球模型研究的Molodensky理论,推导了相应的区域高阶重力场模型系数修正公式.考虑了球近似边值条件引起的各种偏差,使用了椭球坐标系,按椭球调和展开.并利用中国青藏地区地面重力资料对原始全球模型OSU91A1F的高阶部分系数进行修正,获得该地区的局部重力场模型QZ93G(完整到360阶),它对实测平均重力异常的恢复精度为±11.8×10-5m/s2.
陆洋许厚泽
关键词:重力场模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