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娟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靶向造影剂(Gd-DTPA-Granzyme B)的制备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以颗粒酶B为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granzyme B monoclonal antibody,Gd-DTPA-GB mAb)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方法:采用颗粒酶B单抗制成颗粒酶B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计算其相关参数,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以及免疫组化法判定其免疫活性。结果: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颗粒酶B单抗的质荷比高峰主要出现在133986.41处,连接Gd-DTPA后高峰主要在139736.06的位置;根据质谱结果计算得每分子抗体可以连接20个左右的Gd3+;MTT法结果显示:Gd、DTPA、Gd-DTPA,以及Gd-DTPA-GB mAb组在浓度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靶向造影剂(1∶175)与阳性对照组(1∶150)比较,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结论:在体外,本实验室设定的条件能够合成磁共振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而且该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无明显细胞毒性。
- 谢易刘广义韩飞姜虹茅幼英王慧萍赵杰金娟陈江华
- 关键词:钆DTPA造影剂钆
- 389例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形态学分析
- 目的:通过对389例移植肝活检组织的病理分析,总结移植肝组织光镜的表现,探讨供肝及移植后肝组织病理表现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针刺活检移植肝供肝组织226例、移植后肝功能异常肝组织163例,均行HE常规染色,PAS、M...
- 王慧萍郑树森梁廷波金娟陈江华
- 文献传递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AR)的预测作用。方法将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并存有血标本的495例受者纳入研究。回顾总结术后6个月内AR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健康对照(阴性对照)40例。采用细胞一ELISA法,以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底物榆测血清AECA水平。结果采用比值表示,P(患者)/N(阴性对照)=(A患者标本—A空自对照)/(A阴性对照—A空自对照)。P/N大于健康对照组均值加2个标准差者为阳性。结果495例患者血清中,AECA阳性93例(18.8%)。维持血透时间大于12个月患者血清AECA水平(1.43±0.37)显著高于未透析患者(1.27±0.32,P=0.013)及维持血透时间≤12个月患者(1.31±0.32,P=0.029)。血清AECA水平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218,P=0.018)。AECA阴性、阳性患者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分别为23.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ECA阳性患者细胞性AR、体液性AR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35,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ECA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10%、高淋巴毒反应为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囚素,优势比(OR)分别为2.056、1.751、1.764(P值分别为0.004、0.029、0.050)。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AECA阳性预示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增加:术前血清AECA水平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升高。
- 韩飞吕蓉金娟吴建永陈莹王慧萍陈江华
- 关键词:肾移植内皮细胞抗体急性排斥反应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水平对急性排斥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及排斥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用sCD30EIJ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和健康对照血清sCD30水平。根据术前sCD30水平将肾移植受者分为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和高sCD30组。结果肾移植组术前sCD3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血管性、细胞性排斥及临界改变的发生率随着sCD30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均<0.05),但低、中、高sCD303组急性排斥逆转率却分别为100%、90.6%和78.6%,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与高sCD3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性排斥、细胞性排斥、临界改变和临床排斥的sCD30水平[(198.95±76.09)、(165.89±44.56)、(172.94±74.22)和(161.23±64.87)U/ml]和未排斥组[(133.76±61.95)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巨细胞病毒(CMV)抗原阳性均为急性排斥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683、2.384和2.065。结论术前高sCD30水平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的增高。
- 陈江华吕蓉何强田炯王慧萍金娟陈莹茅幼英
- 关键词:肾移植术前CD30急性排斥
- 移植肾小球炎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肾小球炎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的关系.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异常且病理证实为急性排斥并发小球炎受者51例的肾活检组织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同一活检标本连续切片内T细胞表面标记物CD3、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体液性排斥特异性标记物C4d、细胞毒T淋巴细胞标记物颗粒酶B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标记物Foxp3的表达情况.根据PTC有无C4d沉积将受者分为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定量计数小球内阳性细胞数,并计算每个小球的平均细胞数.结果 C4d阳性与C4d阴性的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浸润的炎细胞数分别为17.79±7.70和8.17±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4d阳性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与C4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3±7.03比2.57±1.22,P<0.01).C4d阴性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以T淋巴细胞为主,与C4d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2.81比4.05±2.60,P=0.023).C4d阴性与C4d阳性急性排斥受者小球内T淋巴细胞都以细胞毒细胞为主(3.37±2.34比4.27±2.41,P=0.141),而没有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小球内炎细胞浸润总数与PTC的C4d沉积有关.C4d阳性患者小球炎细胞数多于C4d阴性患者.C4d阳性患者小球炎细胞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C4d阴性患者小球炎细胞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两组患者小球内T淋巴细胞都以细胞毒细胞为主.
- 金娟王慧萍赵杰何强毕艳陈江华
- 关键词:肾小球C4D
- 维生素D衍生物联合供者骨髓细胞输注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按分组分别给予门静脉输注供者骨髓细胞 (DBMC) (B组 )、骨化三醇灌胃 (C组 )、输注DBMC及骨化三醇灌胃 (D组 )以及环孢素A(CsA)灌胃 (E组 )。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 ,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钙、磷浓度 ,进行受者与供者及无关第三品系大鼠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R)。结果 D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其它各组显著延长 (P <0 .0 5 ) ;术后 7d ,C组、D组、E组受者脾细胞均能显著抑制供者及第三方无关供者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引起的MLR ;D组手术前后血磷、血钙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 ,D组最轻 ;D组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mRN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 ,与对照组 (A组 )、B、C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骨化三醇灌胃联合DBMC输注可显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 陈江华姜睿何强祝恒成王惠萍金娟陈莹
- 关键词:异基因移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
- 移植肾动脉内膜炎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血管性排斥患者动脉内膜炎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0例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异常且病理证实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受者的21份肾活检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同一活检标本连续切片内T细胞表面标记物CD3、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及体液性排斥特异性标记物C4d的表达情况。根据PTCC4d的沉积情况将患者分为C4d阳性(C4d+)组和C4d阴性(C4d-)组,定量计数中动脉内膜阳性细胞数,并计算每个中动脉横切面的平均细胞数。结果急性血管性排斥患者动脉内膜都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C4d+组和C4d-组患者的动脉内膜都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与浸润的T淋巴细胞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45±9.86)个/中动脉横切面比(3.91±3.03)个/中动脉横切面,P=0.007;(3.47±1.89)个/中动脉横切面比(1.45±1.37)个/中动脉横切面,P=0.0061,且C4d+组患者动脉内膜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多于C4d-组(P=0.007)。结论肾移植术后急性血管性排斥患者动脉内膜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且与PTCC4d的沉积有相关性。C4d+患者动脉内膜巨噬细胞数显著多于C4d-患者。
- 金娟王慧萍何强赵杰毕艳陈江华
-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动脉内膜炎C4D
- 粉防己碱和环孢素A在大鼠心脏移植中的协同作用
- 2007年
- 目的研究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和低剂量环孢素A(CsA)联合使用对同种异基因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近交系雄性Lewis(RT1~1)大鼠和BN(RT1~n)大鼠为供、受者,将接受心脏移植后的BN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后开始连续每天腹腔注射给药。A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d;B组:给予CsA 3.2 mg·kg^(-1)·d^(-1);C组:给予Tet 40mg·kg^(-1)·d^(-1);D组:给予Tet 40mg·kg^(-1)·d^(-1)和CsA 3.2 mg·kg^(-1)·d^(-1);E组:给予CsA 6 mg·kg^(-1)·d^(-1)。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并进行病理检查,测定受者外周血CD3^+CD25^+ T淋巴细胞数量、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及受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等。结果A、B、C、D、E组大鼠的移植心平均存活分别为(7.2±0.45)d、(10.8±1.48)d、(9±1.0)d、(15.6±3.05)d和(15.2±2.28)d,D、E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比A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6 d D组外周血CD3^+ CD25^+ T淋巴细胞数量、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刺激指数、血清IL-2浓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5),D组移植心排斥反应程度最轻。结论Tet和低剂量CsA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同种异基因大鼠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反应性T淋巴细胞活化以及抑制外周血清IL-2产生等有关。
- 姜睿陈江华何强吴建永金娟
- 关键词:心脏移植粉防己碱免疫抑制剂
- 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在肾脏疾病中的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
- 目的:分析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1)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脏疾病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其中微小病变10例,FSGS 10例,IgA 50例,膜...
- 王慧萍金娟田炯茅幼英陈江华
- 文献传递
- ELISA法和LABScreen法检测HLA抗体结果的差异被引量:6
- 2013年
- 【摘要】目的比较ELISA法和LABScreen法检测HLA抗体结果的差异性,并分析两者对移植肾排斥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本科做肾移植和随访发现肌酐异常并且有肾穿记录怀疑移植肾排斥或者临界改变的患者,用莱姆德抗原板(LAT)和混合抗原板(LAT-MIX)通过ELISA方法检测HLA抗体,并与LABScreen技术检测的HLA抗体结果比较,研究两种方法对肾移植排斥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共277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新移植230例,随访47例,术前HLA抗体阳性病例ELISA法为27例(9.7%),LABScreen法为145例(52.3%)。其中ELISA法阴性而LABScreen法阳性的病例为118例(42.6%),ELISA法阳性的病例LABScreen法均阳性。未出现LABScreen法阴性而ELISA法阳性的病例,LABScreen法阳性而ELISA阴性的118个病例中,术后出现移植。肾排斥的病例为41例(34.7%)。两者均阴性的132个病例中,出现术后移植肾排斥的病例为24例(18.2%)(P=0.003)。排斥组术后两周HIJA抗体荧光强度不低于术前的占31%,而在非排斥组,术后两周HLA抗体荧光强度不低于术前的比例仅占12.8%(P〈0.01)。结论LABScreen法在对HLA抗体检出率及敏感性上远高于ELISA法,并与移植肾排斥密切相关。
- 吴萍萍金娟王宇成王霞月陈江华
- 关键词:肾移植HLA抗原移植物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