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善学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阳性
  • 1篇腰骶
  • 1篇腰骶髓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伤害性
  • 1篇伤害性刺激
  • 1篇神经通路
  • 1篇神经元
  • 1篇髓内
  • 1篇通路
  • 1篇内脏
  • 1篇躯体
  • 1篇骶髓后连合核
  • 1篇无尾
  • 1篇无尾两栖类
  • 1篇连合
  • 1篇两栖
  • 1篇两栖类
  • 1篇鸣禽
  • 1篇汇聚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金善学
  • 2篇李继硕
  • 2篇秦秉志
  • 1篇赵华
  • 1篇吕岩
  • 1篇刘丽梅
  • 1篇蓝书成
  • 1篇曾庆华

传媒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2篇1997
  • 1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鸣禽和无尾两栖类控制发声核团及神经通路的比较研究
1996年
为从种系进化角度对鸣禽和无尾两栖类控制发声的核团和神经通路作比较研究,用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对锡嘴雀(Coccothraustes)和蛙(Ranamigromalata,Ranachensinenenisis)、蟾蜍(Bufogargarizans)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及神经通路,从外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鸣禽锡嘴雀中间核(IM)是鸣禽延髓中支配发声的重要初级运动神经核团,它分别直接受双侧前脑古纹状体腹内侧栎核(RA)和同侧中脑背内侧核(DM)的支配。IM又发出舌下神经(NXII)经气管鸣管分支(NXIIts)支配鸣肌。鸣禽控制发声的核团及神经通路具有明显的左侧优势。2.无尾两栖类蛙、蟾蜍舌咽-迷走运动核(nIX-X)是无尾两栖类延脑中支配发声的重要初级神经核团,它分别接受以同侧为主的延髓下网状核(Ri)和前三叉神经核(DTAM)的支配。nIX-X也发出侧支纤维投射到DTAM,在低位脑干形成短反馈环路。nIX-X又发出迷走神经(NX)经长喉神经和短喉神经支配喉肌。
曾庆华金善学刘丽梅蓝书成
关键词:发声核团神经通路HRP鸣禽无尾两栖类
内脏和躯体初级传入冲动在猫骶髓后连合核的汇聚被引量:19
1997年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在电刺激猪盆神经和胫神经或机械性刺激会阴部时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共记录了80个单位放电神经元,其中13个为无关单位.电反应类型有3种:长潜伏期长串反应,短潜伏期长串反应,抑制性反应.在所观察的对刺激呈有效反应的67个单位中,30个(44.78%)对躯体和内脏刺激均起反应,其中,12个对盆神经和胫神经传入冲动都起反应;18个对盆神经和会阴部躯体感受野的传入呈汇聚性反应.对会阴部感受野施加各种机械性刺激,鉴定此汇聚神经元为WDR神经元.67个有效反应单位中还有5个(7.46%)只对内脏传入冲动,32个(47.76%)仅对躯体传入冲动做出反应.本研究从电生理学上验证了本教研室在形态学上发现的盆腔内脏(膀胱)初级传入和坐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在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的汇聚,并对汇聚的类型和意义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金善学赵华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骶髓后连合核脊髓
大鼠腰骶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结构与接受膀胱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关系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和FOS免疫组化法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内的NOS阳性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FOS表达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发现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后角Ⅰ层和Ⅱ层,其它部位稀少;NOS阳性神经元胞体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腰骶髓(L6~S1)分布区域校相似,主要分布于与伤害性信号传递过程密切相关的后角Ⅱ层、中央管周围灰质(包括骶髓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在此三部位分别有18.7%、11.6%和22.6%和NOS阳性神经元同时呈FOS阳性;有5.56%、2.67%和3%FOS阳性神经元同时是NOS阳性。结合文献和本文结果讨论了NO可能参与脊髓伤害性信号传递和调控的作用.
金善学吕岩李继硕秦秉志
关键词:腰骶髓伤害性刺激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