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卫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2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了解动态血压(ABP)与左心室肥厚(LVH)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62例高血压者(A组)的24h ABP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结果,并与48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结果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38例,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高血压者其LVH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24例);前组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VR)显著高于后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对血压昼夜节律<10%的高血压患者,若伴有LVH时,要密切监测和控制VR的发生,以降低此类患者VR的猝死率。
- 王伊敏金卫东
- 关键词: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
- 动态心电图对非持续性室速的观察
- 2005年
- 目的为了了解非持续性室速(NSVT)和持续性室速(SVT)两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惠普Zymed1810型动态心电图(DCG),对35例NSVT者的心电图特征及有关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发现NSVT呈单形性发作时其左束支阻滞型占46%,右束支阻滞型占54%;NSVT呈多形性发作时QRS波两种形态占83%、3种形态占13%、3种以上形态仅1例占3%。除2%~5%有症状外,一般NSVT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不伴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结论一般NSVT者预后良好,不需药物治疗,须与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SVT相鉴别。
- 王伊敏金卫东侯黎娜
- 关键词: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
- 经胸壁无创性心脏起搏术在抢救心跳骤停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8年
- 陶以嘉钱谷生金卫东
-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脏起搏术抢救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扩张性心肌病室性早搏的疗效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扩张性心肌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扩张性心肌病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B组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利钠肽(BNP)。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BNP降低,室性早搏减少,B组较A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LVEF较A组明显改善(0.51±0.04vs.0.39±0.05)(P<0.05)。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能较好地控制室性早搏,改善心功能。
- 庄瑞娟陶以嘉金卫东
- 关键词:美托洛尔缓释片胺碘酮扩张性心肌病室性早搏
-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 (Pmax) ,P波离散度 (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 6 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 ,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当Pmax≥ 110ms ,Pd≥ 4
- 王伊敏金卫东侯黎娜
- 关键词:房性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12导联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
- 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4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其中,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为单支者23例、双支者12例、三支者10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4周血清OPG及hsCRP。健康人1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冠心病患者的血清OPG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2和4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OPG和hsCRP水平均降低(P<0.01),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OPG和hsCRP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血清OPG和hsCRP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
- 庄瑞娟金卫东施海燕吴学明王晓彦
- 关键词:冠心病骨保护素高敏C反应蛋白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8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 2008年
- 王伊敏金卫东侯黎娜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室性尖端扭转型
-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UA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B组予以心绞痛常规治疗;A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mg/d静脉输注,14d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脑钠肽(BNP)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以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A组的改善大于B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可下调血清中hsCRP的表达,有效改善UA临床症状。
- 庄瑞娟金卫东陶以嘉
-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脑钠肽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经过服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评价替米沙坦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把60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5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测定P波最大时限(Pmax)和最窄P波时限(Pmin),根据公式Pd(ms)=Pmax-Pmin计算并比较其差异性,并观察治疗后房颤复发的次数。结果治疗组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后Pmax、Pd分别为(109.33±7.89)ms、(36.98±8.06)ms,较对照组治疗后(125.43±7.20)ms、(45.87±8.19)ms。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总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57次、1.90次),较对照组(178次、5.90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缩短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及Pd,可减少房颤的复发。
- 庄瑞娟王晓彦金卫东
- 关键词:替米沙坦P波离散度高血压阵发性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