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娜 作品数:6 被引量:65 H指数:4 供职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水稻抑制差减杂交技术中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7 2009年 为建立水稻抑制差减杂交技术中叶片总RNA最佳的提取方法,以5叶期水稻品种合江19为提取总RNA的材料,对Trizol法和两种改良Trizol法提取的水稻叶片总RNA纯度和完整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基因定量仪检测结果表明,Trizol法、改良Trizol法Ⅰ和改良Trizol法Ⅱ提取的RNAOD(260/280)分别为1.529、1.755和1.99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改良Trizol法Ⅱ提取的RNA具有28 s、18 s和5 s 3条清晰的条带,且无降解,而其他两种方法提取的RNA质量较差,均有降解。该研究结果说明改良Trizol法Ⅱ提取的RNA完整性好和纯度较高,该方法优于Trizol法。 金丽娜 姜述君 戴凌燕 马建 范文艳关键词:水稻叶片 总RNA提取 TRIZOL法 温度逆境锻炼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2007年 为了探索番茄植物交叉适应现象及其生理机制,以番茄品种东农704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和高温锻炼后番茄幼苗在2℃低温下叶片中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番茄幼苗经过适宜的低温和高温锻炼均可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并且高温锻炼在提高番茄幼苗抗冷性方面明显优于低温锻炼。2℃低温胁迫1d,未经锻炼幼苗与锻炼幼苗相比,其MDA含量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大幅度下降,即使在恢复生长2d后,MDA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SOD、POD和CAT活性水平也较低。番茄幼苗在低温和高温锻炼后、低温胁迫后和恢复2d后,MDA含量和酶保护系统变化各有异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物具温度逆境交叉适应性,低温和高温锻炼诱导的番茄抗寒机制存在着差异性。 姜述君 常缨 范文艳 黎玉梅 金丽娜 杨云强关键词:番茄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狭卵链格孢菌株AAEC05-3及其毒素对稗草的致病性 被引量:16 2007年 为了确定稗草生防菌狭卵链格孢Alternaria augustiovoidea菌株AAEC05-3防除稗草的潜力,研究了其孢子接种浓度和喷液量对该菌株致病力的影响及菌株的寄主专化性。结果表明,接种浓度和喷液量显著影响菌株的致病力,接种浓度达到1×106个孢子/mL时,菌株对稗草生长抑制率达到85.32%。150mL/m2的喷液量对稗草的防除效果达到91.84%。进一步增加喷液量,菌株对稗草的生长抑制率降低。水稻、大豆、向日葵和绿豆对菌株不敏感,而小麦、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对菌株较敏感,表明菌株寄主相对专一。通过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到一除草活性化合物,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243nm和281.5nm。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18柱并以甲醇∶水(v/v)=60∶40为流动相能较好地分离纯化该毒素。在100mg/L浓度下,毒素可完全抑制稗草种子的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浓度下,该毒素对稗草幼苗生长抑制率达76%。表明菌株AAEC05-3可有效防除稗草,具有微生物除草剂开发潜力。 姜述君 范文艳 鞠世杰 杨云强 金丽娜关键词:毒素 致病力 稗草 除草活性 老山芹正常试管苗和玻璃化苗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研究老山芹(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正常试管苗和玻璃化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通过初代培养和2次增殖继代获得老山芹的正常苗与玻璃化苗。结果表明,老山芹玻璃化苗的继代苗均呈现玻璃化现象。与正常苗相比,玻璃化苗的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率显著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老山芹玻璃化苗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O_2^-·产生速率及H_2O_2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苗;玻璃化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也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抗氧化酶系统失调引起的活性氧积累可能是产生老山芹玻璃化苗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婧 杨系玲 孙聪 范文艳 戴凌燕 金丽娜 宫占元 贝丽霞 姜述君关键词:玻璃化 生理生化特性 活性氧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AFLP分析 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采自13个水稻种植地区的29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9对AFLP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39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占总扩增带数的47.22%。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50~0.92之间,平均为0.71,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UPGMA法可以将供试菌株分成4个AFLP聚类组群(Ⅰ、Ⅱ、Ⅲ和Ⅳ),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基本上聚集在同一组群内,表明AFL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较强的相关性。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较为明显,并且AFL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致病性鉴定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范文艳 文景芝 金丽娜 马建 陈瑾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 AFLP 致病力 纹枯病菌诱导的水稻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纹枯病是世界性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发生时可导致巨大的产量损失和严重的品质降低。虽然目前的种质资源中还没有发现完全免疫或高抗水稻品种,但是不同品种间的抗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水稻与纹枯病菌的互作机制,... 金丽娜关键词:水稻纹枯病 EST 抗病机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