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莹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与甲烷厌氧氧化: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沉积物柱孔隙水中甲烷,SO42-,Cl-,δc(34S-SO42-)、δc(13C-CH4)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了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过程在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站位(J-A和J-E)间隙水中SO42-浓度随深度增加快速减小,分别在55和130 cm深度附近消耗殆尽,而惰性的Cl-浓度随深度没有减小的趋势;孔隙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随着深度增加明显偏重。这些结果表明两个站位沉积物上部(55和130 cm)存在明显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孔隙水中甲烷浓度在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ulfate-methane transition,简称SMT)随着深度减小急剧增大,与此同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也相应偏重,表明两个站位沉积物下部产生的大量甲烷在SMT附近被AOM消耗。沉积物中SMT分布深度与上覆水盐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反映了研究区上覆水盐度变化所导致的硫酸盐浓度改变是控制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SMT深度的关键因素。
- 尹希杰陈坚郭莹莹孙治雷邵长伟
-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
- 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甲烷的分布和环境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静态顶空法在2009年7月测定了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中甲烷浓度以及相关的环境参数,并对甲烷浓度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结果显示56个河口表层水的甲烷浓度在10.7~456.7 nmol.L-1之间,饱和度远超过大气平衡甲烷浓度,由河口上端向中下端逐渐减小.4个站位(B1、B2、B3和B4站位)孔隙水中平均甲烷浓度(分别为2 212、447、28和5μmol.L-1)从河口上端向下端快速减小,与水体甲烷浓度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1~B4站位孔隙水中硫酸盐的浓度依次增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13、0.64、5.3和16.3 mmol.L-1.九龙江河口表层水和孔隙水中甲烷浓度变化趋势,表明河口上端沉积物中产甲烷菌降解有机质产生甲烷,并以扩散的形式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入上部水体,导致河口上端甲烷浓度增加;而在河口下端海相区随着孔隙水中硫酸盐浓度增加,沉积物中产甲烷过程逐渐受到硫酸盐还原过程的抑制,河口下端孔隙水和表层水甲烷浓度相应降低.B2和B3站位孔隙水中甲烷浓度随着深度增加分别由43和10μmol.L-1增加至1 051和57μmol.L-1,结合总有机碳(TOC)和硫酸盐在沉积柱剖面上的变化趋势,表明大量甲烷在沉积物硫酸盐-甲烷过渡带中被厌氧氧化,这进一步抑制了沉积物中甲烷的释放强度.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甲烷的产生过程除有机质以外还受到孔隙水中硫酸盐浓度的控制,而水体甲烷主要来源于河口上端盐度相对较低且富有机质的红树林潮间带湿地的释放.
- 郭莹莹陈坚尹希杰孙治雷邵长伟
- 关键词:甲烷硫酸盐孔隙水
- 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甲烷的分布和来源研究
- 2009年7月份测定了九龙江河口水体和沉积物中甲烷浓度,并对其甲烷浓度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显示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中甲烷浓度在10.7~456.7nmol/L之间,饱和度远超过大气平衡甲烷浓度。表层水中甲烷浓度...
- 郭莹莹陈坚尹希杰孙治雷
- 关键词:水体污染污染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