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晶
- 作品数:58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功率超短激光脉冲特性的三阶相关测量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准确测量皮秒量级超短脉冲的信噪比,扩大测量仪器的可测动态范围,针对高功率超短激光脉冲在相关过程中产生参量荧光的问题,研制了一台重复频率扫描测量的三阶相关仪,并在皮秒域短脉冲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抽运源上开展了测量技术研究。研究实验表明,通过采用大角度非共线匹配方式,消除了参量荧光对测量过程的影响,进而通过结构优化降低了背景噪声的影响,使可测动态范围达到107左右。由于互相关技术的非对称性,该测量系统可同时提供时间波形的分析功能。测量结果显示,激光脉冲前沿与双曲正割(sech)型曲线比较吻合,而脉冲后沿与高斯型曲线吻合得比较好。
- 王宇煜欧阳小平杨琳唐清潘雪郭亚晶惠宏超朱宝强
-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信噪比
- 一种光学相位和延时调节装置
- 一种光学相位和延时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楔板、第二楔板、供第一楔板放置的第一平移机构以及供第二楔板放置的第二平移机构;所述第一楔板的楔角大小与所述第二楔板的楔角大小相等,且二者材料相同。本发明通过互相配合、不同控制精度和行程...
- 郭亚晶唐顺兴姜秀青宗楠
- 一种高功率激光束间延时测量方法
- 一种高功率激光束间延时测量装置,在基频段相对时间延时测量时,时钟基准发出的信号以电信号方式接入高速示波器第一通道,所述重频主激光系统输出的脉冲被第一光电管接收并转换为电脉冲,接入高速示波器第二通道;在三倍频段相对时间延时...
- 郭亚晶唐顺兴范龙华朱宝强朱健强
- 基于双焦透镜的远场基准装置及远场准直方法
- 一种基于双焦透镜的远场基准装置。光束通过双焦透镜后,在图像探测器上获得两种角度放大率的光斑。通过低角度放大率的主光斑以实现数毫弧度的观察视场,高角度放大率的次光斑以保证微弧度的准直精度,兼顾了高精度与大视场,集成该双焦透...
- 唐顺兴郭亚晶宗楠
- 紫外激光能量的测量方法
- 一种紫外激光能量的测量方法,利用CsI:TI晶体在紫外激光的照射下产生荧光效应的特性。通过标定荧光强度与入射激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对紫外激光能量进行测量。本发明测量方法的荧光量子效率稳定,激光能量密度阈值高。
- 刘亚群唐顺兴崔子健姜秀青郭亚晶朱宝强
- 基于65%掺氘DKDP晶体实现1053nm激光四次谐波转换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质量分数为65%的掺氘DKDP晶体实现了1053nm激光在非临界相位匹配(NCPM)条件下的四次谐波转换,实验测得NCPM条件下晶体温度为29.4℃、晶体接收角宽约为55 mrad。理论分析了NCPM过程中DKDP晶体掺氘量和温度对四次谐波转换的影响,数值模拟了四次谐波转换过程中晶体掺氘量和温度的关系以及四倍频转换效率随倍频光强的变化,这些结果为四倍频光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姜秀青季来林刘栋唐顺兴郭亚晶朱宝强林尊琪
-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非临界相位匹配DKDP晶体
- 光束落点位置反馈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束落点位置反馈装置,该装置包括模拟光源、光束传输系统、对接面成像光学系统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该装置通过增加对接面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在瞄准目标面设置模拟光源,可复用光束传输光学系统,使该光学系统既是光束传输...
- 唐顺兴朱健强李学春朱宝强杨琳姜秀青郭亚晶樊全堂杨朋千刘志刚姜有恩
- 文献传递
- 单透镜近远场基准装置
- 一种单透镜近远场基准装置。本发明采用单透镜同时将光束近场和远场成像在CCD上,CCD作为近、远场的共同基准,从一幅图像中既获得自动准直必须的光束的近场,又获得光束的远场,通过一幅图像就可以处理出光束与基准的偏差。与传统分...
- 唐顺兴朱健强朱宝强郭亚晶惠宏超
- 文献传递
- 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研制进展及性能测试被引量:2
- 2016年
- 报道了自研的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器件工作原理与结构,并对其光敏响应特性曲线、静态位相波前畸变、透射时间波形畸变的离线测试结果进行了报道,同时也利用该器件在高功率激光装置上进行了在线测试。结果表明,该调制器可以根据需求实现所需的强度透过率分布,而且对高功率激光系统没有引入附加的影响。最后,结合该调制器的实际使用环境,分析了激光系统空间滤波器对整形效果的影响,说明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使用该调制器时,空间滤波器尺寸也是决定光束整形精度的重要因素。
- 黄大杰范薇张攀政李菁辉唐顺兴郭亚晶李学春林尊琪
- 关键词:光束质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 光学元件多波长激光损伤测试与分析系统
- 一种光学元件多波长激光损伤测试与分析系统,该测试系统中能量采集、电机驱动、光束质量监测、损伤图像监测均由主控计算机自动化完成。本发明不仅包含了以往多种单光束损伤探测系统对各类光学元件激光损伤探测与分析的功能,并且能实时观...
- 郝艳飞孙明营郭亚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