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升
- 作品数:17 被引量:9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过度表达LRIG1基因逆转人胶质瘤侵袭性的机制被引量:3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LRIG1基因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侵袭、浸润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3XFLAG CMV9 LRIG1质粒转染入人神经胶质瘤H4细胞系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LRI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试验观察H4细胞通过人工重组基底膜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p3XFLAG CMV 9 LRIG1质粒后 ,H4神经胶质瘤细胞的LRIG1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1) ;而EGFR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P <0 .0 1)。LRIG1质粒转染的H4细胞穿过人工重组基底膜的相对百分率为 (13 .3± 1.8) % ,明显低于未处理组和转染空载体组的穿膜细胞百分率 (2 4.7± 1.8) % ,(2 4.0± 1.5 ) % (P =0 .0 0 8和P =0 .0 10 )。结论 EGFR的过表达促进了胶质瘤的侵袭、浸润 ;LRIG1通过抑制EGFR逆转了恶性胶质瘤侵袭、浸润。
- 叶飞郭东升易伟牛洪泉舒凯万锋卢运萍雷霆
- 关键词:逆转恶性胶质瘤EGFR侵袭性
- 内皮抑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脑胶质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培养GL15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接种到裸鼠皮下形成脑胶质瘤模型,分别运用内皮抑素、环磷酰胺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比较各组之间的肿瘤大小、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结果内皮抑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可以明显抑制皮下肿瘤的生长(P<0.01);内皮抑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光密度值均与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皮抑素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的cyclin D1光密度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皮抑素可以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与环磷酰胺的联合运用可以增强其治疗效果。
- 杨珉牛洪泉郭东升席桂发雷霆
- 关键词:脑胶质瘤内皮抑素环磷酰胺化疗细胞周期蛋白D1
- 内皮抑素对人脑胶质瘤GL15细胞株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人脑胶质肉瘤细胞株GL15中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的方法向GL15细胞中转染pcDNA3.1ES质粒,通过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染组与非转染组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爬片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758±0.0371)和(0.4092±0.0417),而内皮抑素质粒转染组细胞爬片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462±0.0275)和(0.2046±0.0357);空白对照组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内皮抑素转染组,统计学分析表明在不同组别之间,β-catenin的平均光密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Cy-clin D1的平均光密度值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皮抑素在GL15细胞株中可以抑制β-catenin蛋白的过度表达和异位表达,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过度表达,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
- 杨珉牛洪泉郭东升雷霆
- 关键词:内皮抑素Β-CATENINCYCLIND1
- LRIG1cDNA诱导人胶质瘤细胞系H4凋亡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4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LRIG1是由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诱导产生、与细胞膜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特异性结合产生负反馈抑制效应的一种跨膜糖蛋白。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LRIG1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系H4的凋亡作用来探讨LRIG1对EGFR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p3XFLAG-CMV9-LRIG1转染神经胶质瘤细胞系H4,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LRIG1和EGFR的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转染p3XFLAG-CMV9-LRIG1组中LRIG1mRNA的表达水平(1.997±0.114)较未转染组(0.500±0.031)和转染空载体组(0.357±0.035)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01);LRIG1的蛋白表达(1.790±0.119)较未转染组(0.717±0.038)和转染空载体组(0.930±0.07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和P=0.001)。而EGFRmRNA的表达水平(0.463±0.033)较未转染组(1.157±0.067)和转染空载体组(0.933±0.058)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和P=0.002);EGFR的蛋白表达(0.703±0.067)较未转染组(1.280±0.078)和转染空载体组(1.
- 叶飞郭东升牛洪泉陶胜中欧一博卢运萍雷霆
- 关键词:EGFR凋亡分子机制神经胶质瘤细胞
- LRIG1和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LRI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RIG1和EGFR蛋白在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膀胱癌组织中,LRIG1和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20/52)和65.4%(34/52)。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LRIG1均呈阳性表达,EGFR均呈阴性表达。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LRIG1表达显著减少,而EGFR表达增高。LRIG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未复发组高于复发组,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IG1与EGFR的表达强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505,P=0.000)。结论:LRIG1和EGFR可以作为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复发的参考指标。
- 严泽军叶章群杨为民郭东升
- 关键词:膀胱肿瘤移行细胞癌LRIG1EGFR
- 抑癌基因LRIG1对膀胱癌细胞BIU8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5年
-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LRIG1对膀胱癌细胞BIU8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LRIG1-GFP质粒转染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用G418(800 mg/L)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LRIG1和EGFR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绘制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Boyden小室和同质黏附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LRIG1-GFP组LRIG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升高,而EGFR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显著降低;转染pLRIG1-GFP组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减慢;转染pLRIG1-GFP后的BIU87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LRIG1是一种抑癌基因,通过参与形成EGFR的负反馈环路,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杨为民严泽军叶章群郭东升蔡建良
- 关键词:膀胱癌肿瘤侵袭抑癌基因LRIG1
- 内皮抑素质粒联合阿霉素对人脑胶质肉瘤GL15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S)以及ES和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脑胶质肉瘤细胞株GL1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的方法,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了ES以及ES和阿霉素联合应用对GL15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表明阿霉素对转染pcDNA3.1 ES的GL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细胞增殖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pcDNA3.1 ES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凋亡率明显上升(P<0.01);联合阿霉素治疗后,上述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ES联合ADM可明显抑制人脑胶质肉瘤GL15细胞株的生长,二者联用可以产生协同抗瘤作用。
- 杨珉牛洪泉郭东升雷霆
- 关键词:内皮抑素增殖凋亡
- 25例垂体ACTH腺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微腺瘤(直径≤10 mm)患者以Cushing综合症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大腺瘤(直径>10 mm)患者则以压迫症状为主。有无Cushing综合征的表现和腺瘤的直径呈负相关(P<0.05)。本组25例垂体ACTH腺瘤中21例具有侵袭性。垂体ACTH腺瘤患者主要以育后女性为主。该病首次经蝶手术后近期疗效显著。结论垂体ACTH大腺瘤以压迫症状为主,微腺瘤则以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主。该肿瘤大多数具有侵袭性倾向,育后女性是高危人群。经蝶显微手术是垂体ACTH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刘岳舒凯韩林徐钰郭东升张华秋李龄胡少勇雷霆
- 关键词:CUSHING病经蝶手术
- LRIG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 LRIG1对膀胱癌细胞 BIU87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 pLRIG1-GFP 质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 BIU87,用 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用Boyden 小室观察转染前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 检测转染前后 LRI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 pLRIG1-GFP 后的 BIU87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LRIG1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GFR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 LRIG1对膀胱癌细胞 BIU87的侵袭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叶章群严泽军杨为民郭东升
-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因表达肿瘤侵袭
- 自发性椎管内出血的外科诊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出血的病因、部位、临床表现、MRI特征、治疗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武汉同济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的此类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了本组病例的发病、术前神经功能状态、手术时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改善指数,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从发病到手术时间间隔4h~14d不等,术后没有出现新的并发症。术前JOA评分平均为3.38,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1.38,平均改善指数为61.69%。不完全性运动障碍的改善指数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以内手术患者和超过24h手术患者改善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椎管内出血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外科急诊,一旦发生可导致脊髓功能的严重损害。MRI是有效的确诊手段,硬膜外的血肿一经确诊,应立即行椎板切除+血肿清除术。患者的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密切相关,术前神经功能越好,预后也越好,从发病到手术时间间隔越短,预后越好。
- 王煜雷霆陈劲草陈坚牛洪泉舒凯郭东升李龄
- 关键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