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症状
  • 3篇尼莫司汀
  • 3篇伽马刀
  • 3篇伽马刀治疗
  • 3篇疗效
  • 3篇静脉注射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3篇胶质瘤术后
  • 3篇出血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内介入
  • 2篇症状性
  • 1篇单纯化
  • 1篇单纯化疗
  • 1篇弹簧圈

机构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大同市第五人...

作者

  • 13篇郝政衡
  • 3篇党雯
  • 2篇王跃彬
  • 2篇段金菊
  • 2篇朱青峰
  • 1篇杨彦钊
  • 1篇许建新
  • 1篇田俊敏
  • 1篇牛小敏
  • 1篇刘宝来
  • 1篇宋艳
  • 1篇任宏英
  • 1篇祁宇
  • 1篇刘晓峰
  • 1篇燕昆
  • 1篇徐静静
  • 1篇陈姜华
  • 1篇宋俊丽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执业药师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脑室出血患者,其中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30例为神经内镜组,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的38例为穿刺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12h血肿剩余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半年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析疗效。结果:术后12 h复查头颅CT,神经内镜组血肿剩余量低于穿刺引流组;神经内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穿刺引流组(63.2%);神经内镜组术后ADL量表评分低于穿刺引流组。结论:相对于脑室穿刺外引流,神经内镜可提高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能力较好,在脑室出血治疗中应优先考虑。
陈宁王跃彬许国安白金鑫郝政衡杨彦钊
关键词:脑室出血神经内镜脑室穿刺引流
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颞肌肿胀1例
2023年
1病例资料49岁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偏瘫、意识障碍15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药物维持,血压控制不理想。入院体格检查:重度昏迷,右侧瞳孔直径5 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刺激无反应,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右侧肢体刺激稍屈曲;GCS评分5分。入院头颅CT显示右侧额颞顶枕叶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右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略向左移位。
郝政衡王凤伟朱青峰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
动脉瘤夹闭术中行终板造瘘预防慢性脑积水的探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同时行终板造瘘术预防术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Hunt-Hess分级为Ⅱ~Ⅲ级并行动脉瘤夹闭术,按术中是否施行终板造瘘分成终板造瘘组和非终板造瘘组。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周~6周的CT或MRI来评价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 7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为41.4%,而终板造瘘组发生率为19.2%,非终板造瘘组为5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同时施行终板造瘘,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祁宇燕昆郝政衡王跃彬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夹闭术慢性脑积水
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疗效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给予血管内再通治疗,11例患者闭塞侧半球脑灌注和健侧相比明显降低。其中8例患者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向颅内代偿,3例为后循环通过后交通动脉向闭塞侧颅内血管代偿,对1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10例目标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90.9%(10/11),NIHSS评分,术后3个月NIHSS评分由术前的(7.12±0.21)分降至(2.1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再通患者术后1周脑灌注明显改善,没有出现颅内出血、新发栓塞事件。结论:对于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合适的评估后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并发症少,再通率高,临床效果较好,近期随访良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刘晓峰郝政衡王凤伟朱青峰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疗效
2006-2010年我院伽玛刀治疗残余胶质瘤术后静脉注射尼莫司汀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2007-2010年我院针对胶质瘤术后残余胶质瘤临床治疗的情况,研究4年间静脉注射尼莫司汀结合伽马刀治疗疗效情况,为综合治疗胶质瘤提供依据。 方法调查我院2007-2010年间残余胶质瘤术后静脉注射尼莫司汀结合伽...
郝政衡
关键词:伽马刀治疗尼莫司汀
文献传递
症状性非急性期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非急性期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前评估、手术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症状、脑灌注、闭塞部位、闭塞长度、侧支循环、远端毛细血管床等,17例符合血管内再通治疗。采用配对t检验对17例患者血管内再通手术前后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及各项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7例给予血管内再通治疗,9例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17例患者中,对侧肢体偏瘫7例,反复脑梗死6例,发作性对侧肢体麻木或无力4例,认知功能障碍3例,头痛3例。17例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灌注和健侧相比均明显降低。17例中1例微量导丝不能闭塞处,反复尝试后放弃手术;16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2b-3),其中单纯球囊扩张9例,支架置入7例。17例患者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由术前的(9.57±2.32)分降至(3.75±1.42)分,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也较术前均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9.08、5.54、4.26、8.56、6.00,均P<0.001),认知功能蒙特利尔国际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G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术前(22.70±1.70)分,术后3个月(26.30±2.30)分有统计学意义(t=6.66,P<0.001)。术后CT脑血管动脉造影或全脑血管造影,16例再通患者1例闭塞,15例血管再通良好,围手术期没有颅内出血事件,6个月随访期内没有新发卒中事件。结论对于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多维评估后选择可能获益的患者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并发症少,再通率高,近期随访临床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郝政衡王凤伟曾海朱青峰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管内介入并发症
伽马刀治疗残余胶质瘤术后静脉注射尼莫司汀的临床研究
2011年
本研究分析我院单纯化疗、单纯伽马刀治疗或伽马刀联合静脉给予尼莫司汀治疗术后残余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各方式之间疗效的关系。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郝政衡许建新陈姜华田俊敏牛小敏刘宝来
关键词:尼莫司汀静脉注射伽马刀胶质瘤单纯化疗
2012—2016年我院住院老年患者精神类药物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多种疾病共存等因素影响。老年患者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多,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精神类药物几乎被应用于每个科室。我院2012年老年患者数据调查显示:以精神和行为障碍为第一诊断的疾病所占比例仅为2.03%,却有近50%的老年患者在入院期间使用了精神类药物。本调查对我院老年患者精神类用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党雯郝政衡段金菊
关键词:精神类药物住院医嘱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2017年
本文分析1例25岁女性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脑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因"精神行为异常20余天,发作性面部及右上肢抽搐7天,发热2天"入院,后陆续出现出现精神分裂、深度昏迷等症状。最终经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诊断为抗NMDA受体脑炎。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注射人丙种免疫球蛋白、呼吸支持、康复护理等治疗,同时给予镇静、化痰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近2月治疗,患者从深昏迷中清醒,木僵,抽搐等部分症状得到缓解,后期仍需继续接受免疫治疗。该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尽早确诊治疗对本病预后十分重要。
党雯宋俊丽郝政衡段金菊
关键词:病例分析
编织铆定技术在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6例单纯通过编织铆定技术栓塞,没使用支架、球囊辅助技术,无弹簧圈脱出,编织铆定技术成功率为72.22%;10例(27.78%)经过反复调整,仍然有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给予补救性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9例(90.36%),次全栓塞7例(9.64%)。无术中出血事件,无栓塞事件。36例术后6个月CTA或DSA随访,采用编织铆定技术栓塞26例中,2例瘤颈处部分复发,再次补充栓塞;而使用补救性支架辅助栓塞的10例无复发。结论对于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急性期不适合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时,只要选择好适应证、掌握好技术要点,单根微导管编织铆定技术虽然不能栓塞所有的宽颈不规则动脉瘤,而且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能够明显降低急性期支架的使用率,对一些病人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朱青峰郝政衡王凤伟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弹簧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