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泓明
- 作品数:22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肾癌血清胱抑素C的改变及对肾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早期肾癌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改变及对肾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已手术治疗的非老年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通过血清胱抑素C进行肾功能估值。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结果、术中所见和尿常规潜血等临床情况分组,分析早期肾癌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其对肾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结果非老年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TNM分期为T1bN0M0期(P=0.046)、术中见肿瘤突出于肾脏表面生长并与周围组织粘连(P=0.015)、尿常规中发现潜血(P=0.000)时,术前血清胱抑素C升高。通过血清胱抑素C估计肾功能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值呈相关关系(r=0.305),但估值偏低。结论T1bN0M0期的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突出肾表与周围组织粘连、尿中出现潜血时,血清胱抑素C升高。患者肾功能正常时,血清胱抑素C升高可能与早期肾癌生长的侵袭性有关。由于血清胱抑素C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必须结合肾动态显像评估肾脏功能。
- 郑泓明陈英敏杨阳
- 关键词:西司他汀类肾小球滤过率
- 生长抑素受体SPECT/CT融合成像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前普遍认为细胞免疫是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主要发病机制,以炎症、水肿和继发的眼眶组织的纤维化为特征。在疾病进程中,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分泌亲水的葡萄糖胺聚精导敛局部水肿跟外肌和眼眶连接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特别是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引起炎症。
- 郑泓明陈英敏方凤宁
-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
- 64排螺旋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30例患者接受MPI和CTCA检查。将CTCA三支冠状动脉分为12段,以MPI为诊断标准,分别以CTCA血管狭窄≥50%和≥75%为截断值,统计对应节段MPI是否出现异常,分析CTCA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效能评价。结果MPI发现灌注异常9例(6例可逆性,3例固定性血流灌注减低)。CTCA共分析32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狭窄≥50%者占25段(7.65%);狭窄≥75%者12段(3.67%)。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病变血管,以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8.42%、96.14%、99.01%、52.00%和95.41%;以狭窄≥75%为界值,则分别为66.67%、99.04%、98.73%、66.67%、97.55%。以MPI异常为标准观察患者,当血管狭窄≥50%为界值时,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NPV、PPV和准确性分别是66.67%、57.14%、80.00%、40.00%和60.00%;当≥75%为界值时,上述指标分别是55.56%、85.71%、81.82%、62.50%和76.67%。结论正常CTCA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排查是可靠的,CTCA异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
- 郑泓明陈英敏冯珏方风宁
- 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
- 成人左心室先天性室壁瘤1例
- 2009年
- 病例 女,42岁。间断性胸闷半年,每次发作约半小时缓解。偶有背部酸胀感,无胸痛.无恶心、呕吐,与活动关系不大。心率65次/min,血压100/65mmHg.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家族史及心脏外伤史。
- 郑泓明李英陈英敏
-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冠状血管造影术
- 左心室暂时缺血性扩张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左心室暂时缺血性扩张对男性中-重度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72例进行99Tcm-MIBI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连续检查者中,根据负荷显像总分SSS和显像差异总分SDS划分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程度。筛选出50例中-重度冠心病并有心肌缺血的男性患者,另选择33例显像正常男性为对照组。记录计算机软件同步处理得出的TID数值。结果:中-重度冠心病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中TID数值分别为1.13±0.13和1.01±0.10,经统计学研究有显著性差异(t=4.214,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最佳截点值为1.02,当TID>1.18时有最大阳性似然比(P<0.01,Area=0.5)。结论:研究显示应用MIBI心肌灌注显像处理软件同步计算出的TID数值,可以在进行核素负荷-静息心肌显像的男性患者中帮助判断是否存在中-重度冠心病心肌缺血。
- 郑泓明方风宁冯珏王亚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性核素显像
-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 2020年
- 患者男,28岁,因“大汗、消瘦、手颤半个月”就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母系表亲),无糖尿病病史.体格检查:呼吸有金属味,甲状腺触诊呈Ⅰ度肿大,质地韧、未触及结节.实验室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14.94[3.50~6.50(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pmol/L,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 39.07(11.50~25.70)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0.01 (0.64~6.27) mU/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hin receptor antibody,TRAb) 37.12(0~1.75) U/L;血常规:WBC计数3.22(3.50~ 9.50)×109/L,PLT 55(125~ 350)×109/L;肝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 21.3(3.40~17.10) μmol/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 15.3(1.70~10.20) μn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100(9~5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53(15~40) U/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208(45~125)U/L,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 196(10~60) U/L.吸碘率高峰在24h,为56.3%;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39 9),摄取功能增强,诊断为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伴有肝功能受损、PLT降低,选择行^131I治疗.治疗前先予双环醇(25 mg,3次/d)保肝治疗半个月,复查肝功能示胆汁淤积和肝功能受损加重.为筛查肝病病因,检查“乙型肝炎5项”,结果示表面抗体阳性;甲、丙、戊型肝炎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追问病史,患者述祖父死于肝病,进一步检查自体免疫性肝病抗体,无阳性发现,后患者入院治疗.
- 郑泓明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手颤双环醇
- 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X综合征的评估
- 2008年
- 1967年美国学者Likoff首先报道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绞痛辆例1973年Kemp提出“X综合征”的概念,定义为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接近正常(狭窄〈40%),或有不典型性心绞痛同时有一项心脏非介入性试验阳性(运动负荷试验或心肌灌注扫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接近正常,
- 郑泓明
- 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放射性核素显像
- 甲状腺癌垂体转移一例报告
- 2021年
- 垂体转移是癌症的罕见并发症,甲状腺乳头状癌又是血行播散倾向较低的肿瘤。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垂体转移。该例患者4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入院。8年前因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没有进一步治疗。入院后MRI检查发现垂体肿物经鞍底突入右侧蝶窦内,为缓解视力障碍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鞍区肿物切除术,术后视力恢复,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垂体转移。2个月后患者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因为左叶肿瘤侵及食管,姑息性切除,随后行放射性碘辅助治疗。该病例提示应增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长期管理,以减少复发、转移风险,放射性碘治疗是重要的补充治疗手段。
- 郑泓明陈英敏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放射性碘治疗
-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全身骨显像62例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郑泓明王鹏张秀梅于新发孙强吴和平
- 关键词:SPECT骨显像肿瘤骨转移瘤
- 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缺血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
- 目的用Meta方法分析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所发现的冠脉病变的功能意义,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方法搜索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lesiver、Springer、中国学术期...
- 郑泓明冯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