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效忠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有限元
  • 3篇牙移动
  • 3篇三维有限元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有限元研究
  • 2篇正畸
  • 2篇三维有限元分...
  • 2篇上中切牙
  • 2篇切牙
  • 2篇中切牙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模拟
  • 1篇牙弓
  • 1篇牙弓宽度
  • 1篇牙龈
  • 1篇牙龈退缩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正畸治疗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7篇郑效忠
  • 6篇王春玲
  • 4篇刘东旭
  • 2篇张晓艳
  • 1篇唐委校
  • 1篇傅传云
  • 1篇张倩倩
  • 1篇冯德振
  • 1篇王力
  • 1篇张晓燕
  • 1篇李红
  • 1篇寇波
  • 1篇付传云
  • 1篇付传芸
  • 1篇叶静
  • 1篇付雅丽
  • 1篇唐伟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正畸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YA-RME)对牙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后患者牙颌结构的变化。方法以16例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患者为观察组,32例替牙期上颌快速扩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扩弓前(T1期)扩弓后(T2期)患者牙颌结构的变化,测量项目包括上颌牙弓宽度、上颌第一恒磨牙(牙合)平面交角、临床牙冠高度、腭穹隆角、腭龈缘水平宽度、腭中部宽度、腭顶宽度差以及下颌平面角和下面高。t检验,α为0.05。结果①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6-6牙弓宽度增加4.2+2.7mm,对照组增加5.4+2.3mm,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②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上颌第一恒磨牙(牙合)平面交角减小6.4+11.3°,对照组减小0.6+5.6°,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③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腭穹隆角增加8.1+ 6.9°,对照组增加1.6+7.8°,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④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腭顶宽度差为0.8+1.2mm,对照组为3.0+1.7mm,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⑤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临床牙冠高度增加0.6+0.4mm,对照组增加0.2 +0.4mm,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⑥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下颌平面角增加0.9+1.8°,对照组增加1.4+2.5°,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可以有效地扩大上颌牙弓宽度,扩弓主要依靠牙齿及牙槽骨的颊向倾斜扩展,但是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牙龈退缩和下颌顺时针旋转。
寇波王春玲刘东旭叶静郑效忠
关键词:牙龈退缩
三种牙移动方式时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可控的倾斜移动、平行移动、控根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共包括945个单元,1245个节点.计算上中切牙受到1N水平力且出现上述牙移动时的牙周应力分布,并与牙周应力的强度极限相比较.结果以根尖点为转动中心的可控的倾斜移动的牙周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1.47×10-2MPa和-2.81×10 MPa,其中最大压应力超过牙周膜的强度极限,平行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较小且均匀,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1.10×10-2MPa和-1.86×10-2MPa.以切缘为转动中心的控根移动牙周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0.96×10-2MPa和-2.58×10-2MPa,其中最大压应力达到牙周膜的强度极限.结论在临床正畸时,为实现确定的矫治目标,应控制牙移动的形式及力系统(M/F)的大小,避免可能的牙周损害.
刘东旭王春玲付传云张晓艳王力郑效忠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正畸治疗
不同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不同力系统 (力矩 /后退力 )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分布。方法 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硬骨板、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采用 8节点三维六面体单元 ,共包括 94 5个单元 ,12 4 5个节点。计算 13种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分布。结果 ①牙齿表现为三种典型位移性质 ,力矩 /后退力比值为_9 15∶1、_10 30~_10 5 0∶1及_10 90∶1时 ,牙齿分别出现以根尖点为中心转动、平行移动及以切缘为中心转动 ;②转动中心曲线以横坐标_10 5 0、纵坐标 6 75两直线为渐进线 ,力矩 /后退力比值在_9 15至_10 90之间变化时 ,其转动中心变化较大 ;③以根尖点为转动中心时牙周最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 1 4 7× 10 -2MPa和_2 81× 10 _2 MPa;平行移动时牙周最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 1 10× 10 _2 MPa和_1 86× 10 _2 MPa ;以切缘为转动中心时牙周最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 0 96× 10 _2 MPa和_2 5 8× 10 _2 MPa。结论 ①牙齿的位移与力矩 /后退力比值有关 ;②力矩 /后退力比值在_9 15∶1至_10 90∶1之间变化时 ,应仔细调整力系统 ,以获得确定的牙齿位移方式 ;③平行移动时 ,牙周膜应力分布较均匀 ,最大应力值较小 ;当上中切牙受到 1N水平力及转?
刘东旭王春玲傅传云张晓燕郑效忠
关键词:上中切牙有限元分析计算机模拟牙移动
上颌快速扩弓时骨缝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颅面骨在上颌快速扩弓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各标志点三维方向的位置改变,明确这些改变对于安氏Ⅲ类错矫治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主建立的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模拟上颌快速扩弓,分析颅面骨各硬组织部分及相关骨缝结构的受力情况。结果:模拟加力时上颌骨复合体各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较明显的三维方向位置改变,额骨及枕骨部分几乎无改变。颅面骨各相关骨缝均有应力集中现象,其中鼻颌缝等处力值较大。结论:上颌快速扩弓有助于改善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不协调,使用时应考虑患者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缝钙化融合情况。
付雅丽王春玲寇波张倩倩李红郑效忠
关键词:颅面骨骨缝有限元法上颌快速扩弓
基于面向对象的隔振系统功率流求解方法被引量:2
2005年
针对复杂隔振系统———单层隔振和多层隔振的混合式系统的求解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给出了 深度优先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隔振系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和软件设计中的OO(Object Oriented)思想相 结合,提出了复杂柔性隔振系统面向对象的功率流求解策略。
冯德振郑效忠
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设计隔振系统功率流建模方法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分析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15例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试验组,22例替牙期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对照组。扩弓前(T1期)、扩弓后(T2期)分别制取患者高精度牙颌超硬石膏模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腭部表面形态的数字化模型,截取6┼6腭部表面形态轮廓线,采用Handelman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1)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龈缘水平宽度和腭中部宽度的增加以及腭顶宽度差两组相比较,前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腭顶宽度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快速上颌扩弓后上颌第一恒磨牙平面交角的减小和腭穹隆角的增加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能够有效地扩展上颌牙弓的宽度,扩弓主要依靠上颌磨牙和牙槽骨的颊向倾斜移位。
寇波李爱群王春玲郑效忠唐伟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牙弓宽度
加载与上中切牙位移方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 (M/F) ,研究加载与上中切牙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硬骨板、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采用 8节点、六面体单元 ,共包括 94 5个单元 ,12 4 5个节点 ,研究水平力为 1N时 13种不同加载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方式。结果 加载力系统 (即M/F值 )不同 ,上中切牙的位移方式也不同。本研究显示了三种基本移动类型与加载之间的关系 :当M/F =- 9.15∶1时 ,牙齿以牙根尖点为中心转动 ,即可控的倾斜移动 ;当M/F =- 10 .3 0~ - 10 .5 0∶1时 ,牙齿做平行移动 ;当M/F =- 10 .90∶1时 ,牙齿以切缘为中心转动 ,即控根移动。结论 临床上为获得预计的牙齿移动类型 。
刘东旭付传芸王春玲张晓艳唐委校郑效忠
关键词:上中切牙有限元分析计算机模拟牙移动三维有限元分析口腔正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