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传胜

作品数:220 被引量:1,669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1篇栓塞
  • 59篇介入
  • 57篇血管
  • 55篇动脉
  • 45篇肝癌
  • 41篇介入治疗
  • 29篇化疗
  • 26篇栓塞治疗
  • 26篇化疗栓塞
  • 25篇静脉
  • 24篇动脉栓塞
  • 23篇肿瘤
  • 21篇肝动脉
  • 18篇造影
  • 18篇栓塞术
  • 16篇血管造影
  • 15篇动脉化疗
  • 15篇疗效
  • 14篇动脉化疗栓塞
  • 13篇腔内

机构

  • 170篇华中科技大学
  • 52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湖北省新华医...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咸宁学院
  • 2篇法兰克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三峡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215篇郑传胜
  • 120篇冯敢生
  • 101篇梁惠民
  • 48篇熊斌
  • 30篇周国锋
  • 25篇夏向文
  • 21篇李欣
  • 20篇吴汉平
  • 15篇梁斌
  • 14篇段旭华
  • 14篇叶天和
  • 14篇王奇
  • 13篇任建庄
  • 10篇袁锋
  • 10篇阚雪锋
  • 10篇王勇
  • 9篇黎维勇
  • 9篇韩萍
  • 8篇钱坤
  • 8篇宋松林

传媒

  • 61篇临床放射学杂...
  • 27篇介入放射学杂...
  • 16篇放射学实践
  • 1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影像诊断与介...
  • 7篇中华介入放射...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临床急诊杂志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护理学杂志(...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第十届中国介...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4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3篇2014
  • 15篇2013
  • 16篇2012
  • 5篇2011
  • 14篇2010
  • 21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12篇2006
  • 21篇2005
  • 9篇2004
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芨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被引量:9
2001年
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民郑传胜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同轴导管内乳动脉咯血量栓塞效果
低剂量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2日首次在本院接受MSCT胸部扫描的200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常规剂量组(150 mA)和低剂量组(50 mA)各100例。两组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并对COVID-19患者进行分期和评分,分别记录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在我院治愈复查患者41例,其中低剂量组20例、常规剂量组21例,CT检查次数平均为(4±1)次,分别记录每例患者总DLP、总ED。结果首次检查患者,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不同时期COVID-19患者检出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216);两组图像评分均值分别为2.70±0.52和2.52±0.66,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168);常规剂量组CTDIvol、DLP、ED分别为(9.73±1.5)mGy、(380.22±20.55)mGy·cm和(5.32±0.90)mSv;低剂量组分别为(3.81±0.88)mGy、(152.02±42.02)mGy·cm和(2.09±0.60)mSv。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查CT检查患者,常规剂量组总DLP、总ED分别为(1126.06±191.20)mGy·cm、(15.76±191.20)mSv;低剂量组分别为(451.29±127.18)mGy*cm、(6.31±1.78)mSv。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过程需反复多次行CT检查,采用低剂量CT扫描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艳张炜陈薇杨炼叶天和雷子乔梁波郑传胜
关键词:低剂量图像质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RI与TACE联合栓塞对大鼠Walker-256肝移植模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TACE联合栓塞Walker-256肝移植模型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移植后第14天随机分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TACE组)、RI与TACE联合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0.5 ml加5-Fu 20 mg/kg;RI 200单位加5-Fu 20mg/kg加超液态碘油0.5 ml;生理盐水0.5 ml。于术后第7天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PCNA增殖率、平均染色强度。结果PCNA增殖率和平均染色强度TACE组为44.98±7.92,168741.41±25410.37;联合栓塞组为45.02±8.42,168539.41±19675.98;对照组为35.43±6.75,137313.01±17380.59。TACE组、联合栓塞组PCNA增殖率和染色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联合栓塞组与TA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TACE组为16.88±2.48;联合栓塞组为23.50±5.33;对照组为11.70±2.76,TACE组、联合栓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栓塞组显著高于TACE组(P<0.01)。结论RI与TACE联合栓塞与TACE相比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乔连铭冯敢生侯继洲李欣梁惠民郑传胜高博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化疗栓塞
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源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结果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HU和2.58±0.61(t=5.608、7.897、2.162,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TDIvol、DLP、E分别为(3.09±1.02)mGy、(107.57±32.81)mGy·cm、(1.51±0.46)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mGy、(261.65±73.93)mGy·cm、(3.66±1.03)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14.680、-14.756、-14.756,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罗昆雷子乔董仟宁先英杨明孔祥闯吴红英余建明郑传胜
关键词:低剂量
白芨在介入治疗大鼠肝细胞癌实验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公认为治疗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1].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肝细胞癌大鼠模型,在此模型上考察以白芨微粒作肝动脉栓塞剂并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免疫反应调节剂相比介入治疗大鼠肝细胞癌的疗效.
钱骏郑传胜吴汉平黎维勇Vossoughi DaryuschElsie OppermannThomas Vogl冯敢生
关键词:白芨大鼠肝细胞介入治疗成药肝动脉栓塞
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经介入后在兔VX2肝癌中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rAd-p53,1×1012VP/支)经介入在兔VX2肝癌中的表达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移植法建立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于移植术11d行MRI、CT检查.随机抽取27只移植成功的荷瘤兔,平均分成3组:A组:经肝动脉单纯灌注rAd-p53(5×106VP);B组:rAd-p53(5×106VP)+超液态碘油(每只0.5mL)经肝动脉灌注;C组:瘤内rAd-p53(5×106VP)直接导入.所有荷瘤兔术中均行DSA.介入术后24、72h,6d分别处死实验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瘤周P53和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30只大白兔均经MRI及CT检查,证实有27只种瘤成功,成功率9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中P53和Bax蛋白均有表达,于72h达到最高峰,以C组表达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53:70.3%±3.4%vs62.4%±3.2%,65.4%±2.1%;Bax:43.7%±2.1%vs35.7%±1.3%,37.6%±2.4%,均P<0.05);C组对Bcl-2蛋白表达率最低,在72h达最低点,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12.0%±2.6%vs18.0%±4.3%,16.2%±3.1%,均P<0.05).结论:P53、Bax、Bcl-2蛋白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呈现时间曲线关系;不同rAd-p53介入导入方式P53蛋白表达不同,以瘤内及瘤周直接注射方式表达最高,超液态碘油混合灌注及单纯肝动脉灌注次之.
罗仕华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周国锋夏向文
关键词:肝癌模型基因表达
双亚基共表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真核质粒pEGFP-C1_IL-12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目的基因(hIL-12,P35、P40)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_IL-12,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定位、表达及hIL-12的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脂多糖(LPS)诱导后的人脐带血淋巴细胞总RNA,RT-PCR法扩增人白细胞介素12的双亚基P35和P40的全长cDNA,采用重叠PCR法连接两个亚基,双酶切双亚基片段及载体pEGFP-C1,T4DNA连接酶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挑取阳性克隆,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质粒构建成功。借助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PCR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EGFP-C1_IL-12构建成功,RT-PCR及Western blot法证实重组质粒在HepG2细胞内正常表达。结论携带报告基因(GFP)和双亚基目的基因(hIL-12,P35、P40)的重组真核质粒pEGFP-C1_IL-12构建成功,并能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表达。
夏向文李欣冯敢生郑传胜梁惠民张泽富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重叠PCR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被引量:18
2022年
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医学影像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的技术壁垒,是近些年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医学影像+AI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在病灶识别和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辅助医师做出了出色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医师的诊断效率。本文对医学影像+AI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辅助相关人员进一步了解该领域。医学影像作为临床和科研的一种可视化手段,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吴绯红赵煌旋(综述)杨帆郑传胜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壁垒AI
内脏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42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内脏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VAPA)的临床特征与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内脏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介入栓塞治疗经验.术后均通过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进行随访.结果:38例患者VAPA成功栓塞,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0.4%(38/42);其中1例术后28 d死于多系统器官衰竭,术后30 d内死亡率是2.4%(1/42).4例再次出血患者需行二次介入手术,术后出血均停止.术后1-12 mo共17例肿瘤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0.5%,死因分别为原发病进展(n=8),多器官动能衰竭(n=7),心梗(n=1)和感染性休克(n=1).4例需脾栓塞的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肝功能的变化和肠缺血,VAPA均未复发.结论:介入栓塞VAPA创伤小、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
陈鹏飞段旭华任建庄韩新巍梁惠民郑传胜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栓塞弹簧圈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5
2001年
目的 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15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 ,将导管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 ,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 ,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经血管造影发现 ,子宫肌瘤血供丰富 ,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 ,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 ,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 ,治疗后 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 :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疼痛明显改善 ,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达 86 .6 7%。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 。
柳曦冯敢生梁惠明许林锋郑传胜孔健周承凯
关键词:子宫肌瘤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