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作品数:37 被引量:164 H指数:6 供职机构: 陕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远端缺血后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源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肢体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源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肝损伤组、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小鼠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5 min后实施远端缺血后处理;肝损伤组腹腔注射1 ml APAP溶液;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1 ml APAP溶液,5 min后实施远端缺血后处理。采用腹腔注射APAP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酶(GSH)活性;检测核因子-κB(NF-κB)、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肝损伤组病理学显示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血清ALT、AST和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明显升高(P<0.05),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增多(P<0.05),GSH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显示肝小叶结构破坏减少,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降低;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匀浆GSH活性显著增强(P<0.05);肝组织内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远端缺血后处理具有对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NF-κB、HO-1的表达水平有关。 常虎林 党珊 张智勇 万永 刘司南 郑伟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核因子-ΚB 血红素加氧酶-1 miR-18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检测miR-18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影响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可能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82、p38在10例胆囊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miR-182mimics转染胆囊癌细胞GBC-SD,应用p38 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滞剂SB203580处理转染miR-182mimics的GBC-SD细胞,通过MTT实验、细胞周期检测、Transwell小室检测miR-182对GBC-SD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胆囊癌组织中miR-182、p38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182mimics转染GBC-SD细胞后,p38的表达水平随之升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迁移数增多(75±8),S期细胞比例增多[(68.81±7.57)%];应用SB203580处理转染miR-182的GBC-SD细胞,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数减少(23±5),S期细胞比例减少[(34.49±7.05)%]。结论:miR-182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上调p38 MAPK信号通路增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张智勇 郑伟 常虎林 杜立学 刘阳关键词:微RNAS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线粒体分裂因子促进肝癌转移的作用 2018年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2对原发灶组织与转移灶组织中MFF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过程中MFF的表达变化;下调MFF表达后,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下调MFF表达后,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肝癌转移灶组织中MFF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0.70±0.06) vs (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MFF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siCtrl vs si-MFF-1 vs si-MFF-2=(77.85±3.65) vs (48.32±1.53) vs (45.3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MFF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siCtrl vs si-MFF-1 vs si-MFF-2=(29.31±3.53) vs (18.72±2.86) vs(17.68±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F表达在肝癌转移过程中显著升高,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提示MFF分子是潜在的肝癌治疗靶点。 耿西林 常虎林 张煜 海军 张智勇 郑伟 杜立学关键词:肝癌 超声介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介入置管引流临床确诊的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比观察前后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及器官功能评价,并评价超声介入置管引流对胰腺炎并发腹腔积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超声介入置管后第1、2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降钙素原水平(PCT),白介素6(IL-6),腹腔内压(IA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缓解腹痛、腹胀症状,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IRS持续时间约1周左右,MODS的发生率28.9%(13/45),死亡1例,占2.22%(1/45).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残余感染病灶可减轻症状.结论超声介入置管引流治疗SAP,能明显减轻胰腺周围炎症反应,促进早期肠道功能恢复,控制病情进展. 严翔 海军 郑伟 常虎林 刘波 张煜 张智勇 杜立学 曹汉彬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超声介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微创外科 一种普外科手术止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外科手术止血装置,包括第一压台和第二压台,所述第一压台和所述第二压台之间通过卡接部件靠近压合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台和所述第二压台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硅胶... 郑伟 普彦淞 王建华 毛智军 张涛 刘栋 刘思达 薛飞文献传递 人工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对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人工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R-IPC)和缺血再灌注后处理(R-IPOST)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处理前后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APAP组(腹腔注射1ml APAP溶液)、R-IPC+APAP组(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后腹腔注射1ml APAP溶液)、R-IPOST+APAP组(腹腔注射1ml APAP溶液后实施缺血再灌注后处理)。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各组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酶(GSH)的水平和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光镜下R-IPC+APAP组和R-IPOST+APAP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APAP组均明显减轻。R-IPC+APAP组血清ALT,AST,TNF-a,IL-6和肝匀浆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PAP组[(3742±519.7 U/L,3471±631.4U/L,264.8±70.4pg/ml,738.7±71.0 pg/ml,8.9±1.2nmol/mg.prot)vs(5564±621.7U/L,4647±813.9U/L,351.7±52.3pg/ml,929.7±140.6pg/ml,13.1±1.7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0~7.032,均P<0.05);R-IPC+APAP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APAP组(11.0±1.9U/mg.prot vs 8.6±1.1U/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3,P<0.05);R-IPOST+APAP组血清ALT,AST,TNF-a,IL-6和肝匀浆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PAP组[(3410±588.6 U/L,3546±499.5U/L,256.6±48.1pg/ml,775.4±98.4pg/ml,9.3±1.9nmol/mg.prot)vs(5564±621.7U/L,4647±813.9U/L,351.7±52.3pg/ml,929.7±140.6pg/ml,13.1±1.7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6~4.981,均P<0.05);R-IPOST+APAP组肝匀浆GSH活性明显高于APAP组(10.3±1.2U/mg.prot vs 7.9±0.6U/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2,P<0.05)。结论R-IPC和R-IPOST能降低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郑伟 宋晓雪 严翔 张智勇 常虎林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小鼠 甲基莲心碱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考察甲基莲心碱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甲基莲心碱低、中、高剂量组(10、30、60 mg/kg),每组8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夹闭肝蒂60 min后再灌注6 h复制肝I/R损伤模型。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炎症评分,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m RNA、IL-6 m RNA及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IL-6以及肝组织中MDA、SOD、TNF-αm RNA、IL-6 m 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间质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炎症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甲基莲心碱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TNF-α和肝组织中TNF-αm RNA、MDA、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组织炎症评分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小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甲基莲心碱中、高剂量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病理损伤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甲基莲心碱对肝I/R损伤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有关。 郑伟 海军 宋晓雪 常虎林 杜立学关键词:甲基莲心碱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核转录因子ΚB P65 巴塞罗那C期巨大肝癌成功转化治疗后行根治性切除一例 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初诊时大都已进展为中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而且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随着近年来全身治疗的发展,对于初诊不可切除的患者先行转化治疗可改变围手术期患者的诊疗方式.本文报道1例初诊时累及门静脉右支的巨大肝癌经过术前转化治疗后行根治性右半肝切除术.病例简介本例患者以“间断性右上腹隐痛2月余”之主诉于入院.初诊时考虑原发性肝癌进展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C期(BCLC-C),既往合并乙肝及肝硬化病史,未接受系统抗病毒治疗,肿瘤为巨块型(肿瘤直径超过10 cm),门静脉右支闭塞,左支癌栓形成,已失去手术机会,单一治疗效果有限.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转化治疗将给他们带来根治希望.尤其是初始不可切除的患者,系统治疗将逐步在肝癌的治疗体系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严翔 郑伟 陈思攀 张智勇 杜立学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介入治疗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116例)和EST组(94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1%vs.95.74%,P=0.175),但LCBDE组一期治愈率高于EST组(97.4%vs.90.4%,P=0.038);两组残余结石率、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EST组一期治疗后9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2次EST治疗,6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3次EST治疗;首次EST失败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花费明显增加;LCBDE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ST组(均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EST相关并发症。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一期治愈率高于EST,且并发症率低于EST组,能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可同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胆囊病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LCBDE。 张智勇 杜立学 郑伟 李晖 张煜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胆囊癌组织中Gab1蛋白表达及下调Gab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Gab1蛋白表达及下调Gab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治的胆囊癌患者48例,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癌旁组织中Gab1蛋白表达;通过Target Scan数据库检索调控Gab1的microRNA;通过脂质体将miR-330-mimic转染GBC-SD细胞,利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miR-330下调Gab1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研究miR-330下调Gab1蛋白对GBC-SD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胆囊癌组织Gab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0 1),miR-330可能具有下调Gab1表达的作用;miR-330-mimic转染GBC-SD细胞后,Gab1 mRNA表达减少(P<0.000 1),Gab1蛋白表达减少(P<0.000 1);miR-330转染后,GBC-SD细胞克隆数目减少(P<0.000 1),Balb/c裸鼠肿瘤平均体积减小(P=0.000 3),移至Transwell下室的细胞数减少(P=0.000 2)。结论:miR-330通过下调Gab1在体内、外抑制GBC-SD细胞的增殖和侵袭,miR-330、Gab1可作为胆囊癌诊疗工作中新的研究方向。 张智勇 常虎林 郑伟 杜立学 刘阳关键词:胆囊肿瘤 微小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