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茜雯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血管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净化
  • 3篇免疫
  • 3篇化疗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白血病细胞
  • 2篇新生血管
  • 2篇造血
  • 2篇肿瘤
  • 2篇转染
  • 2篇基因转染
  • 2篇骨髓
  • 2篇干细胞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制...
  • 1篇血管新生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9篇邵茜雯
  • 4篇陈宝安
  • 3篇朱海涛
  • 3篇束永前
  • 2篇徐静
  • 2篇邵泽叶
  • 1篇杜娟
  • 1篇朱梁军
  • 1篇刘连科
  • 1篇杨振华
  • 1篇高雯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癌症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八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方面的研究进展
2003年
MDS是一类或者一类以上髓系发育不良或者血细胞生成障碍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异常的一种疾病的总称。近来研究发现其骨髓有一定特征性变化,本文做一概述。
邵茜雯陈宝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治疗骨髓衰竭造血祖细胞新生血管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方案对多种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1例接受恩度联合化疗的方案治疗。恩度用法:15 mg/d,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维持3~4 h,持续14 d,间歇7 d,21 d为1个周期。化疗1个周期后按照NCICTC 3.0版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化疗2个周期后开始按照RES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PS评分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41例患者平均接受了4.2个化疗周期。其中,部分缓解12例,稳定15例,进展14例,总有效率为29.3%,临床获益率为65.9%,生活质量改善70.7%。受累器官越多恩度联合化疗的效果越低(P<0.05)。二线治疗的疗效优于三线治疗(P<0.05)。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恩度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较为安全。
朱海涛刘连科刘连科束永前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晚期恶性肿瘤化学治疗
骨髓细胞参与肝癌新生血管的构建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是否参与肝癌血管新生。方法:采用骨髓移植技术(GFP)建立标记骨髓的小鼠肝癌模型。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BMSCs含量; GFP示踪BMSCs在肝癌组织中的分布;免疫荧光方法观察BMSCs是否参与肝癌血管新生过程;蛋白印迹法观察无瘤区和肿瘤区VEGF表达的差异。结果:荧光镜下显示GFP+骨髓的小鼠肝癌模型中大量BMSCs富集于肝癌组织中,肝癌小鼠血清VEGF浓度为(175. 13±52. 34) pg·ml^(-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 65±32. 71) pg·ml^(-1)(P <0. 05);同时循环CD133+CD34+和CD133+VEGFR2+细胞明显增多,分别为(0. 27±0. 13)%和(0. 16±0. 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 07±0. 04)%和(0. 08±0. 06)%(P <0. 01)。免疫荧光结果提示BMSCs动员后在肿瘤区富集并且参与肝癌新生血管的构建,并且BMSCs在肝癌新生血管中的比例从7. 6%(建模7 d)逐渐升高到19. 3%(建模14 d)(P <0. 05)。结论:BMSCs参与肝癌新生血管的构建。
邵茜雯朱海涛凌芸徐静
关键词:肝癌骨髓干细胞血管新生小鼠
CD3AK/iNOS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的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根治血液恶性肿瘤最有希望及最有可能的方法。其中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不存在HLA匹配限制且具有移植后造血和免疫重建快、肿瘤细胞污染少、易于采集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但自体移植...
陈宝安邵茜雯邵泽叶
文献传递
唑来膦酸对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及化疗敏感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唑来膦酸与顺铂(DDP)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唑来膦酸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作用,检测唑来膦酸单药及联合DDP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唑来膦酸联合DDP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唑来膦酸对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与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均成正比。单用唑来膦酸(1、10μmol/L)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0.69±2.69)%、(44.05±4.03)%,单用DDP(0.5mg/L)组的抑制率为(13.58±3.13)%。唑来膦酸(1、10μmol/L)联合DDP(0.5mg/L)作用A549细胞72h时,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4.23±3.77)%、(60.9±3.03)%,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唑来膦酸作用A549细胞72h的IC50值为25μmol/L。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单用唑来膦酸(1、10μmol/L)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94±1.95)%、(24.03±0.44)%,单用DDP(0.5mg/L)组的细胞凋亡率为(9.08±1.31)%。唑来膦酸(1、10μmol/L)联合DDP(0.5mg/L)时,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22±1.68)%、(39.22±7.00)%,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唑来膦酸单药或者联合DDP均表现将A549细胞明显阻滞于S期(DNA合成期)。结论:唑来膦酸对肺癌细胞株有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其IC50值为25μmol/L。唑来膦酸可以干扰DNA合成,与DDP有协同作用。
杨振华束永前邵茜雯
关键词:A549细胞系双磷酸盐唑来膦酸顺铂
血液肿瘤的基因治疗进展
2004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化疗外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我们综述了目前基因治疗在血液肿瘤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标记技术应用、反义核酸技术、耐药基因、自杀基因和免疫疗法.
邵茜雯陈宝安
关键词:血液肿瘤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技术耐药基因自杀基因免疫疗法
尿苷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为主化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尿苷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A1(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67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 A1*6基因多态性.记录接受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程度以及发生率的差异.UGT1A1* 28突变型TA6/7和TA7/7中出现3~4级腹泻9例(56.3%);3~4级血小板减少7例(43.8%),均高于野生型(25.5%、13.7%).UGT1 A1*6突变型G/A+ A/A中出现3~4级腹泻12例(50.0%);明显高于野生型组(11.6%).结果 67例患者中,UGT1A1 * 28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呈6次重复的野生型(TA6/6)有51例(76.1%),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突变型(TA6/7)有12例(17.9%),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4例(6.0%).UGT1 A1 * 6基因型为野生型(G/G)有43例(64.2%),杂合突变型(G/A)有18例(26.9%),纯合突变型(A/A)有6例(9.0%).UGT1A1* 28突变型TA6/7和TA7/7中出现3~4级腹泻9例(56.3%);3~4级血小板减少7例(43.8%),均高于野生型(25.5%、13.7%).UGT1A1*6突变型G/A+A/A中出现3~4级腹泻12例(50.0%);明显高于野生型组(11.6%).突变型和野生型组之间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恶性肿瘤患者中,UGT1A1 * 6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UGT1A1* 28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腹泻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徐静朱海涛邵茜雯高雯
关键词:伊立替康
CD3AK/iNOS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杀伤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背景与目的:LAK细胞已用于临床移植物净化。CD3AK细胞是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本研究旨在经逆转录病毒介导iNOS基因转染人免疫活性细胞CD3AK建立CD3AK/iNOS细胞,并探讨其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株K562/ADM的杀伤作用。方法:培养PA317/pLNC-iNOS细胞获得病毒上清;CD3McAb联合小剂量的IL-2激活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含逆转录病毒颗粒的细胞培养上清感染靶细胞CD3AK细胞。测定CD3AK/iNOS、CD3AK细胞培养上清NO含量以及iNOS活性。MTT法观察CD3AK/iNOS、CD3AK对K562和K562/ADM细胞杀伤活性。结果:(1)CD3AK/iNOS、CD3AK中NO含量分别为(378.60±41.57)μmol/L,(98.07±22.31)μmol/L(P<0.001);CD3AK/iNOS、CD3AK中iNOS活性分别为(20.77±2.49)U/ml,(9.81±1.96)U/ml(P<0.001)。(2)MTT法观察CD3AK/iNOS对K562和K562/ADM杀伤活性分别为(64.85±18.13)%,(63.80±9.93)%。CD3AK杀伤活性分别为(45.66±17.46)%,(47.85±12.01)%。CD3AK/iNOS与CD3AK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3AK/iNOS分泌的NO含量、iNOS活性较CD3AK明显提高,且对K562及K562/ADM杀伤作用也更强;但CD3AK/iNOS对K562及K562/ADM杀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邵茜雯陈宝安朱梁军杜娟束永前邵泽叶
关键词:体外净化CD3AK细胞免疫活性基因转染白血病
CD3AK/iNOS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的研究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NOS基因转染免疫活性细胞CD3AK(anti-CD3monoclonal antibody activated killer cell,CD3AK),构建免疫细胞性一氧化氮供体CD...
邵茜雯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染CD3抗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