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枫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肺动脉压的多普勒超声估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估测扩张型心肌病肺动脉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及26名配对健康儿。肺动脉压用测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及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两种方法估测。结果26例患儿中21例有三尖瓣返流,肺动脉收缩压(PASP)3.2~10.4kPa(6.0±1.9kPa)(24~75mmHg,1kPa=7.5mmHg)。其中18例(86%)>4kPa;对照组14例有可测三尖瓣返流,PASP均<4kPa。患儿组AT缩短,AT与右室射血时间比值降低,也提示肺动脉压增高。PASP与患儿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心功能低下持续时间及有无心内超声自发显影有关。随诊显示心功能好转者的PASP较死亡或病情无改善者低,且后者肺动脉压继续增高。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多存在肺动脉高压,用多普勒超声估测的肺动脉压与患儿的病情及临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杜忠东吴进邱枫聂明吴铁吉郭行平李家宜
- 关键词:肺动脉压扩张型心肌病超声波检测
- 用彩超和心电图检测在校或幼儿园儿童心脏异常的发生率
- 1998年
- 杜忠东李竞吴进邱枫李路萍王增慧郑彤刘艳
- 关键词:心脏异常发生率
- 小儿左心室假腱索(附60例报告)
- 1996年
- 左心室假腱索(False Tendons in the Left Ventriele,简称LVFF)是跨越左心室腔的异常条索,故亦称左室条束、迷走腱索。小儿发生率高,部分小儿伴有心脏杂音及心律失常。
- 孙先军邱枫
- 关键词:儿童左心室假腱索
-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正常小儿心脏瓣膜返流的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心脏瓣膜返流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连续检测910名年龄1个月~14岁的正常小儿。瓣膜返流用脉冲、连续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心脏多个切面探查并分级。结果495名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心脏瓣膜返流,发生率为54.4%。三尖瓣返流最常见,有417名(45.8%);肺动脉瓣返流次之,有225名(24.7%);二尖瓣、主动脉瓣返流少见,分别有12名(1.3%)和5名(0.5%)受检儿。绝大多数瓣膜返流轻微或轻度,且只发生于一组瓣膜。中度返流仅见于肺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9岁时达高峰,随后渐下降;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率随年龄改变不明显。心脏各组瓣膜返流的发生对心脏结构、功能和心内血流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正常小儿右心瓣膜返流较常见,可能属生理现象;左心瓣膜返流少见,性质尚不肯定。
- 杜忠东李竞吴进邱枫李路萍王增慧刘艳郑彤
- 关键词:心脏瓣膜返流超声心动图儿童彩超
- 小儿β—受体高敏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 1995年
- β—受体高敏综合征(beta receptor coaphylactiasytdrome)是由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过度敏感而引起的休息时脉搏加速、心搏量和心排量增加并有心悸、胸闷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小儿β—受体高敏综合征文献较少报道,但临床并非少见,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近2年资料较完整的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3例,女17例。年龄5~14岁,平均11.2岁。病程:1~6个月4例,6个月~1年11例,1~2年4例,4年1例。临床症状:心悸20例,胸闷或胸痛20例,头昏15例,乏力12例,手脚发麻10例,掌心多汗12例,失眠4例。体检:安静时心率在100~140次/分,血压不稳定,6例入院时血压升高。
- 孙先军吴铁吉邱枫
- 关键词:儿童Β-受体高敏综合征
-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超声自发显影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7年
-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超声自发显影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杜忠东王瑞英聂明李桂芹吴进邱枫李兢李家宜心内超声自发显影(SEC)是心腔内旋涡、烟雾样自发回声现象,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等疾病[1]。晚近有报道成人心肌病超声检查时可探及SEC,且...
- 杜忠东王瑞英聂明李桂芹吴进邱枫李兢李家宜
-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