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龙 作品数:27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雷公藤多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方案中,导致卵巢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的SLE患者,将其中出现卵巢功能损害者29例确定为观察组;按1∶1比例选择29例未出现卵巢功能损害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结合随访,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卵巢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包括:开始用雷公藤多苷的年龄、治疗前SLE疾病活动指数(DAI)、雷公藤多苷累积剂量、婚姻史及并发症。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导致卵巢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开始用雷公藤多苷的年龄、雷公藤多苷累积剂量和环磷酰胺累积剂量。结论使用雷公藤多苷的年龄、雷公藤多苷累积剂量和环磷酰胺累积剂量是雷公藤多苷治疗SLE过程中出现卵巢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邱勇龙 胡南 温贵华 邓益帼 张荣关键词:雷公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卵巢功能 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8分析方法综合国内2001~2009年间关于中老人高血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析性研究文献4篇,累计实验组463倒,对照组203例。结果:这4个研究异质性小,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值ORP为1.84,95%ORP可信区间为(1.31—2.57)。结论: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一采用针刺疗法。 张磊 邱勇龙 张宇波关键词:针刺 推拿 颈椎病 miR-150-5p/362-5p在结核菌潜伏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miR-150-5p和miR-362-5p在结核菌潜伏感染者(LTBI)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LTBI人群和健康对照(HD)各25例,应用Taq Man q PCR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50-5p和miR-362-5p表达水平,以U6 snRNA作为内参。应用ROC曲线评价miR-150-5p和miR-362-5p诊断LTBI的效果。结果 miR-150-5p在LTBI人群中的表达水平为(15.95±1.79),显著高于HD(7.0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62-5p在LTBI人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D(2.11±0.19 vs 4.9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LTBI的ROC曲线分析表明,miR-150-5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0、0.80;miR-362-5p的敏感性、特异性为0.88、0.76。结论 miR-150-5p、miR-362-5p在LTBI和HD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对LTBI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林巧 邹容容 邱勇龙 钟红剑 张国良 陈心春 周伯平 唐瑛关键词:单核细胞 微小RNA 高龄高危BPH并尿潴留体外前列腺穿刺注射的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BPH)伴尿潴留患者用体外穿刺前列腺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12例患者均采用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注射治疗,治疗后梗阻明显改善,排尿通畅。随访3个月,再对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治疗前、后3个月的IPSS、QOL分别为(31.4±2.4)分、(10.8±1.4)分和(5.5±0.7)分、(1.3±1.1)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龄高危BPH并尿潴留患者进行体外前列腺穿刺注射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海 李毅文 张荣 梁瑞 邱勇龙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老年 注射 补益类复方中药调控流感病毒样颗粒免疫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的表达水平 2016年 目的探讨补益类复方中药对流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免疫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VLPs组、VLPs+益气方组、VLPs+补血方组、VLPs+滋阴方组、VLPs+壮阳方组、VLPs+霍乱毒素组和PBS组共7组,每组6只,分别于0和14天通过鼻腔使用VLPs(10μg/次)进行免疫,联合中药组在第1至第13天连续灌服中药。中药佐剂按生药量200 mg/kg剂量接种。在免疫第0天、13天及28天采集外周血并分离血浆和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浆IL-17A浓度,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PBMC中分泌IL-17A的细胞数,即斑点形成集落数(spot forming cells,SFCs)。结果 (1)无论是在免疫应答早期还是后期,VLPs能有效诱导外周血浆中IL-17A的分泌,而联合益气方组血浆中IL-17A水平进一步提高(P<0.05);(2)Elispot技术能有效检测PBMCs中分泌IL-17A的阳性细胞。与单纯VLPs免疫组相比,益气方和滋阴方均能显著增加分泌IL-17A的细胞数(P<0.01),在免疫后28天尤为明显。结论益气方、滋阴方可以显著增强流感VLPs诱导的IL-17A表达水平,益气联合滋阴方有望成为新型流感疫苗佐剂。 林巧 邱勇龙 侯杏芳 郑军 张国良 曾进 刘映霞 聂广关键词:病毒样颗粒 白细胞介素-17A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病与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病患者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予10%葡萄糖酸钙,均静滴3天判断疗效;同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雌二醇、睾酮的水平,并与100例老年体检人群的性激素水平作对比,另外对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药物安全性检查。结果: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愈显率为78%,对照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出现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体检人群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无明显副作用。 梁瑞 张荣 黄玲 邱勇龙 邓一帼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老年性皮肤瘙痒病 雌二醇 睾酮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以头癣为例探讨研究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明确诊断为头癣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个30例, A组患者采用服药、涂药、消毒、隔离、洗头、剪发、增强体质相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采用传统仅注重用药和消毒的治疗方案,疗程6周,随访1年,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癣恢复和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治疗,A、B两组患者的头癣症状均较前好转,两组间相比较,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B组好,复发率更低,两组间的数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药、涂药、消毒、隔离、洗头、剪发相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头癣上与传统方案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邱勇龙 黄志明 梁冬梅 梁瑞 李湘辉关键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临床诊疗 复发 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检测试剂对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和传统酸性罗氏培养法对198例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快速变色液体培养法和酸性罗氏培养法,整个试验完成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28、62 d。与传统酸性罗氏培养基相比,快速一步法可缩短3060 d完成;两法阳性检出率(37.9%和37.4%)与初治耐药率结果(35.6%和3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 温贵华 刘晋洪 刘婷 陈伊 郭夏娜 翁琼琳 邱勇龙 赖惠婷关键词:分枝杆菌 结核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基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性。方法将23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接种于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和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进行对照平行测定。结果 230例痰涂片标本检出阳性率为27.8%;变色液体培养基和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7.4%,47.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异、快速、可靠等优点,对结核病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温贵华 刘晋洪 刘婷 陈伊 郭夏娜 翁琼琳 邱勇龙 陈爱蓉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 3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182例 ,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35例 (19.2 % )。结果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是丘脑下部及脑干自主神经中枢功能改变 ,神经体液系统失调引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高危因素主要是伤情、电解质紊乱、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应针对颅脑原发损伤及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 。 邱勇龙关键词: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