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俊涛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缺损
  • 3篇足部
  • 3篇组织缺损
  • 2篇动脉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手外伤
  • 2篇皮瓣
  • 2篇自伤
  • 2篇自伤行为
  • 2篇胫后
  • 2篇外伤
  • 2篇穿支
  • 1篇带胫骨
  • 1篇动脉穿支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障碍
  • 1篇旋转撕脱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9篇邱俊涛
  • 7篇牛洪华
  • 7篇祝文刚
  • 6篇易芳林
  • 5篇刘冲
  • 5篇李高辉
  • 5篇袁野
  • 3篇袁野
  • 3篇路闯
  • 2篇李辉
  • 1篇张小刚
  • 1篇于春旭
  • 1篇王水勋

传媒

  • 6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5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的治疗
2014年
目的:探讨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再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6例103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患者通过多种方法恢复血液循环及感觉。结果本组73例98指全部成活,3例5指坏死,优良率96%。术后随访9个月~4年,患指外形、功能及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血管神经移植等方法再植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可较好地恢复患指功能与感觉,成活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易芳林祝文刚牛洪华邱俊涛袁野李高辉刘冲
关键词:旋转撕脱离断再植
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2月,对16例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患者施行副舟骨切除+趾(母)长屈肌腱转移术。男5例,女11例;年龄15~27岁,平均23.5岁。右足7例,左足9例。Ⅰ型副舟骨4例,Ⅱ型副舟骨9例,Ⅲ型副舟骨3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24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均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o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足与踝关节评分法进行术前、术后相关评估。[结果]术后16例获随访12~66个月,平均28.6个月。手术前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相关特异性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侧位距跟角平均减少9.6°,前后位距跟角平均减少8.8°,侧位第1跖距角平均减少11.9°,跟骨倾斜角平均增加7.4°,距舟覆盖角平均减少5.4°。AOFAS(ankle-hindfoot scale)评分:总评术前为(48.26±2.08)分,术后为(84.56±1.86)分。其中疼痛指数:术前为12.57±2.06,术后为37.50±2.48;足踝关节功能指数:术前为23.32±2.81,术后为38.60±1.69;踝-后足对线指数:术前为4.60±0.6,术后为7.40±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在缓解足和踝部疲劳感、疼痛及正常穿鞋方面改善明显。[结论]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患者施行副舟骨切除+趾(母)长屈肌腱转移术,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祝文刚王水勋牛洪华邱俊涛于春旭易芳林张小刚
关键词:足副舟骨疼痛胫后肌腱
手外伤中自伤行为的临床分析与应对方式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手外伤中有自伤行为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应对方式.方法 对2008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22例自伤患者,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给予统计,其中2008年5月-2010年12月为一组,2011年1月-2013年8月为另一组.结果 通过分类比较分析,发现自伤行为在20岁以下青少年、婚恋情感不顺及家庭矛盾、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里有病例逐渐增多、严重程度逐渐增大的趋势.结论 青少年中自伤行为无论是病例的数量,及严重程度都有增多的趋势,临床手外科医生根据其一般特点及发病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袁野祝文刚牛洪华邱俊涛易芳林刘冲李高辉
关键词:手外伤自伤行为心理障碍
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作为营养血管,术中通过多普勒彩超和DSA结合,精准定位并设计,通过增加皮瓣长度和减少宽度,可以使供区直接缝合,然后通过分叶、重组,将分叶皮瓣和肌皮瓣合理嵌合后进行移植修复,利用肌皮瓣可以有效填充残腔,重建韧带及关节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1例因血肿压迫皮瓣静脉回流出现静脉危象,清除血肿及拆除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者供受区愈合良好,无积血、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差不大,仅皮瓣周围存留线性瘢痕,质地良好,弹性好,其中1例女性患者修复关节周围的皮瓣略显臃肿,小腿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小腿后侧肌肉功能均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分叶嵌合皮瓣血管恒定,穿支相对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术前合理设计后将皮瓣宽度变为长度,把不规则创面调整为规则,以实现供区切口直接闭合,避免供区的二次创伤,通过嵌合肌皮瓣填充死腔,将肌皮瓣与关节囊或韧带固定缝合,有利于重建局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后期肢体畸形的发生,是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邱俊涛路闯袁野李辉李高辉刘冲姚刘永
关键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复合组织瓣
手外伤中自伤行为的临床分析与应对方式
袁野路闯邱俊涛
利用尺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伸拇功能
2014年
目的:分析前臂背侧高位肌肉损伤一期手术修复后伸指、伸拇功能障碍原因,提高对前臂背侧高位肌肉损伤恢复机理的认识,保证手部伸指、伸拇正常功能。方法对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前臂背侧近端开放性外伤患者(术中探查排除桡神经深支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肌肉损伤患者同时出现伸指、伸拇功能障碍,占92%;2例肌肉损伤患者出现伸指功能障碍,占4%;2例肌肉损伤患者出现伸拇功能障碍,占4%。而后均行功能重建恢复伸指、伸拇功能,术后上肢石膏托外固定,术后6周左右行功能锻炼。结果50例患者功能重建伤口均愈合良好,随访各指背伸功能良好,伸屈腕功能无影响或影响不大。结论前臂背侧高位开放性外伤致肌肉损伤,一期术后肌肉伸缩功能障碍导致伸指、伸拇功能障碍,二期采用收缩功能较好的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2~5指的伸指功能,桡侧腕屈肌移位修复伸拇功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李高辉祝文刚牛洪华邱俊涛袁野易芳林刘冲
关键词:前臂背侧
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对10例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骨及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
邱俊涛路闯祝文刚牛洪华袁野李辉易芳林姚刘永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足部骨折
反取皮原位回植术及VSD辅助治疗全足皮肤逆行脱套伤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采用反取皮原位回植及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治疗全足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例足部皮肤脱套伤患者,采用网状反取皮回植及VSD辅助治疗.结果 术后9例回植皮肤一期全部成活,1例足跟回植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1年后随诊,因回植皮肤为全厚皮肤,外形及耐磨性能均获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采用网状反取皮原位回植及VSD辅助治疗是目前治疗足部皮肤逆行脱套伤较为可靠的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邱俊涛祝文刚牛洪华袁野
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在复杂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种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8例.结果 48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质地均良好,缝合神经的皮瓣感觉良好.结论 采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创面的外形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经济负担及减少供区创伤.
易芳林祝文刚牛洪华邱俊涛袁野李高辉刘冲
关键词:手足部缺损创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