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贤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灶亚低温、去大骨瓣减压术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大鼠重型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 本文利用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予以去大骨瓣减压术、局灶亚低温、局灶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检测伤灶区脑组织中H2O、Na+、K+、MDA、EB含量、Na+ -K+ATPase、T-SOD活性以及炎性细胞因子TN...
- 赵贤军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血脑屏障
- 文献传递
- 高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乳酸、Na^+-K^+-ATP酶和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高温对伤灶区脑组织乳酸、Na+-K+-ATP酶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伤后高温组,每组又按处死时间点(伤后4h、1d、3d、5d和7d)分为五个亚组,每亚组6只。取伤灶区脑组织测含水量、乳酸含量和Na+-K+-ATP酶活性并行电镜检查。结果高温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乳酸含量在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颅脑损伤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Na+-K+-ATP酶含量显著低于颅脑损伤组和假手术组(P<0.05),电镜检查发现高温组神经细胞肿胀、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较颅脑损伤组明显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后高温增加脑组织乳酸生成,同时Na+-K+-ATP酶活性下降,脑水肿加重,故在颅脑损伤后应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体温升高。
- 李玉斌刘运生冯继杨丽敏徐立新赵贤军罗超
-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温乳酸NA^+-K^+-ATP酶脑水肿
- 不同降温方式对脑外伤后伤灶区c-fos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大鼠重型脑挫裂伤后体温的干预,观察不同降温方式对脑外伤后伤灶区c-fos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的影响,了解其表达强度是否与伤后不同降温方式对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有关。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36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4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动物均按自由落体法造成重度脑挫裂伤;每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七个亚组(每亚组12只),分别检测c-fos mRNA(6只)与NGF(6只)的表达。结果①伤后4 h、8 h、12 h与24 h,全身亚低温组与局部亚低温组c-f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TBI组(P<0.01),其他各时点无差异;TBI组在伤后4 h、8 h、12 h、24 h与3 d,c-fos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②伤后4 h、8 h,全身亚低温组与局部亚低温组NGF表达与TBI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伤后12 h、24 h、3 d、5 d与7 d,两亚低温组NGF表达明显高于TBI组((P<0.05或P<0.01)。③全身亚低温组与局部亚低温组在伤后各时间点c-fos mRNA和N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外伤后亚低温可促进c-fos mRNA和NGF表达上调,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两种不同降温方式无明显差异。
- 徐立新刘运生刘志雄贾若飞李玉斌罗超赵贤军
-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生长因子
- 伤灶局部引流和亚低温联合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含量、血脑屏障变化、脑组织自由基变化的影响,以探讨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分别在伤后30 min开始实施伤灶局部引流、25℃循环水对伤灶脑组织进行局部降温至(31.5±0.5) ℃,而对假脑外伤组及脑外伤模型组不降温,各组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Na+ 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伤灶周围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双缩脲法测定组织蛋白,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开放情况。【结果】①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组含水量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②钠离子变化与含水量变化一致,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组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③MDA含量,联合治疗组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而T SOD含量联合治疗组高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④联合治疗组脑组织EB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伤灶局部引流联合伤灶局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这种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直接引流出?
- 罗超刘运生赵贤军徐立新李玉斌
- 关键词:引流
- 高温、亚低温对大鼠重型脑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高温、亚低温对重型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及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高温、亚低温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脑损伤后高温组和亚低温组,检测伤灶区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MMP-9活性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结果脑损伤后高温组EB含量、MMP-9活性高于脑损伤组(P〈0.05),而层黏连蛋白含量低于脑损伤组(P〈0.05)。亚低温组EB含量、MMP-9活性低于脑损伤组(P〈0.05),而层黏连蛋白含量高于脑损伤组(P〈0.05)。结论脑损伤后MMP-9活性增高,降解层黏连蛋白,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损伤后高温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亚低温治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其作用可能与二者改变MMP-9活性有关。
- 李玉斌刘运生冯继杨丽敏徐立新罗超赵贤军
- 关键词:脑损伤血脑屏障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层黏连蛋白
- 不同温度对脑外伤后伤灶区c-fos mRNA,N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大鼠重型脑挫裂伤后体温的干预,观察不同温度对脑外伤后伤灶区c-fos mRNA,NGF表达的影响,了解其表达是否与伤后不同温度对脑损伤的保护或加重损伤有关。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36只,随机分为4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动物均按自由落体法造成重度脑挫裂伤;每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7个亚组,分别检测c-fos mRNA与NGF的表达。结果①伤后4、8、12与24 h,亚低温组c-f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TBI组,TBI组表达明显高于高温组。②伤后4和8 h,亚低温组NGF表达与TBI组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时间点,亚低温组NGF表达明显高于TBI组;在伤后第4、8小时及第7天,高温组NGF表达与TBI组无明显差异;在其他各时间点,高温组NGF表达明显低于TBI组。结论脑外伤后全身亚低温可促进c-fosmRNA,NGF表达上调,脑外伤后高温可明显降低c-fos mRNA,NGF表达。
- 徐立新刘运生刘志雄贾若飞李玉斌罗超赵贤军
- 关键词:脑外伤亚低温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鼠重度脑创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鼠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脑创伤中的作用。【方法1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创伤组,每组又按处死时间点即伤后4h、1d、3d、5d和7d分为五个亚组,每亚组6只。取伤区脑组织用干湿重法测含水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MMP-9mRNA和电镜检查。【结果】大鼠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和MMP-9mRNA在伤后4h开始升高,1d达高峰,持续至3d,然后下降,7d达最低;除7d外脑组织含水量和MMP-9mRNA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重度脑创伤诱导MMP-9mRNA表达,MMP-9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在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李玉斌刘运生杨丽敏冯继徐立新罗超赵贤军
-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类
- 伤灶局部亚低温、引流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时Na^+、脑含水量及TNF-α的变化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影响,以探讨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分别在伤后30min开始实施伤灶局部引流、25℃循环水对伤灶脑组织进行局部降温至(31.5±0.5)℃,而对假脑外伤组及脑外伤模型组不降温,各组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Na+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伤灶区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1)脑含水量:FH组、FD组、FDH组伤灶区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H组水含量低于FD组和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组织钠含量:脑组织钠离子变化与含水量变化一致。(3)伤灶区脑组织TNF-αmRNA含量:FH组、FD组、FDH组伤灶区脑组织TNF-αmRNA含量分别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H组TNF-αmRNA含量低于FD组和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伤灶区脑组织中TNF-α蛋白含量趋势TNF-αmRNA变化一致。(5)引流量:FD组、FDH组引流量分别为(0.230 8±0.035 6)g(、0.345 6±0.069 2)g。结论伤灶局部亚低温、伤灶局部引流分别单独或联合均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并且联合治疗组疗效胜于单一治疗组。这种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直接引流出水肿液和脑脊液、减轻脑水肿、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
- 罗超刘运生赵贤军李玉斌徐立新
- 关键词:引流亚低温创伤性脑损伤
- Riluzole对大鼠早期创伤性脑水肿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电压门控Na+通道拮抗剂riluzole对大鼠早期创伤性脑水肿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按照Feeney的方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损伤后15min、6h、18h、30h分别给予riluzole尾静脉注射。按照设计时段处死动物,取伤灶区脑组织,测定含水量、钠、钙、MDA含量和Na+K+ATPase水平,对其差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损伤组脑组织水、钠、钙、MDA含量升高(P<0.05),Na+K+ATPase活性下降(P<0.05);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下降,于48h差异最为显著(P<0.01),钠、钙、MDA含量降低,而Na+K+ATPase活性改善(P<0.05)。【结论】riluzole可以减轻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电压门控Na+通道的异常过度开放、谷氨酸释放及其兴奋毒性,从而改善能量代谢,减轻自由基反应和钙超载有关。
- 赵贤军刘运生裘明德康笃伦
- 关键词:脑水肿脑损伤
- 伤灶局部亚低温及伤灶局部引流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伤灶局部引流及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含量、血脑屏障的变化,探讨其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S组为假手术组;M组为脑外伤模型组;LH组为伤灶局部亚低温治疗组;LD组为伤灶局部引流组;LDH组为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组。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Na+含量,伊文思蓝检测血脑屏障开放情况。结果(1)脑组织水含量:LH、LD、LDH组伤灶区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低于M组(P<0.05);LDH组脑组织水含量低于LD组和LH组(P<0.05)。(2)钠含量:钠离子变化与含水量变化一致,LH组、LD组、LDH组伤灶区脑组织钠离子含量分别低于M组(P<0.05);LDH组钠含量低于LD组和LH组(P<0.05)。(3)EB含量:LH组、LD组、LDH组伤灶区脑组织EB含量分别低于M组(P<0.05);LDH组EB含量低于LD组和LH组(P<0.05)。(4)LD、LDH组引流量分别为(0.2308±0.0356)g、(0.3456±0.0692)g。结论伤灶局部亚低温、伤灶局部引流或二者联合治疗均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但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其治疗效果可能与直接引流出水肿液、减轻脑水肿,促进被破坏血脑屏障的早期修复等有关。
- 罗超刘运生彭形赵贤军李玉斌徐立新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引流亚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