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翀

作品数:4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柞蚕
  • 8篇柞蚕幼虫
  • 6篇寄生
  • 5篇微粒子
  • 5篇微粒子病
  • 5篇线虫
  • 4篇柞蚕微粒子病
  • 4篇消毒
  • 4篇母蛾
  • 3篇多角体
  • 3篇多角体病毒
  • 3篇雄蛾
  • 3篇养蚕
  • 3篇饲养
  • 3篇饲养用具
  • 3篇寄生线虫
  • 3篇交尾
  • 3篇核型多角体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机构

  • 41篇辽宁省蚕业科...

作者

  • 41篇赵翀
  • 36篇宋策
  • 36篇于庭洪
  • 36篇赫英姿
  • 31篇贾姝
  • 29篇左玲玲
  • 19篇刘孝良
  • 4篇陈增良
  • 4篇李喜升
  • 3篇逄玉军
  • 3篇李树英
  • 2篇滕雪莹
  • 2篇沈金宇
  • 2篇朱有敏
  • 1篇金星
  • 1篇刘磊
  • 1篇李明堂
  • 1篇左玲

传媒

  • 17篇北方蚕业
  • 4篇蚕业科学
  • 1篇新农业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辽宁丝绸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部分柞蚕专业俗语的粗浅解释
2010年
金星赵翀
关键词:柞蚕生产历史进程养蚕
吉林地区柞蚕饰腹寄蝇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柞蚕饰腹寄蝇在吉林地区的发生日趋严重,寄生率逐年上升,个别地区平均寄生率高达49.0%。导致寄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春蚕放养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柞蚕饰腹寄蝇的自然迁飞。生产中可采用药杀柞蚕体内蝇蛆和妥善处理脱出的蝇蛆的方法控制其危害。
李明堂逄玉军赵翀沈金宇
关键词:寄蝇柞蚕寄生率蝇蛆
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腹节分布的研究
2016年
研究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部位的分布,对提高柞蚕制种过程中镜检准确性,确保柞蚕种质量及柞蚕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共检测了30只患病母蛾不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分布情况,发现不同感染程度的母蛾均是第一或第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最多,说明病原位置主要密集在第一第二腹节;重度感染病蛾,各腹节均可见较多的微粒子孢子,而中度感染和轻微感染母蛾其它腹节微孢子数量相对较少。在柞蚕制种镜检时,点片取样位置不同会影响镜检结果。
贾姝宋策赫英姿刘孝良于庭洪赵翀左玲玲
寄生线虫对柞蚕幼虫保护酶活性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线虫寄生对柞蚕幼虫保护酶活性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可以从免疫学角度揭示柞蚕寄生线虫的致病机制。测定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酚氧化酶原(PPO)、凝集素(lectin)和溶菌酶(lysozyme)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血淋巴SOD活性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OD活性逐渐升高,于第14天达到最高值45.78 U/mL,随后逐渐下降,被寄生第6天CAT活性略高于对照组,随后寄生组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GST和溶菌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凝集素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呈往复波动趋势,PPO编码基因表达被抑制,并且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贾姝赫英姿于庭洪赵翀左玲玲宋策
关键词:柞蚕线虫保护酶免疫相关基因
一种柞蚕饲养用具消毒装置
一种柞蚕饲养用具消毒装置,包括筒形支撑机构和塑料筒,筒形支撑机构的形状和尺寸与塑料筒相适应,且筒形支撑机构装设在塑料筒内,所述塑料筒为一端开口的透明塑料筒;所述筒形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圆形竹环和第二圆形竹环;第一圆形竹环和...
宋策赫英姿李树英刘孝良陈增良于庭洪赵翀左玲玲贾姝
文献传递
辽东山区柞园中蜱的分布规律及年发生动态调查
2018年
蜱是柞园中常见的体外寄生物,严重影响柞蚕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柞园中蜱的发生和分布,科学制定蜱寄生的防控技术,调查记录了辽东山区柞园中长角血蜱的分布规律和年发生动态。分别于山脚下、林缘、柞园内、地表植物、灌丛、柞林等生境共采集蜱8000余只,其中,以山脚下地表植物和灌丛上蜱的分布最多,工作通道两旁1m范围内蜱虫密度最大。1年中,5-9月份为蜱大量发生期,0.5m以下为蜱在人体主要攀附的高度。蜱在柞园活动时期正是春秋柞蚕放养时期,在柞园内分布广泛,对饲养人员的健康影响极大。
赫英姿宋策刘孝良于庭洪贾姝赵翀左玲玲
关键词:年动态
ApNPV侵染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和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为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后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测定了柞蚕4龄幼虫被ApNPV侵染后生长发育和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柞蚕幼虫被ApNPV侵染后,其摄食量增加,于第3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柞蚕幼虫体重...
贾姝宋策赫英姿刘孝良于庭洪赵翀左玲玲
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生长发育能源物质
文献传递
柞蚕微粒子病雄蛾再次交尾对子代孵化率的影响
2019年
在柞蚕秋季制种过程中要大量选留交尾后的雄蛾,次日再次交尾使用。本文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雄蛾再次交尾对子代孵化率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在柞蚕秋季制种高温条件下,当雄蛾系微粒子病蛾,再次交尾使用时会进一步加重不受精卵率。子代孵化率高于90%的比例仅为47.06%,孵化率为0和低于90%的比例高达29.41%和23.53%。
赫英姿于庭洪贾姝赵翀左玲玲宋策
关键词:柞蚕不受精卵孵化率
ApNPV侵染对柞蚕幼虫生长和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2020年
为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后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测定了柞蚕4龄幼虫被ApNPV侵染后生长发育和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柞蚕幼虫被ApNPV侵染后,其摄食量增加,于第3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柞蚕幼虫体重逐渐升高,但始终低于对照,至第7、8天幼虫体重开始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血淋巴总糖含量在第2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添毒幼虫海藻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幼虫;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性显著升高。结果表明,ApNPV的入侵和繁殖扰乱了柞蚕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蚕患病直至死亡。
于庭洪贾姝宋策赫英姿赵翀左玲玲
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血淋巴营养物质
线虫寄生后柞蚕幼虫脂肪体超微结构观察
2020年
分析线虫寄生对柞蚕幼虫脂肪体组织结构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明确其对柞蚕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脂肪体的病理变化,线虫寄生柞蚕14 d后,柞蚕脂肪体细胞脂肪球变形,数量减少,颜色变浅;线粒体中嵴和颗粒体的数量减少;多数细胞核解体,少数未裂解的细胞核核膜表面凹凸不平,染色质分布也较为分散;内质网肿胀并且排列紧密,未见核糖体颗粒。
贾姝赫英姿于庭洪赵翀左玲玲宋策
关键词:柞蚕线虫脂肪体超微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