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
- 作品数:5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苹果蠹蛾入侵的影响因素及检疫调控措施被引量:10
- 2007年
- 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的果树害虫之一,适应性广,危害严重,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检疫对象。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苹果蠹蛾入侵中国主要水果产区,借鉴更安全环保的检疫处理和苹果蠹蛾发生区的控制措施,分析了苹果蠹蛾的传播途径和成功入侵的影响因素如寄主植物、温度、湿度、降雨和光周期等,并重点介绍了溴甲烷熏蒸、低氧空气或混合气体处理和高温低氧低温冷藏处理等检疫处理,以及性诱剂、苹果蠹蛾颗粒病毒和利用赤眼蜂等田间生物防治措施。苹果蠹蛾的成功入侵与寄主植物的种类有直接的关系,而气候条件则是影响其种群的重要因素。3种检疫处理措施均能安全有效地杀灭水果中苹果蠹蛾的不同虫态,而田间生物防治措施则能有效地控制苹果蠹蛾成虫、卵和幼虫3个重要的虫态,从而降低水果的损失。因此,这些结果为苹果蠹蛾的内外检疫和和田间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蔡青年赵欣胡远
- 关键词:苹果蠹蛾入侵检疫措施
- 不同植物篱类型对农田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植物篱对于农田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方法】于2005-2007年两个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在四川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资阳试验站的1号试验地(坡度20°)和2号试验地(坡度12°)利用陷阱法对香根草(1号地)、紫穗槐(1号地)、蓑草(2号地)和苜蓿(2号地)4种植物篱类型对农田地面蜘蛛活动密度(种群密度和活动性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植物篱处理植物篱带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冬小麦生长季节均显著高于对照裸地,植物篱处理植物篱带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夏玉米生长季节也高于对照裸地,但是只有蓑草和苜蓿植物篱带与对照裸地差异显著。植物篱处理农田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与对照处理农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植物篱带在冬小麦生长季节可以作为地面蜘蛛重要的越冬场所,但是植物篱带的出现并没有显著提高临近农田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
- 吴玉红蔡青年林超文赵欣程序
- 关键词:植物篱
-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中3种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及其作用评价被引量:9
- 2008年
- 选择KOK1679和Li(抗蚜)、北京837和北京411(感蚜)等4个小麦品种(系),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3种酚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在各品种间均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小麦植株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并不完全与品种抗感蚜性一致.在3个生长期或组织中,小麦抗蚜品种中的阿魏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感蚜品种;而咖啡酸在苗期组织和旗叶中以及对羟基苯甲酸在穗部,小麦抗蚜和感蚜品种中的含量恰恰与阿魏酸含量相反.由此可见,阿魏酸在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的含量高低符合小麦品种抗蚜和感蚜特性,因此可能与小麦对蚜虫的抗性密切相关.同时,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在小麦各品种中随不同生长期或组织而变化.除KOK1679品种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外,在其他各品种中,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的3种化合物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 胡远韩颖赵欣杨晓琴黄永罗盘蔡青年
- 关键词:小麦咖啡酸阿魏酸植物抗虫性
-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被引量:27
- 2009年
- 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和双尾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退耕林地、果园和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在冬季和春季均显著高于农田,DG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显著高于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但个体密度表聚性要比类群数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半自然生境农田边界和退耕林地的存在对于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吴玉红蔡青年林超文赵欣程序
- 关键词:群落结构多样性土地利用紫色土丘陵区
- 水稻覆膜处理对稻田杂草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9年
- 地膜水稻作为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在我国丘陵和山区水稻生产中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地膜稻田中杂草作为重要的有害生物,有关其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地膜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密度、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我们设计了地膜和常规种植两类不同种植模式稻田,在田间杂草营养生长盛期,抽样调查了两类稻田中杂草密度、发生程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地膜稻田和常规稻田杂草种类分别有8科12属12种和10科14属14种。其中常规稻田的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和四叶萍(Marsilea quadrifolia)等在地膜稻田不发生或仅偶有发生,覆膜稻田中杂草总密度显著降低。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在两种种植模式田均为优势种,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0.29-49.26%和11.91-45.59%,且地膜稻田的密度均显著低于常规稻田;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仅为地膜稻田的优势种,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8.01-30.46%和17.22-23.97%。除个别调查时间外,两种种植模式稻田杂草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在整个调查期间,地膜稻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由此可见,地膜水稻种植模式不仅对稻田常见杂草和优势种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也使整个杂草群落处于一个稳定水平,避免了一些杂草的暴发,这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草害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赵欣林超文徐明桥黄晶晶陈一兵李传仁蔡青年
- 关键词:地膜水稻杂草密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