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风
- 作品数:95 被引量:77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对人工降水的响应被引量:22
- 2012年
-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量仪,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阜康北部地区沙丘不同部位(坡底、坡中、坡顶)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量,探讨了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对降雨的响应,分析了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增雨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大部分转变为"单峰曲线"。②增雨处理增加了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平均值和极差,推后了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到来的时间。③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对降雨表现出积极的响应,降雨改变了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曲线类型,提高了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系数。④非增雨处理时,沙丘坡底、坡中和坡顶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系数均较高,而增雨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系数有所下降,仅坡中的相关系数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
- 禹朴家徐海量王炜张鹏赵新风龚君君
- 关键词:土壤呼吸沙丘人工降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 塔里木河干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景观格局被引量:22
- 2013年
- 基于3S(RS、GIS、GPS)技术,并结合数理统计和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运用2000年CBERS、2005年CBERS和2010年TM遥感影像对塔里木河干流10年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过去10年中,塔河干流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具体地,2000年耕地面积为1.61×105hm2,所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为3.89%,至2010年增加至3.27×105hm2,比例为7.88%,年增长率为1.66×104hm2a-1;(2)塔里木河干流耕地空间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A、B、C、D断面耕地分布宽幅分别为21~23 km、11~16 km、6~17 km、4~9 km,塔河北岸C、D断面和南岸D、E断面耕地的增速最快;(3)2000-2010年耕地的斑块数不断增加,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增大,形状趋于不规则。景观聚集度适中,景观内斑块大小分布均匀性降低,景观多样性下降,各个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趋于不协调。
- 白元徐海量刘新华凌红波赵新风
- 关键词:耕地塔里木河干流
-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长变化评价台特玛湖适宜面积被引量:2
- 2023年
- 以塔里木河下游(含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序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年轮数据与距河道不同距离胡杨郁闭度、冠幅监测数据,定量分析生态输水对胡杨生长的影响;结合台特玛湖前期研究成果,探讨是否应维持一定的入湖水量。结果表明,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与台特玛湖进行分区来看,发现生态输水对河道周边的胡杨年轮径向生长、郁闭度、冠幅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河道两岸1 km的范围。为提高生态水利用效率,提出应优化生态输水方向的建议。
- 马晓磊池苗苗张鹏赵新风
-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
-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不同退化区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4
- 2009年
- 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退化程度不同的4个典型断面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胡杨种群密度从英苏断面的8.01株/(25 m×25 m)下降至依干不及麻断面的0.62株/(25 m×25 m),同时伴生种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②胡杨种群整体分布不均匀,幼苗和小树缺乏,中龄和老龄植株所占比例较高。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幼苗和小树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而中龄和老龄植株所占比例明显增加。③胡杨种群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度Moristia指数Iδ从英苏断面的1.67增至依干不及麻断面的4.99,并且幼苗和小树发育阶段的胡杨种群分布格局因植株数量的不断减少,逐渐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机分布,而中龄和老龄发育阶段的胡杨种群均为聚集分布。④影响胡杨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地下水埋深,浅层土壤含水率对其影响不大。
- 李吉玫徐海量张青青杨红梅牛俊勇赵新风库尔班.克依木
-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地下水埋深塔里木河下游
- 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评估被引量:6
- 2019年
- 通过定量研究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为优化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2018年3次调查叶尔羌河下游植被数据,采用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植被对淹灌的响应。结果表明,淹灌2 a后,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增加124.8%、119.6%和246.9%,且新增喜湿和一年生草本植物等12种,植被盖度为42.5%,增幅达112.5%。研究区胡杨林为中老龄,胡杨长势没有恶化,中等级以上胡杨林增加3.9%,胡杨平均枝下高下降7.7%。随着距生态闸口距离的增加,植物密度和多样性均有减小趋势,但距生态闸口距离450 m处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密度较高,与150、300和600 m处差异显著(P<0.05),在150和300 m处优势种为苦豆子和芦苇等一年生草本和喜湿植物,在450 m范围外优势种则为胡杨、柽柳和耐旱多年生草本。2 a的淹灌工程遏制了胡杨林退化趋势,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显著提高,同时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在450 m范围内更新能力得到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为维持目前生态好转趋势,应继续实施淹灌工程。
- 李金徐海量王勇辉赵新风高生峰
- 关键词:淹灌
- 新疆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展历程被引量:6
- 2009年
-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近200篇国内外文献,对新疆绿洲防护林体系的营建、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灌溉历程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新疆绿洲防护林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改用节水灌溉后防护林体系地表水文发生的改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示:新疆大规模的绿洲防护林营建历史悠久,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疆绿洲防护林树种选择由单一化向多林种转变,配置也由单一化的"宽林带、大网格"模式向乔、灌、草结合,形成时间上有序、空间上有层次的"窄林带、小网格"模式;大水漫灌、沟灌、串畦淹灌等传统的防护林灌溉方式被微滴灌所代替后,使防护林地表水文发生变化,所以提倡西北干旱区不该大力推广微滴灌技术,而应有所限制地使用。
- 赵新风徐海量叶茂李吉玫
- 关键词:树种选择
-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特征和种群分布格局被引量:6
- 2011年
- 2008年夏季采用样带样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7个断面进行植被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Whittacker指数和Cody指数)分析环境梯度下种群多样性变化规律,利用种群分布格局指标(扩散系数、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标)定量分析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特征受到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限制,物种丰富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绿洲>过渡带>流动沙丘;从绿洲、过渡带到流动沙丘β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均呈聚集分布,集群分布状态反映了干旱区植物种群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特征。
- 刘新华徐海量赵新风王炜
-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
- 新疆车尔臣河及其水资源利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车尔臣河是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最大的一条河流,主要依靠雪冰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上游山区由于有库木库里盆地和吐拉盆地对径流的调节,水量各季节变化比较平稳,特别是春季占全年径流量的29%,是新疆春季径流所占比例最大的河流之一,春灌基本不缺水。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各占水资源总量的一半。绿洲虽不断扩大,但中游地下水位仍较高,植被未发生明显退化,同时还向台特玛湖输送一定水量。因此,对车尔臣河水资源利用应保持原生态状况,不宜人工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由于车尔臣河出山口有巨大的洪积冲积扇,渗漏量占出山口径流量约30%,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天然地下水库,所以今后经济发展用水应以开发地下水为主。
- 樊自立徐海量张鹏赵新风阿不都.力米吉提傅荩仪
- 关键词:水资源农业灌溉生态用水地下水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估算被引量:39
- 2013年
- 量化生态需水是流域水权分配的重要依据。以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至尾闾台特玛湖段为研究区,借助湿周法计算了该段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并基于2009年和2010年河段地下水分布特征,计算沿线河道两岸各1km范围地下水恢复至目标埋深(5~4m)的地下水恢复量,采用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估算了沿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河道内年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455×108 m3;(2)以5年为恢复期限,确定该河段地下水埋深恢复至5~4m的年恢复需水量为0.608×108~1.466×108 m3;(3)取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计算结果均值,确定研究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042×108 m3;(4)综合考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年生态需水总量为3.105×108~3.963×108 m3。
- 刘新华徐海量凌红波白元傅荩仪赵新风
- 关键词:生态需水天然植被塔里木河下游
- 河水漫溢干扰对土壤盐分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索漫溢后出现明显的植被群落变化的原因和不同漫溢方式对表层土壤盐分的影响,为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和人工植被的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土壤溶液电导率法测定塔里木河下游漫溢区和非漫溢区399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盐分含量,探讨不同漫溢干扰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的含盐量较高,但在漫溢干扰后土壤表层盐分均出现明显的下降;漫溢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漫溢前的土壤总盐含量与多次漫溢后差异达极显著,与少次漫溢和冲刷差异显著,与长期渍水差异不显著。[结论]漫溢干扰后土壤表层盐分有所降低是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其中中等频次和持续时间的漫溢干扰更有利于表层土壤盐分的淋洗和植被的恢复。
- 徐海量张沛赵新风张鹏凌红波
- 关键词:土壤盐分塔里木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