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发清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微生态
  • 2篇微生态学
  • 2篇棉苗
  • 2篇SOD
  • 1篇蛋白
  • 1篇多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真菌
  • 1篇三聚体
  • 1篇生长冗余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
  • 1篇生态系统
  • 1篇食用
  • 1篇食用菌
  • 1篇丝瓜
  • 1篇内生菌
  • 1篇转导
  • 1篇作物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赵发清
  • 5篇马海燕
  • 3篇朱必凤
  • 2篇阎隆飞
  • 1篇姚斌
  • 1篇胡松年
  • 1篇王元火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Acta B...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西科学
  • 1篇真菌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6
  • 2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A Higher Plant Myosin in Luffa cylindrica: Electron Microscopic Visualization
2002年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higher plant myosin with two 174 kD heavy chains purified from the tendrils of Luffa cylindrica (L.) Roem. was view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yosin exhibited actin_activated MgATPase activity and could be recognized immunologically by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the skeletal muscle myosin.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rotary shadowed images of this protein revealed that it had two heads with size and shap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keletal muscle myosin and a relatively short tai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myosin. Luffa tendril actin filaments were also visualized and occasionally other Luffa myosin_like proteins with globular structure at the tail ends were also observed. The structural similarity and immunological cross reactivity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muscle myosin demonstrate that the 174 kD Luffa tendril myosin is a double_headed myosin.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myosin_actin interactions in Luffa tendril contact coiling will be the subject of further research.
赵发清阎隆飞
关键词:MYOSINSTRUCTUREPURIFICATION
生态系统中的菌流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包流作了扼要的评述,提出了“菌流”新概念。菌流是指正常微生物群组分通过食物链或其它媒介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或体表持续稳定的流转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菌流具备以下特征:1.流转的基本单位为活体群,其数量在任何特定的营养级都存在动态变化阈值;2.流转的基本单位对各营养级生物体存在正向压力;3.流转的途径为食物链或其它媒介,并且食物链对菌群有衰减与放大作用。菌流不仅是生态系统维持自稳的重要因素,而且是生物群落中种群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形式之一。菌流还是生物群体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某种生存对策。菌流概念的提出丰富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内容,并且具有以下实际意义:指导病原起源研究、有助于建立微生物进化的自然系统和确定食物网的宏观尺度。
赵发清马海燕朱必凤
关键词:生态系统
作物的生长冗余和生命体的节约原则被引量:27
1996年
整枝对果农来说是提高产量的根本栽培措施之一,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近年来关于棉花有无必要去营养枝在棉花栽培界存在分歧[1]。但是,棉铃大量脱落的现象熟为人知。水稻、小麦等禾谷类作物高产栽培时需要控制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有时农作物遭到昆虫的取食反会增产。所有这些现象给人以作物具有生长冗余之感性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对这一早被认识,普遍存在而且于农业生产上应用悠久并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盛承发根据自己的研究,从生存与进化的角度对这一普遍现象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探索,提出并赋于'生长冗余'(growth tediousness)概念特定的科学内涵,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角度来考察作物。
赵发清朱必凤马海燕
关键词:作物生态学作物生长冗余生命体
丝瓜的三聚体G蛋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根据拟南芥(arabidopsisthahliana)GPA1的保守区段A设计一对特异引物(5′ctggggaatctggaaaatc3′,5′cacagctgtacacctcaaac3′)通过PCR从丝瓜核基因组中扩增植物的三聚体G蛋白α亚基编码基因,获得了2个片段(LFG1,LFG2),并已克隆和测序(已在EMBL数据库中登记,登记号为:y15270,y15271).序列分析表明LFG1和LFG2分别由1515bp和732bp构成,都含有三聚体G蛋白α亚基编码基因的保守区段A,但也都含有内含子.根据片段的大小及PCR的特性,LFG1可能是丝瓜三聚体G蛋白α亚基编码基因上的片段.
赵发清胡松年阎隆飞
关键词:三聚体G蛋白信号转导丝瓜
微生态基本概念的剖析被引量:8
1995年
微生态基本概念的剖析南昌大学生物科学工程系330047赵发清,马海燕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对微生态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了如下剖析,供同行参考与批评指正。1微生态学1.1微生态学定义至今有三个较完整的微生态学定义。微生态学(microecology)一词由德...
赵发清马海燕
关键词:微生态学微生态系统微生态平衡
棉苗微生态学研究Ⅰ.正常棉苗内生菌分离和某些生化特性测定被引量:5
1999年
从4个不同棉花品种体内分离到内生菌503株,鉴定了102株,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和欧文氏菌属.分3个不同生长期测定了4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棉花SOD活性在种期(S1)、芽期(S2)和苗期(S3)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与生长期还存在显著互作效应.
赵发清马海燕
关键词:微生态学内生菌SODPOD
鸡菌的液体培养及其多糖物质研究被引量:27
1996年
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探索了鸡堆放(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人工培养的最适条件,多糖形成的动态变化,并对鸡(土从)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其免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鸡(土从)菌从碳源玉米淀粉,氮源花生蛋白,生长因子麸皮浸汁,pH4.7,25℃为最适生长条件;Sephadex-G100分离多糖出现两个峰;鸡(土从)多糖作为刺激原对人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
朱必凤马海燕赵发清傅明辉
关键词:食用菌真菌鸡ZONG菌
植物肌球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1年
肌球蛋白是依赖微丝的、把贮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分子马达。它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 ,与信号传导、肌肉收缩、细胞器运动等有关。到现在为止 ,肌球蛋白分为两类 :传统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Ⅱ )与非传统肌球蛋白。除肌球蛋白Ⅱ外 ,其余的都是非传统肌球蛋白 ,植物肌球蛋白为其中的第Ⅷ、Ⅺ、类。然而 ,赵发清博士从丝瓜卷须中鉴定出一肌球蛋白 (LFM1 74 ) ,其分子量为 1 74KDa,可能属于传统肌球蛋白。LFM1 74具两个头、一个长约为 1 0 0nm的尾 ,与肌球蛋白Ⅱ极为相似。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将对肌球蛋白的研究产生影响。
王元火姚斌赵发清
关键词:细胞骨架
正常棉苗细胞保护酶的分析被引量:3
1996年
过氧化物酶(PO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细胞保护酶系统中的主要酶,它们在植物的抗逆与抗病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棉花4个品种(XY-31,泗棉2号,89A-42和苏棉4号)在无菌条件下生长的三个时期(种期S1,芽期S2,苗期S3)的POX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带变化,结果表明:POX在S1期不显示活性,而在S2和S3期酶活性逐渐增高。SOD酶活力和同工酶酶谱则呈逐渐减弱趋势。它们可能与棉花正常微生物群的减少有关。统计分析显示。
朱必凤赵发清薛喜文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SOD细胞保护酶棉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