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保平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腰骶
  • 1篇腰骶部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切断术
  • 1篇切断术
  • 1篇骶部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观察
  • 1篇脑瘫
  • 1篇解剖学
  • 1篇痉挛
  • 1篇痉挛性
  • 1篇痉挛性脑瘫
  • 1篇脊神经
  • 1篇脊神经根
  • 1篇脊神经根切断...
  • 1篇根切

机构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篇赵保平
  • 1篇高龙远
  • 1篇聂培力
  • 1篇高晓群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199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通过对腰骶部脊神经根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详细观测,以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的治疗既能使肢体运动力功能改善快,且手术创伤小,发生并发症亦少的手术方式。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及解剖观测儿童标本40具,成人标本60具的腰骶部脊神经根及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根丝为4~6束、成人为8~12束,集成2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在儿童标本中硬脊膜内侧段长度为4~15cm,在成人标本中其长度为6~20c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出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以棘突根部下缘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临床应用200例,疗效明显优于非改良的手术治疗。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SPR术式具有切口小、脊柱稳固、功能改善快等优点。
高晓群赵保平王延芬高文龙高龙远高龙远娄季宇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脊神经根切断术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