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丽
- 作品数:74 被引量:4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76例听神经病患者OTOF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对散发听神经病患者进行OTOF基因突变筛查,了解中国听神经病患者中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2003~2005年确诊的散发听神经病患者76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OTOF基因已经报道的存在突变或位于突变附近的9个外显子,应用Primer5软件设计9对引物,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OTOF基因突变检测;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序列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了OTOF基因的8种多态位点。1名温度敏感性听神经病患者检测到82769delAG缺失突变,位于OTOF基因第25外显子上的AG缺失突变导致氨基酸在993位发生改变,翻译截止于1000位氨基酸处,该患者并未检测到OTOF基因的其他突变。56842A/C、82885C/A、92905G/A为已知多态位位点,其中56842A/C和92905G/A多态在NCBI显示的不同人群的多态频率与本研究的多态频率无差异。2例患者发现76378C/T杂合突变(突变率2.63%)、3例患者发现82913G/A杂合突变(突变率3.95%),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15内含子和第25内含子,考虑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的单核苷酸多态。11例患者发现92995C/T杂合突变(突变率14.47%),5例患者发现96888C/T杂合突变(突变率6.58%),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39外显子和第44外显子,但均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本研究在散发听神经病患者中发现了8种OTOF基因多态位点,并未发现国外报道的已知突变,这意味着中国听神经病患者可能存在OTOF基因新的突变,或者存在其它相关致病基因。
- 王大勇王秋菊兰兰赵亚丽丁海娜纵亮韩东一
- 关键词:听神经病突变温度敏感
- 检测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基因SLC26A4的611G>T突变的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来自待测个体的样本中是否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而诊断该待测个体中前庭导水管扩大疾病的发生和类型,其中所述的SLC26A4基因突变为位于SLC26A4基因外显子6的611G>T杂合突变...
- 王秋菊赵亚丽
- 文献传递
- 内耳毛细胞再生被引量:1
- 2005年
- 自发现鸟类毛细胞可以再生以来,毛细胞再生的研究已进行了十余年,在各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本文就毛细胞再生的历史、前体、机制等作一综述。
- 赵亚丽翟所强
- 关键词:内耳毛细胞再生
- 检测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基因SLC26A4的589G>A突变的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来自待测个体的样本中是否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而诊断该待测个体中前庭导水管扩大疾病的发生和类型,其中所述的SLC26A4基因突变为位于SLC26A4基因外显子5的589G>A杂合突变...
- 王秋菊赵亚丽
- 文献传递
- COCH基因与非综合征性聋的遗传学研究
- 2006年
- 袁虎赵亚丽王秋菊
- 关键词:非综合征性聋HEATING耳聋基因遗传异质性遗传学家生物学家
- 遗传性耳聋资源收集保存及基因定位克隆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建立聋病遗传资源收集网络,着重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聋病遗传资源,进行聋病基因定位克隆及相关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遗传资源收集网络进行聋病遗传资源的收集,建立资源库进行遗传资源的表型鉴定和分析。应用微卫星标记的连锁分析及候选基因法进行家系的基因定位克隆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共收集到含有多种耳聋表型的大小家系2071个,其中涵盖了单基因病孟德尔遗传的全部遗传方式:包括X-连锁遗传家系2个,Y-连锁遗传家系1个(命名为DFNY1基因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大家系12个(完成了基因定位5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核心家系619个以及线粒体突变母系遗传性耳聋家系76个;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63例;听神经病108例;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耳聋478例;西北地区聋哑学校聋哑患者612例。对1489例散发患者进行了线粒体基因12S rRNA 1555G,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JB2,GJB3和GJB6)以及SLC26A4基因的突变筛查与分析。其中西北地区612例聋哑人群中发现27.92%患者分别存在三个基因的突变,mtDNAA1555G平均阳性率为9.15%,GJB2为9.97%,SLC26A4为8.8%。结论遗传性听力损失是非常常见的耳聋疾病,其发病率超出原有的预测。基于大家系的基因定位研究有望发现新的基因座位及新的基因突变。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先天性聋和学语后听力损失中的作用强于环境因素,并发现中国人群具有耳聋基因的高发病率和特异的突变图谱。
- 王秋菊韩东一郭玉芬李庆忠袁虎赵亚丽兰兰关静徐百成郭维维纵亮韩明鲲王大勇陈之慧刘穹杨伟炎沈岩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中国散发耳聋患者GJB6基因的突变筛查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中国散发耳聋患者与缝隙连接蛋白beta-6基因(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6 gene,GJB6)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设计扩增GJB6基因编码区和大片缺失后产物的引物各1对,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各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14例、正常听力者86例进行GJB6基因的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没有发现在欧美耳聋人群中常见的GJB6大片段缺失,在214例患者中仅发现GJB6基因一种杂合错义突变,为一个新的突变形式233(C→A),进一步的各物种多种连接蛋白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证实该突变位点位于C×30高度保守的第二跨膜区。86例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同样突变。结论通过研究发现GJB6突变不是中国散发耳聋患者中的常见致病因素,为下一步开展耳聋相关基因和临床基因诊断研究打下了基础。
- 韩东一李庆忠兰兰赵亚丽袁虎李丽娜刘穹王秋菊
- 关键词:基因突变听力障碍
- KCNN4及KPTN基因在中国DFNA4型耳聋中的突变检测
- 2006年
- 目的应用位置候选基因法了解中国DFNA4型耳聋家系定位区域内的两个基因KCNN4、KPTN与该家系耳聋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一个6代相传、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定位于DFNA4座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中国家系成员,针对候选基因KCNN4、KPTN的全部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反应、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突变或多态性位点的检测与鉴定。结果两种基因的各对引物均有较好的扩增效果,直接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在KCNN4基因的所有编码区未检测到突变;在KPTN基因外显子10的编码区鉴定出一处同义突变(2154G/A,P302P),该突变不与家系的耳聋表型共分离,为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93424)。结论该中国DFNA4家系的耳聋表型不是由其定位区域内的KCNN4、KPTN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所导致,但这两个基因仍是极好的耳聋候选基因,其与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纵亮韩东一兰兰郭维维赵亚丽袁虎王秋菊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先天性内耳畸形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应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揭示一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内耳畸形家系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利用X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通过连锁分析的方法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在定位区域内选取候选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结果①家系所有患者成员均为男性,表型特征为先天性极重度耳聋,颞骨CT扫描发现内耳道扩大,其基底部骨质缺损,蜗轴发育不全,遗传特点符合X-连锁遗传模式;②通过连锁分析在DXS990处得出的最大LOD值为3.27(θ=0.0),将该家系定位在Xq13.1-23之间的区域内;③对定位区域内的基因进行分析后将POU3F4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对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发现了与家系中患者成员内耳畸形表型共分离的POU3F4基因新的突变形式(925T→C),该突变位于POU同源结构域中的保守位点,导致编码蛋白氨基酸第309位的丝氨酸突变成脯氨酸(Ser309Pro),110例正常对照者中没有发现同样的突变。结论POU3F4基因一种新的突变形式是导致中国先天性内耳畸形家系中患者的分子病理机制。
- 李庆忠王秋菊赵亚丽袁虎李丽娜韩东一
- 关键词:迷路疾病畸形基因突变定位克隆
- 检测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基因SLC26A4的109G>T突变的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来自待测个体的样本中是否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而诊断该待测个体中前庭导水管扩大疾病的发生和类型,其中所述的SLC26A4基因突变为位于SLC26A4基因外显子2的109G>T杂合突变...
- 王秋菊赵亚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