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玉书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2
供职机构: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率
  • 1篇稻作
  • 1篇稻作方式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措施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水稻产量
  • 1篇水稻超高产
  • 1篇水稻品种
  • 1篇水稻新品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类型
  • 1篇牛粪

机构

  • 3篇灌南县农业技...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太湖地区...
  • 1篇灌南县农业局

作者

  • 5篇贾玉书
  • 3篇叶世超
  • 1篇许轲
  • 1篇顾海燕
  • 1篇张洪程
  • 1篇赵加生
  • 1篇林忠成
  • 1篇姚月明
  • 1篇戴其根
  • 1篇王海候
  • 1篇陈凤生
  • 1篇沈明星
  • 1篇孙朋
  • 1篇陆长婴
  • 1篇魏海燕
  • 1篇吴彤东
  • 1篇陈京都
  • 1篇许露生
  • 1篇徐士清
  • 1篇施林林

传媒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新农村(黑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探究淮北地区水稻超高产攻关的途径与方法
2017年
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有选择高产品种、改进栽培措施和改善土壤环境等。而高产更高产必须由三者相互配套.协调统一。本试验通过选择水稻高产高抗品种和栽培方式.优化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措施,深度挖掘水稻高产潜力,研究提出淮北地区最适宜高产品种、最适栽插方式,以及适宜的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栽培技术。
叶世超赵加生徐士清贾玉书曾凡华黄军仁
关键词:水稻品种栽培措施高产潜力
2022年灌南县水稻新品种安全性测试简报
2024年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特于2022年在灌南县李集镇新民村对12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苏秀852’‘润农17’‘明粳816’可在灌南县扩大种植,‘南粳66’‘连粳20号’可在灌南县作为优质食味稻进行推广种植,‘淮稻40’‘宁粳12号’‘新丰5号’可在灌南县作为机插秧搭配品种进行栽培,‘苏秀8608’‘泗稻23号’‘扬粳3012’‘连粳307’不建议在灌南县扩大种植。
张增环吴云贾玉书惠峰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安全性测试生育期
晚秋早冬季节覆盖保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室外养殖试验,分析了晚秋早冬季节不同覆盖保温措施间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晚秋早冬季节蚓床日均温与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1.8~18.5℃范围,蚓床日均温每提升1℃,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可增加73.13g/m2·d;蚯蚓消化牛粪速率与蚓床稻草覆盖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相关,蚓床覆盖与不覆盖薄膜条件下,稻草适宜覆盖量分别为2.71、3.91kg/m2。稻草加白膜双重覆盖保温下蚯蚓消化牛粪的速率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提高了45.31%。
王海候沈明星陆长婴贾玉书陈凤生施林林吴彤东姚月明
关键词:覆盖保温蚯蚓
灌南县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产量效益影响及其应用趋势被引量:1
2014年
灌南县种植业主要以稻麦轮作为主,形成了机插秧、手栽秧、塑盘育秧抛栽、直播稻等多种稻作方式。通过对不同稻作方式下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进行比较,阐述了灌南县稻作方式特点及应用趋势,分析不同稻作方式的应用优势与潜在问题,以推进灌南县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叶世超贾玉书孙朋孙妍
关键词:稻作方式水稻产量
施氮量对稻季氨挥发特点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0
2011年
在砂土和黏土两种土壤类型上,研究了施氮量对田面水NH4+-N浓度、氨挥发损失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氮素含量的影响。施氮后田面水NH4+-N浓度和氨挥发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后1~3 d达到峰值,黏土要低于砂土;氨挥发损失量为分蘖肥时期>倒4叶穗肥期>基肥时期>倒2叶穗肥期;黏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0.49~87.06 kg/hm2,占施氮量的10.92%~21.76%;砂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1.32~102.43 kg/hm2,占施氮量的11.32%~25.61%;施氮后氨挥发峰值和田面水铵态氮峰值同步出现,以分蘖肥时期最大,两者比值范围为23.76%~33.6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氮素积累量也增加,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黏土上的水稻产量和氮素积累量要略高于砂土上的;土壤氮素含量在土壤深度40~50 cm处最低,相应各层土壤氮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黏土要高于砂土。从氨挥发损失的角度来看,当施氮量超过250 kg/hm2时,氨挥发损失总量将跃增;而从水稻获得高产的角度来看,施氮量应为300 kg/hm2左右,因此,试验条件下水稻高产且环境安全的适宜施氮量为250~300 kg/hm2。
叶世超林忠成戴其根贾玉书顾海燕陈京都许露生吴福观张洪程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氨挥发施氮量土壤类型氮素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