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俊峰

作品数:3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0篇淋巴
  • 9篇淋巴瘤
  • 7篇血小板
  • 7篇文献复习
  • 7篇复习
  • 6篇急性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外周
  • 4篇血栓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血液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膜表面
  • 4篇化疗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血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

机构

  • 34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 1篇杭州市西溪医...

作者

  • 35篇谭俊峰
  • 34篇钱申贤
  • 34篇施鹏飞
  • 29篇高大泉
  • 28篇陈况
  • 24篇黄细莲
  • 23篇刘利蓉
  • 23篇谢亚萍
  • 10篇徐颖
  • 3篇杨帆
  • 2篇俞巧平
  • 2篇周虹
  • 2篇应爱娟
  • 1篇章金娟
  • 1篇徐如君
  • 1篇谢毅
  • 1篇贾瑞雪
  • 1篇陈苏宁
  • 1篇徐晓武
  • 1篇曹利红

传媒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2015年浙...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2005年华...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细胞中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表达及活性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比单纯糖尿病组增高更明显(P<0.05)。提示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的组织因子参与...
黄细莲钱申贤刘利蓉谭俊峰施鹏飞高大泉谢亚萍
文献传递
急性髓性白血病合并镰刀菌感染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提高对免疫低下患者镰刀菌感染的认识,探讨治疗方案。方法报道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镰刀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转归。结果患者女,54岁,化疗后出现发热,全身红色丘疹,组织培养见大量菌丝,涂片见大量孢子,经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病情一度稳定,但最终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镰刀菌感染是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少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对异常皮肤损害应尽快进行组织涂片及培养,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
谭俊峰钱申贤高大泉陈况刘利蓉黄细莲谢亚萍施鹏飞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镰刀菌属皮肤真菌病
血细胞分离机治疗32例血液病疗效与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血细胞分离机治疗血液病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观查和总结我们医院自2004年7 月起采用血细胞分离机治疗32例血液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初步经验表明血细胞分离机治疗血液病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有效,对抢救急危重症血液病患...
谭俊峰钱申贤施鹏飞高大泉陈况
文献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危险分层及个体化治疗研究
钱申贤徐颖高大泉施鹏飞黄细莲刘利蓉谢亚萍陈况谭俊峰徐如君
课题组通过近10年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治疗和观察,结合实验研究,取得以下成果:发现DLBCL多项临床特点、病理细胞学形态形态和组织化学指标可以对DLBC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测早期复发,达到更精准治疗:...
关键词:
关键词:细胞淋巴瘤病理细胞学
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55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5例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5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初治组有效率为94.3%;复治组有...
谭俊峰钱申贤俞巧平施鹏飞高大泉刘利蓉陈况
文献传递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诊治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谢亚萍钱申贤施鹏飞黄细莲高大泉陈况刘利蓉谭俊峰徐颖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与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W)检测28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活性,并与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F是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冠心病患者血细胞膜表面TF的表达及活性增强,提示血细胞来源的TF可能参与冠心病病理血栓的形成。
黄细莲陈况谢亚萍刘利蓉谭俊峰施鹏飞高大泉钱申贤
关键词:冠心病单核细胞血小板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及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黄细莲钱申贤刘利蓉谭俊峰施鹏飞高大泉谢亚萍
关键词:糖尿病血栓形成单核细胞血小板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对7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给予国产rhIL-11治疗,按25μg·kg-·1d-1剂量每日皮下注射,连续使用10~15d。结果7例中良效1例,进步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43%。毒副作用主要有:呼吸困难、周围性水肿、心律失常,另有一例出现少见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国产rhIL-11对部分血小板减少症有效,老年患者尤其伴心肺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高大泉钱申贤施鹏飞谭俊峰刘利蓉陈况黄细莲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
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疗效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明确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西溪医院共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24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胞形态分为免疫母细胞型(immunoblastic variant,IB)、中心母细胞型(centroblastic variant,CB)以及其他类型3组,根据CD10、BCL6及MUM1的表达将病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2种亚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GCB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non-GCB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水平、IPI评分、IB型、non-GCB型、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使用与否,对EFS和OS均有影响(P<0.05)。IB亚型的弥漫大B淋巴瘤CR率明显低于CB亚型(38.9%vs 68.3%)(P=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和IB亚型是影响OS和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有没有使用美罗华,IB亚型是影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EFS(P=0.000),OS(P=0.000)。BCL2和BCL6与预后有关,单用CHOP方案治疗时BCL6及BCL2对预后均无预测意义。其他的免疫标志(CD10、CD5、IRF/MUM1、HLA-DR、及Ki67增殖指数)对EFS、OS均无预测作用。接受美罗华治疗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分类对EFS及OS并无预测作用,未接受美罗华治疗的亚组中,GCB与non-GCB分类对预后有影响(EFS P=0.020;OS P=0.020)。GCB与non-GCB亚型间无明显差异(P=0.451)。此外,当分析CB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对预后的影响时,亦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无论使用或是不使用美罗华,IB型DLBCL均预示较差的预后,同时发现了IB亚型与non-GCB亚型具有明显相关性。
王凯乐陈灿施鹏飞喻剑华谭俊峰钱申贤高大泉陈况刘利蓉谢亚萍徐颖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