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彩虹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杆菌
  • 2篇嗜酸乳杆菌
  • 2篇酸乳
  • 2篇头孢
  • 2篇头孢曲松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肠道
  • 2篇菌群
  • 2篇菌群失调
  • 2篇抗生素
  • 2篇抗生素诱导
  • 2篇变性梯度凝胶...
  • 2篇肠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硬化斑块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子代
  • 1篇斑块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篇谢彩虹
  • 2篇魏泓
  • 2篇袁静
  • 1篇唐欢
  • 1篇曾本华
  • 1篇焦静
  • 1篇王瑞君
  • 1篇章磊

传媒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ApoE^(-/-)母体孕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子代成年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母体孕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子代成年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影响。方法 ApoE-/-孕鼠分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G组)和普通饮食组(P组),G组雄性子代成年鼠分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G-G)和普通饮食组(G-P),P组子代雄性成年鼠继续喂养普通饲料(P-P),60 d后检测子代成年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G-G组和G-P组的TC、TG、LDL和HDL浓度较P-P组明显升高,且与P-P组相比TC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G、LDL和HDL浓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P-P组无AS斑块形成,G-G组与G-P组均有AS斑块形成,前者斑块形成率及斑块面积与血管管腔面积之比(PA/LA)都高于后者,两组PA/LA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体孕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子代成年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章磊谢彩虹唐欢袁静曾本华焦静魏泓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嗜酸乳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和无需预先培养的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分析嗜酸乳杆菌对经头孢曲松处理后的小鼠肠道菌群的效果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饮用头孢曲松水溶液5 d,造成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模型后,自然恢复组灌服等渗盐水;治疗组灌服嗜酸乳杆菌菌液(108CFU/mL),处理7 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解剖,并取其盲肠内容物,运用活菌计数和PCR-DGGE技术,分析抗生素对小鼠盲肠内细菌的影响和嗜酸乳杆菌对已失调的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结果:经头孢曲松处理后,使小鼠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球菌异常增殖,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极显著差异;嗜酸乳杆菌的治疗使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得到恢复,同时肠球菌数量也降至正常水平;抗生素处理使优势菌群发生改变,菌群多样性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灌服嗜酸乳杆菌后,菌群多样性指数回升至正常水平,与抗生素处理组及自然恢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嗜酸乳杆菌对头孢曲松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整作用;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相比,PCR-DGGE法是一种快速、有效并能直观反映整个微生态动态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谢彩虹袁静王瑞君魏泓
关键词:头孢曲松嗜酸乳杆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嗜酸乳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最直接、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肠道菌群失调,并由此导致腹泻或肠道感染已是不争的事实,临床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已十分普遍。目前微生态制剂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急慢性腹泻的治疗...
谢彩虹
关键词:头孢曲松菌群失调嗜酸乳杆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