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室胸骨分流术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虽然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手术近年来逐渐普及,但脑室腹腔分流术仍然是治疗脑积水的主要手段。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仍有较高的失败率,文献报道约29%-59%的病人术后几年发生分流失败。国外学者最新研究表明:胸骨柄可作为静脉通路进行胸骨内输液而成为脑脊液分流的理想载体。脑室胸骨分流术在我国内地尚未见提及,国际文献中也鲜有报道。最近,
- 陈卓赵航高宇飞谢丽娟秦治刚金星一赵丛海
- 关键词:分流术脑室镜胸骨柄腹腔端病例报告脑脊液常规
- 罕见的肾动脉残端动脉瘤(附2例报告)
- 肾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肾动脉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为自发性动脉瘤。而肾切出后肾动脉残端动脉瘤更为罕见。现将我院二年内收治2例肾切除后动脉残端动脉瘤报告如下。例一:女性,50岁。因外伤后右肾切除。一个月后发现右肾区肿物2天入院。...
- 张静菊杨松柏侯旭辉尹健刘卓谢丽娟
- 文献传递
- 自发性髂静脉破裂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1病历资料患者女,60岁,退休职工,因下腹痛5天,加重7小时于2014年9月26日入院。该患缘于5天前蹲起后出现左下腹痛,呈持续性胀痛,放散至左腰部及左侧髂窝处,改变体位休息后疼痛好转故未诊治。7小时前再次蹲起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伴有肛门坠胀感。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面色及口唇略苍白,血压100/60 mmHg,体温37.0℃,脉搏95次/分,腹部膨隆,左下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
- 王雪孙小淳高守阳于莉莉谢丽娟刘俊宝
- 关键词:静脉破裂左下腹痛持续性胀痛肛门坠胀感病历资料
- 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对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犬肺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尿激酶(UK)溶栓方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犬肺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36只,随机分为六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UK 12 h溶栓小剂量组(5 000 U/kg,C1组)、UK 12 h溶栓大剂量组(10 000 U/kg,C2组)、UK 2 h溶栓小剂量组(5 000 U/kg,D1组)、UK 2 h溶栓大剂量组(10000 U/kg,D2组),每组6只。B组至D2组注入血凝块悬浊液建立PTE模型,C1、C2、D1、D2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输入处理。监测溶栓前后六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变化,栓塞前后留取血清,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结果(1)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m PAP上升(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m PAP均降低,D2组降低幅度高于其他各组(P<0.05);(2)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PaCO_2降低(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均上升,D1、D2组上升幅度高于C1、C2组,D2组上升幅度最高(P<0.05);(3)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PT、APTT均缩短(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均延长,C2组、D1组、D2组PT与栓塞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溶栓后2 h APTT与栓塞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溶栓后2 h PT、APTT延长幅度高于其他各组(P<0.05);(4)栓塞后,B组、C1组、C2组、D1组、D2组TXA2、PGI2均上升(P<0.05);溶栓后2 h,C1组、C2组、D1组、D2组TXA2、PGI2下降,D1、D2组下降幅度高于C1、C2组,D2组下降幅度最高(P<0.05)。结论犬肺栓塞后,采用2 h UK大剂量溶栓方案,可下调TXA2、PGI2,降低m PAP,上调PaO_2,改善凝血功能。
- 杨松柏侯旭晖尹健谢丽娟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尿激酶溶栓肺功能凝血
- 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在糖尿病肢动脉闭塞症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监测和评估糖尿病肢动脉闭塞症病情变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75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程分为一、二和三期组,各25例,并纳入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体内一氧化氮、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栓素B2水平变化,并运用高分辨率超声对患者及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随着病程变化,健康对照组与三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相比较高,一、二和三期患者的EDD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期患者的EID值较健康组、一期及二期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期与三期患者IMT与对照组相比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可反映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程发展,可作为这临床诊断与监测的参考指标。
- 谢丽娟陈卓崔娜尹健杨松柏
- 关键词: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