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喜堂

作品数:14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4篇普通小麦
  • 3篇蛋白
  • 3篇突变体
  • 2篇蛋白表达
  • 2篇蛋白质
  • 2篇电泳
  • 2篇锈病
  • 2篇诱变
  • 2篇条锈病
  • 2篇孢子
  • 2篇小麦条锈病
  • 2篇小孢子
  • 2篇白质
  • 1篇蛋白质表达
  • 1篇叠氮
  • 1篇叠氮化钠
  • 1篇性状
  • 1篇育种
  • 1篇三叶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陕西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14篇许喜堂
  • 8篇王成社
  • 7篇刘录祥
  • 6篇谢彦周
  • 5篇邹淑芳
  • 3篇王超杰
  • 3篇杨华瑞
  • 3篇薛秀庄
  • 3篇马俊会
  • 2篇赵会贤
  • 2篇王秋英
  • 2篇吉万全
  • 2篇李明飞
  • 2篇刘洋
  • 1篇王怡
  • 1篇杜丽芬
  • 1篇王根平
  • 1篇姚撑民
  • 1篇闫博
  • 1篇张宏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Journa...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会新...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探寻进一步提高陕西小麦育种产量水平的途径,以关中地区1942-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2的代表性品种为对象,对其株高、产量、穗数、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1942年以来选育的小麦品种产量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从1 875kg·hm^(-2)上升到8 250kg·hm^(-2),增加了3.40倍;每公顷穗数从390万提高到645万,增加了0.65倍;穗粒重从0.95g提高到1.40g,增加了0.47倍;穗粒数的波动比较大,趋势不明显;千粒重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株高从130cm降低到78cm,下降了40%。因此,建议陕西小麦未来高产育种应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通过提升单穗生产力来实现增产。
王成社刘录祥谢彦周许喜堂魏红升张小燕
关键词:小麦育种产量及其构成
一个化学诱变的小麦斑点叶突变体的生理和遗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EMS诱变普通小麦品系H26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斑点叶突变体LF2010。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在三叶期叶片基部第一片叶最先出现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生长从基部老叶片到上部新生叶片依次出现黄斑,最后叶片上斑点逐渐增多并扩散到全片叶、叶鞘、颖壳和麦芒。斑点部位不存在细胞死亡,斑点性状的表达受光照和温度诱导,突变体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随着斑点的出现而显著下降。突变体的株高、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结实率和旗叶长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但是千粒重和旗叶宽却与野生型无差异。将突变体与正常绿色品系杂交,对其F1、F2和BC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LF2010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杜丽芬李明飞刘录祥王超杰刘洋许喜堂邹淑芳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农艺性状
普通小麦新品种陕农33未成熟胚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陕农33是2012年审定的一个高产、稳产、强筋优质的小麦优良新品种。为了解陕农33组织培养特性,以科农199、H261为对照,研究陕农33未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能力以及AgNO3、CuSO4对其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农33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8.11%、褐化率为2.48%、再生分化率为80.23%。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陕农33与对照科农199(诱导率99.43%、褐化率2.25%、分化率71.18%)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P<0.05)高于H261(诱导率96.24%、褐化率7.81%、分化率62.24%);说明陕农33具有较好的组织再生能力。另外,在培养基中添加4.0mg/L的AgNO3可以进一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至99.41%、分化率至82.35%,使褐化率降至1.68%;添加2.50mg/L的CuSO4可以提高绿苗分化率至84.17%。
刘洋王根平王超杰谢彦周许喜堂王怡王成社
关键词:未成熟胚AGNO3CUSO4
利用SSR标记和SNP芯片对小麦EMS突变体进行真实性鉴定被引量:6
2019年
为鉴定EMS突变的真实性,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90 K SNP芯片对小麦品系H261及其EMS突变体进行检测。SSR检测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的差异SSR标记为0个,但与LF2100的差异SSR标记为10个,多态性比例为47.62%。SNP芯片分析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之间的差异位点分别为66和12个,分别占总数的0.080 9%和0.014 7%,2个突变体与H261的纯合差异SNP数目均为0;而H261与LF2100之间的差异位点为2 846个,占总数的3.487 9%,二者之间纯合差异SNP为784,占总数的0.960 8%。综上所述,LF2010和LF2099突变体与亲本H261的遗传背景高度一致,是H261经过EMS诱变的后代,而LF2100是天然异交或机械混杂产生的假突变体。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突变体在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耿皆飞王娜蒋宏宝刘录祥许喜堂魏红升王成社谢彦周
关键词:普通小麦SSR标记突变体
PEG-6000胁迫对小麦三叶期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小麦蛋白质表达的变化,选取旱地品种烟D27、陕优225和水地品种新麦18、小偃22、10-31为材料,在小麦三叶期,用18%和35%两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待试小麦24 h后,用TCA丙酮法提取叶片全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小麦在干旱胁迫后的蛋白质带谱,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新麦18的35.0 kD干旱敏感蛋白条带。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后分子量28.0 kD蛋白在水地品种中消失,在旱地品种中正常表达或诱导表达。此外,干旱胁迫使抗旱品种烟D27诱导产生33.0和23.0 kD干旱应答蛋白条带,导致抗旱性弱的水地品种新麦18的35.0 kD蛋白条带消失。对新麦18的35.0 kD蛋白条带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结合质谱分析后发现其含有17种与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蛋白,这些蛋白与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代谢调节有关。
马俊会杨华瑞许喜堂邹淑芳刘录祥王书平曹颍妮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三叶期蛋白质表达
麦类作物分子标记研究新进展被引量:9
1997年
根据1995~1997年最新版CABI(国际英联邦农业文摘数据库)资料,就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讨论麦类作物分子标记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①遗传连锁图的绘制;②比较基因组的研究;③性状的分子标记与辅助育种技术;④目前小麦分子标记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赵惠青许喜堂杨新成
关键词:分子标记麦类作物
控制小麦条锈病的现状与设想被引量:12
1999年
针对抗条锈病品种因新小种变异而丧失抗性的世界性难题,基于仅采用抗病品种控制小麦条锈病而加剧“新抗源——新小种”互为因果和殊死抗争的现状,提出通过筛选、创选和启用感病丰产材料并创造“小麦——条锈菌”相安无事生存的设想,本文着重论述了“小麦——条锈菌”相安无事育种控制策略设想的可行性,旨在为长期困扰人类的锈病问题寻找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许喜堂赵惠青康恩宽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控制策略
控制小麦条锈病的现状与设想
许喜堂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叠氮化钠诱变普通小麦陕农33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初步评估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用叠氮化钠(NaN3)构建一个小麦突变体库,分别用浓度为0、5、10、15、20 mmol·L-1的NaN3处理普通小麦陕农33的种子,检测了各处理发芽指标和田间M1群体的生理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0mmol·L-1的NaN3是诱变普通小麦较适宜的浓度。在以10mmol·L-1的NaN3诱变普通小麦得到的M2群体中发现了322份茎、叶、穗和其他性状变异的突变体,其中204份茎秆性状突变、65份叶片性状突变、24份穗部性状突变和115份其他性状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5.18%、1.65%、0.61%、2.92%。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估计该群体的突变密度为1/57.0kb。经M3代田间鉴定,共获得可遗传突变株系58个。本研究所构建的突变体库可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小麦育种提供材料。
李明飞谢彦周刘录祥王超杰许喜堂邹淑芳黄树伟贺小弟王成社
关键词:普通小麦叠氮化钠
用染色体工程法培育小麦新品种被引量:15
1992年
染色体工程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方法。利用5B染色体效应及定向选择,将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出的M8003品系,对条中22—29号等7个生理小种完全免疫,农艺性状良好。核型鉴定,2n=42,含4条随体染色体;Giemsa C-带和N-带分析,以及杂种F_1染色体配对分析,初步判断属于2BS/2RS端部易位和5AL/5RL部分易位。它不同于洛夫林10、13号等1B/1R类型的抗条锈基因,为一新的小麦-黑麦类型条锈抗源,而且是可供生产直接利用的优良品系。
薛秀庄许喜堂王祥正
关键词:染色体工程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