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前胜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胚胎
  • 3篇荧光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卵丘细胞
  • 3篇精子
  • 2篇单精子
  • 2篇单精子注射
  • 2篇遗传学
  • 2篇遗传学诊断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植入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注射
  • 2篇睾丸
  • 2篇无精
  • 2篇无精子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詹前胜
  • 9篇庄广伦
  • 7篇周灿权
  • 7篇彭文林
  • 5篇方丛
  • 4篇舒益民
  • 3篇欧建平
  • 3篇徐艳文
  • 3篇张敏芳
  • 2篇谭丽君
  • 2篇钟依平
  • 2篇王长希
  • 1篇陈勇
  • 1篇谢红宁
  • 1篇梁晓燕
  • 1篇邓捷
  • 1篇房小玲
  • 1篇孙宏钰
  • 1篇曾艳红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的无精子症病人妊娠结局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分析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妊娠结局。 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1月~2 0 0 2年 12月进行 2周期以上附睾或睾丸取精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无精子症病人 31例 (共 4 3个周期 ) ,对取精情况及受精、种植和妊娠结局进行总结。 结果 :2 4例病人顺利从附睾取精 ,7例病人从睾丸取精 ,无 1例出现感染、血肿或局部的功能障碍。与第 1周期附睾或睾丸取精 15 4例 (共 15 4个周期 )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 ,结果分别是 78.39%与 73.6 4 % ,19.6 8%与 18.38%和 34.88%与 37.91%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无精子症病人进行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 ,是安全和可耐受的 ,其妊娠结局与第 1周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欧建平庄广伦周灿权王长希詹前胜方丛舒益民彭文林张敏芳
关键词:无精子症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罗伯逊易位患者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对罗伯逊易位患者的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 5例患者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分析的 5 2个胚胎中 ,染色体正常 9个 ,异常 4 3个 ,其中嵌合体9个 ,无规律分裂 1 9个。结论 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
方丛庄广伦周灿权徐艳文钟依平彭文林詹前胜张敏芳
关键词:罗伯逊易位胚胎
人类卵子体外培养成熟后冻存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成熟的人类卵子冻存的可行性。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3年3月至2003年9月在ICSI治疗周期中共收集到101个GV期卵子和53个MI期卵子,根据卵子发育阶段不同将不成熟卵子分为GV期组和MI期组,体外培养成熟后应用慢速冷冻方法进行卵子冷冻,解冻后用ICSI受精并进行胚胎体外培养,分别比较GV期组和MI期组卵子的复苏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发育情况。结果经体外培养后GV期组和MI期组分别有64个和44个卵子成熟,GV期组卵子体外成熟率为634%(64/101),显著低于MI期组的830%(44/53)(P<005),冷冻后复苏率分别为719%(46/64)和818%(36/44),受精率分别为609%(28/46)和639%(23/36),优质胚胎率分别为536%(15/28)和652%(15/23),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ICSI治疗周期中的GV期和MI期的卵子经体外成熟后可以成功地进行冷冻保存。
彭文林徐艳文周灿权舒益民詹前胜庄广伦
关键词:卵子冷冻冷冻方法复苏率GV解冻后冷冻后
人类植入前胚胎形态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初探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形态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例染色体异常患者的67个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对其进行形态评定,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分为染色体正常胚胎组及异常组。【结果】分析的67个胚胎中,染色体正常16个,异常51个。染色体正常及异常的胚胎在取卵后72h发育至6细胞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8.75%,62.75%;正常与异常的胚胎中碎片均<20%的胚胎分别占100%、94.12%;胚胎活检后继续发育率分别为73.33%,79.54%;差异均不具显著性。【结论】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并研究早期胚胎形态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
方丛庄广伦周灿权徐艳文钟依平彭文林詹前胜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胚胎活检染色体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植入前胚胎
无精子症病人100例取精方法及妊娠结局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在生殖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治疗的 10 0例无精子症男性的治疗结果。 方法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PESA)或睾丸精子抽提术 (TESE)获得精子 ,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分析激素水平 ,行睾丸组织学检查 ,评估取精的成功率、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 :76例(76 % )经PESA获得精子 ,2 3例 (2 3% )通过TESE获得精子。PESA和TESE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71.3%和 75 .18% ,2 0 .35 %和 2 2 .0 5 % ,4 2 .11%和 4 1.6 0 %。PESA组有 32例临床妊娠 ,其中 15例继续妊娠 ,15例已分娩 ,2例流产。TESE组有 10例临床妊娠 ,其中 6例继续妊娠 ,2例已分娩 ,2例流产。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在TESE组有 1例取精失败而放弃治疗。 结论 :激素水平和睾丸组织学检查不能预测附睾或睾丸取精的成功 ,PESA和TESE获得精子进行单精子注射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两组的受精率 ,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欧建平庄广伦周灿权王长希方丛舒益民詹前胜彭文林张敏芳
关键词:无精子症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PESATESE
小鼠卵子重构的初步研究体细胞单倍体化
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使用小鼠的卵丘细胞为供核,去核的GV卵浆为受体进行核移植,观察其染色体分离规律,并对重构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能力以及纺锤体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传统直接注射法和压电冲击注射法进行了比较。第二...
詹前胜
关键词:非整倍体卵丘细胞卵母细胞
文献传递
小鼠成熟卵子重构及胚胎发育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使用小鼠的卵丘细胞为供核 ,去核的成熟卵浆为受体进行卵子重构 ,观察受精、胚胎发育情况。 方法 昆明小鼠超排卵后获取生殖泡期卵子 ,进行体外成熟。成熟卵子去核后将卵丘细胞核与精子直接注入 ,观察其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 结果 卵子去核存活率为 6 9.2 % ( 2 5 8/373) ,注核存活率为 4 4 .1% ( 112 / 2 5 4 )。 2 0 .9% ( 19/ 91)重构卵子排出 1个极体并形成两原核 ,卵裂率为 78.9% ( 15 / 19)。 15个重构卵子于 D2 分裂至 2~ 3个细胞后阻滞 ,无囊胚形成。 结论 将小鼠的卵丘细胞核移植到成熟的去核卵浆中 ,同时注射精子进行激活 ,可以形成重构卵子并受精 ,但出现 2细胞阻滞 。
詹前胜庄广伦
关键词:小鼠胚胎发育卵丘细胞卵母细胞
不育症患者精子X,Y及18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分析不育症患者精子X,Y,18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情况。方法:在男性不育症组中,2例无精子症患者从附睾抽吸获取精子、3例从睾丸获取精子、2例严重少精症患者从射出精液中找到精子。选择5例正常射出精液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查精子X,Y以及18号染色体,比较两组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结果:不育症组睾丸精子、附睾精子的非整倍体率无差别,但不育症组精子与正常男性组精子比较,非整倍体总发生率、性染色体二体性率及缺对染色体率明显增高(2.8%vs0.58%,0.81%vs 0.19%,2.1%vs0.37%),P<0.001。结论: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比正常精子具有更高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率,需要进行大样本的研究,为不育症患者的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有效的证据。
欧建平庄广伦周灿权詹前胜方丛舒益民彭文林
关键词:不育精子性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睾丸
应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单细胞β地中海贫血基因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应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单细胞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并与巢式PCR相比较,探讨荧光PCR应用于β地贫植入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获取β地贫41-42突变杂合子单个淋巴细胞,用巢式PCR及荧光PCR技术检测β珠蛋白基因。【结果】160个淋巴细胞进行荧光PCR扩增,β地贫基因的平均扩增效率为92.5%,等位基因脱扣(ADO)率为8.8%;240个淋巴细胞进行巢式PCR扩增,β地贫基因的扩增效率为91.7%,ADO率为15.8%。两种方法的扩增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荧光PCR的ADO发生率显著低于巢式PCR的ADO发生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单细胞荧光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可显著降低ADO发生率,可望用于β地贫的临床植入前诊断。
邓捷庄广伦彭文林周灿权梁晓燕詹前胜孙宏钰陈勇曾艳红
关键词:荧光PCR技术单细胞Β地中海贫血胚胎植入遗传学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8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采集脐血行乙肝标志物、PCR HBV DNA检测 ,孕妇产后 1~ 4d内取静脉血进行乙肝标记物检测。【结果】脐血PCR HBV DNA阳性 1例占 1 2 %(1/ 86 )。母血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宫内感染的危险度 (OR)分别为 0 6 97(0 5 86~ 0 786 )、5 0 792 (13 0 82~197 2 0 4)、0 10 3(0 0 32~ 0 338)、2 2 6 1(0 5 87~ 8 712 )。母血HBeAg阳性 (含HBcAb阳性 )组的脐血HBsAg阳性百分数(31 0 % )、HBeAg阳性百分数 (72 4% )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 (分别为 3 92 % ,3 92 % )。性别与是否宫内感染无显著相关 ,母血HBeAg与脐血HBsAg特别是HBeAg显著相关。【结论】孕妇血中HBeAg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新生儿性别与宫内感染无关。
詹前胜谭丽君
关键词:乙型肝炎宫内传播胎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