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绍明

作品数:66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消融
  • 19篇心房
  • 15篇射频消融
  • 14篇心肌
  • 12篇心脏
  • 12篇房颤
  • 11篇射频
  • 10篇电生理
  • 10篇心动过速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消融治疗
  • 9篇心肌梗死
  • 9篇射频消融治疗
  • 9篇梗死
  • 8篇动脉
  • 8篇阵发
  • 8篇阵发性
  • 8篇室性
  • 7篇消融术
  • 7篇冠状

机构

  • 6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合山矿务局总...

作者

  • 63篇覃绍明
  • 40篇林英忠
  • 33篇邓金龙
  • 20篇覃丽萍
  • 13篇刘伶
  • 12篇王风
  • 12篇韦开福
  • 11篇李庆宽
  • 11篇伍广伟
  • 11篇胡昌兴
  • 10篇林丽萍
  • 9篇徐广马
  • 8篇王孟杰
  • 7篇吴隐雄
  • 5篇林虹
  • 4篇卢志红
  • 4篇许书英
  • 3篇陆政德
  • 3篇赵毅兰
  • 3篇刘杰

传媒

  • 13篇中国临床新医...
  • 9篇广西医学
  • 5篇医学信息(西...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微创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1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心房纤颤并ST段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
2005年
覃绍明黄从新王风
关键词:快速心房纤颤ST段改变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心律失常中老年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时程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时程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急性STEMI患者213例,根据症状发生至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分为3组:<180 min组(A组,27例),180~360 min组(B组,83例),>360 min组(C组,103例)。观察各组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症状发生到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中位数为(355.3±223)min,C组老年患者(≥75岁)及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前壁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较高。住院总心源性死亡率为13.6%,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17.5%)明显高于A组(3.7%)和B组(12.1%);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显著影响死亡率(36.5%)。随访30 d,心源性休克、≥75岁高龄、女性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时间延迟>360 min是影响急性STEMI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PCI时间的延迟显著影响急性STEMI早期预后。急诊PCI时间延迟超过6h是影响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广马胡昌兴林英忠刘伶覃绍明伍广伟林虹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程心肌梗死预后
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判定的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联合应用判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后联合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219例患者消融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和静注阿托品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均不能够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随访3-36个月,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判定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的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消融终点,宜在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后再重复同样程序的刺激,并以不能诱发为指标。
邓金龙覃绍明覃丽萍林丽萍林英忠王风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心内电生理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心肌梗死抑制心肌重构的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抑制左室重构的效果。方法:将277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培哚普利治疗组108例、氯沙坦治疗组105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内径、左室肌重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并对患者的心功能在相应时间进行NYHA评级,以了解三者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影响和左室重构的阻抑作用,同时对服药的耐受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一年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LVEF有明显提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分别增加8.58和8.91(20.6%和21.5%);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心衰评级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在上述指标上有加重趋势;培哚普利组与氯沙坦组间各主要指标的在相同时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培哚普利组在咳嗽副作用上高于氯沙坦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有较高死亡率。结论: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和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均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改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且其效果相近。
邓金龙吴隐雄赵毅兰林英忠覃绍明伍广伟卢一郡
关键词:培哚普利氯沙坦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对2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2例患者操作时间分别为181min和193min,透视时间为60min和78min,放电次数120次和136次。术后随访8个月和1个月。例2在术后第3天再发房颤,但1个月内次数较前明显减少。2例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在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邓金龙覃绍明林英忠韦开福覃丽萍林丽萍
关键词:心房颤动电生理学技术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并发肺动静脉瘘一例
2014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闷19年,加重伴气促、发热4d”入院。既往反复有血便、鼻衄、贫血病史30余年,2007年因重度贫血住院治疗,行骨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当时诊断不详,予以输血、补铁等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曾因脾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2012-06在我院行冠状动脉+肺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造影术,除肺动脉造影提示左下肺动脉远端可见多个大小不一血管瘤扩张,形成动静脉瘘,其他无特殊,并行肺动静脉瘘栓塞术治疗;2012-11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既往有输血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入院查体:T 37.9℃,P 56 bpm,R 23 bpm,BP 111/47 mmHg ,神清,巩膜无黄染,重度贫血貌,口唇轻度紫绀,鼻及口腔黏膜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面部,上肢见散在多发红色点状毛细血管扩张,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静脉明显怒张,两肺呼吸音粗,双侧肺可闻及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53 bpm ,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膨隆,左上腹可见长约25 cm陈旧性瘢痕,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肾脾三区无明显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可见褐色色素沉着,右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左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入院诊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HHT)”。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4&#215;109/L,单核细胞0.84&#215;109/L,血红蛋白30 g/L;大便常规:红细胞+++,潜血阳性;肾功能:肌酐356μmol/L;电解质:钾6.64 mmol/L;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提示转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入院予以吸氧、抗感染、利尿、平喘、输血及血浆、钙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等对症处理后,复查体温、白细胞、肌酐、电解质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回升至40~
许书英覃绍明罗权海韦开福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肺动静脉瘘贫血输血
再灌注治疗时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再灌注治疗时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新发心房颤动)51例和对照组(无新发心房颤动)439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心脏彩超指标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分析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末端B型利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升高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浆NT-proBNP及高冠脉Gensini评分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李庆宽方春梅覃绍明刘伶刘开有沈继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心房颤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6例心肌病并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电图Q R S波时限大于120 m s的患者行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左室电极起搏参数、Q R 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m in步行距离。结果 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脑梗死。其余5例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左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Q R S波时限明显变窄;术后6个月心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伴心室间电机械不同步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胡昌兴林英忠刘伶覃绍明赵毅兰徐广马伍广伟林虹
关键词:心肌病心力衰竭
短PR间期综合征患者的食道电生理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短PR间期综合征患者的食道电生理特点。方法对具有短PR(PR<0.12秒)和QRS波正常的15例患者进行食道电生理检查观察心房S1S1、S1S2刺激时S1R、S2R间期变化等。结果15例短PR患者能保持1:1房室传导之最快S1S1频率,均≥200次min。S1R间期均≤200ms,其中11例S1R随着心房S1S1刺激频率增快,间期有所延长,但延长值≤50ms,4例S1R长度固定不变。S1S2刺激12例S2R基本不变,3例S2R跳跃延长≥70ms,其中1例有心房回波,1例发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ER平均值<250ms。结论短PR间期的机制与加速房室结传导有关,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形成。
覃绍明邓金龙覃丽萍林英忠
关键词:食管电生理检查
短PR间期综合征患者的食管电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短PR综合征PR缩短的电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具有短PR(PR<0.12秒)和QRS波正常的15例患者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并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15例短PR患者能保持1∶1房室传导之最快S1S1频率,均≥200次/m in。S1R间期均≤200m s,其中11例S1R随着心房起搏频率增快,间期有所延长,但延长值≤70 m s,4例S1R长度固定不变。3例S2R跳跃延长≥70 m s,其中1例有心房回波,1例发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ERP平均值<250 m s。与对照组相比S1R、S2R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缩短的原因是由房室结的解剖或电生理特性所决定的,短PR与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无关,但心房扑动、颤动时,可引起极快的心室反应。
覃绍明邓金龙林英忠覃丽萍
关键词:食管心电描记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